APP下载

穴位贴敷联合循经按摩应用于跟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护理体会

2018-12-21张蓓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跟骨骨折穴位贴敷临床效果

张蓓

【摘要】目的:分析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5月-2018年5月骨科收治的84例行跟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将给予常规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将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的42例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聯合护理能减轻患者肿痛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关键词】跟骨骨折;穴位贴敷;循经按摩;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232-01

跟骨骨折是跗骨骨折中最常见类型,发生率较高,是一组因足跟遭受直接压砸、冲撞、打击等直接暴力或从高处跌落足跟着地导致跟骨关节面塌陷、内翻、移位、粉碎,常伴有周围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损伤,好发与运动员和青壮年[1]。手术是治疗跟骨骨折常见方式,能恢复患者跟骨高度、平整关节面,但由于跟骨与周围软组织结构特殊,血供少,术后易出现切口肿胀、感染,患处疼痛明显,加之术后患者活动功能受限,需长期卧床,易引发众多并发症,给患者心理、生理均带来极大的痛苦。本文就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选用本院骨科2014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4例跟骨骨折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参照组、实验组各42例。实验组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6-70岁,平均(43.2±4.7)岁。参照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8岁,平均(44.0±4.5)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饮食、生活、心理护理,帮助患者翻身,促进血液循环,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对症护理。

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1)穴位贴敷 将川芎、牛膝、肉桂、白术、白芷、干姜、红花各取100g,研磨成粉状,每次贴敷时取10g药粉加入浓度为75%的酒精将其调制成糊状,引导患者取最佳体位,对患者三阴交、照海、太溪、水泉等穴位进行贴敷,密切关注患者皮肤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过敏现象,贴敷完成后采用合适大小的纱布进行固定,忌敷于溃疡、感染处,4h/次,1次/d。(2)循经按摩 引导患者取半坐卧位,对患肢穴位进行消毒,使患者患肢处于放松状态,取凡士林涂于掌心后将两手掌搓热,按照膀胱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肾经的顺序对患者足部穴位采用擦、揉、推、按等手法进行按摩,对三阴交、照海、太溪、水泉等穴位进行重点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min,手法轻柔,有温热感、酸胀感,按摩强度以患者耐受性为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VAS疼痛评分(范围为0-10分,得分越低,疼痛越轻)、护理满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0处理,x±s表示计量,t检验;%表示计数,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评分

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跟骨有众多关节面,骨折发生的机率高,患者主诉为足跟部疼痛、肿胀、压痛、畸形、行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临床多采用手术对患者跟骨进行复位、固定,但由于患者术后活动受限,加之患处疼痛,易引发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阻碍患者术后的骨折修复及锻炼。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对促进患者患肢血液循环、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加快患肢恢复起积极作用。本次对患者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效果明显。

患者在骨折后,因患处有血液、组织液渗出,阻塞气血循环、气滞血疲,致患处肿痛。穴位贴敷主要利用穴位与药物共同作用,将川芎、白芷、白术等中药制成粉状贴敷于足部穴位,具有舒经活血、消肿、止痛、行气的功效,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患者疼痛感[2]。循经按摩通过循膀胱经-肾经的顺序对患者足部进行按摩,以按摩足少阴肾经上的三阴交、照海、太溪、水泉穴为主,具有疏通经络、放松肌肉的功效,能够减轻血管、肌肉的痉挛反应,促进患足血液回流,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骨折愈合[3]。经研究得出,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护理满意评分均优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穴位贴敷、循经按摩联合护理的效果明显,能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预后,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清文.强化护理干预对跟骨骨折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18(35):4-5.

[2] 余优琴,汪桔仙,杜莉, 等.生大黄贴敷配合耳穴埋豆干预骨折患者便秘的临床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4,12(1):58-59.

[3] 黄李红.腹部穴位按摩配合贴敷疗法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便秘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8,21(5):570-573.

猜你喜欢

跟骨骨折穴位贴敷临床效果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跟骨骨折两种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
跟骨骨折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高压氧联合骨肽治疗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血运及骨折愈合的影响探测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