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辅助治疗体会
2018-12-21孟辉
孟辉
【摘要】目的:了解针对性护理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针对性护理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儿干预治疗后体温恢复时间为(2.2±0.3)天,并发症发生率为4.54%,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结论:针对性护理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开展。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辅助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212-0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若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因免疫异常而使全身多器官受累,出现多种并发症[1]。故而本院在该疾病治疗时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求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护理干预执行过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且作如下汇报: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接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选取22例作调查对象,其中男患儿10例、女患儿12例,年龄0.9-8岁,平均(5.8±0.2)岁,其中伴有咽峡炎2例、肝脾肿大5例、皮疹3例,经血清学检测可见EB病毒抗体,呈阳性,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7版中关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2]。
1.2 护理方法
入院后均作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降温、退热、消炎、抗病毒等治疗,对伴有肝功能损伤的患儿,作保肝治疗;伴有心肌损害的患儿,作营养心肌治疗。同时针对不同患儿实际情况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
(1)病情监测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典型特征即发病急、恶化快,护理时需加强患儿生命体征的监测:①于患儿床边摆放心电监护仪,时刻留意患儿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测量患儿体温且做好记录;②部分年龄小,无法准确表达的患儿,若疼痛较强,易引起休克,因而需加强意识、面色等观察。
(2)心理护理
患儿在接受治疗时因用药、输液等,加上医院陌生的环境易出现焦虑、恐惧情绪,故而护理时注意多安慰患儿,多给予赞赏与鼓励,增强患儿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同时,也应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若家属总是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等情绪,那么患儿也必然会受感染,这对病情的康复不利,故而家属应保持心态平和,多给予患儿鼓励,共同努力战胜疾病。
(3)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护理的关键环节之一。需从如下几方面进行落实:①协助患儿取半坐位,将头偏至一侧,帮助其拍背,鼓励年龄稍大患儿咳嗽吐痰,若有必要作雾化、吸痰等治疗,促呼吸道畅通,给予吸氧,使患儿通气、换气障碍得到缓解;②湿化空气,避免分泌物过于浓稠,并应用加湿器,促室内湿度控制为28%-30%;③少量多次喂水,进行水分补充,使口咽黏膜足够湿润,更利于痰液咳出。
(4)發热护理
因发热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病症之一,通常热度较高,且不易下降。临床在发热护理上可采取如下几种方式给予处理:①持续物理降温,如在患儿头部以冰敷的方式降温,或用温水对患儿全身给予擦拭;②部分患儿发热现象较特殊,则需给予药物退热,用药期间加强各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以防药物产生明显副作用。
(5)肝脾肿大护理
无肝脾肿大的患儿可适当轻幅度活动,但对伴有肝脾肿大的患儿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心肌耗氧量,减轻心脏负担。本文中有淋巴结肿大5例,故而在护理时嘱其严格卧床休息,减少运动,同时预防因玩耍引起滑倒或过度弯腰与撞击尖锐物体至腹部出现脾脏破裂。
(6)咽峡炎护理
本文中伴有咽峡炎的患儿2例,护理时重点针对咽痛、进食困难的情况嘱家属一定要为患儿提供流质饮食,食物温度稍偏凉,缓解进食疼痛。严禁食用粗糙、干硬及辛辣酸碱等刺激性明显的食物。同时加强电解质紊乱情况的监测,结合实际及时补充电解质。
(7)呼吸道隔离护理
EB病毒主要经唾液飞沫传染,因而也被称作“接吻病”,所以患儿治疗期间需做好隔离,预防交叉感染,控制疾病传播。
(8)皮疹护理
本文调查者中有皮疹患儿3例,在护理时需加强皮疹大小、形态、分布情况的监测,为患儿与家属以通俗易懂的话语讲解皮肤护理方法以及皮肤损伤的危险因素,将患儿指甲减短,以防因瘙痒而将皮肤抓破,嘱家属为患儿穿宽松棉质衣裤,尽可能保持床单干净、整洁,无渣屑;患儿出汗后,做好及时进行皮肤清洁,更换衣服;告诫患儿与家属绝对不可食用螃蟹、虾等可能会导致过敏的食物;若病情需要,不得不作静脉滴注时胶布的使用一定要慎重。
(9)出院指导
入院后保持个人卫生习惯良好,预防感染,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居住的房间每日开窗通风换气,促使空气流通;出院后每2周到院进行病情复查,查看肝功能与肾功能情况,直至恢复正常。
2 结果
22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治疗期间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后体温恢复时间为(2.2±0.3)天,其中1例患儿出现肝功能下降,并发症发生率为4.54%,作出处理后症状改善,所有患儿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后出院。
3 讨论
小儿属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易感人群,病症复杂多变[3],现今该病尚无明确疗法,大多是在抗病毒基础上,结合患儿症状、作对症治疗[4]。但治疗时,患儿因静脉穿刺、用药等出现恐惧心理,故而本文非常注重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干预[5]。同时结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一些典型病症,给予发热、肝脾肿大、呼吸道隔离等针对性护理,并对伴有皮疹、咽峡炎的患儿实施对应护理,患儿体温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且仅有1名患儿出现肝功能下降的现象,并发症发生率为4.54%,病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中效果显著,更利于病情的改善,属于成本低但收效高的辅助疗法,应用前景可观。
参考文献:
[1] 余东宁.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2,18(19):143-144.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1-825.
[3] 刘天珍,蒋华,代章斌,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6):264.
[4] 高兰.小儿急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护理体会[J].饮食保健,2015,2(12):99-100.
[5] 付俊芳.25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7):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