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体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12-21李睿
李睿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针灸调体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6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和观察组(n=31),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调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寻常性痤疮患者临床中采用针灸调体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价值比较高。
【关键词】针灸调体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8)10-078-01
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导致患者身体营养不均衡,进而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不良反应。其中寻常性痤疮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寻常性痤疮属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科方面的疾病,发病率比较高,患者在患病期间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等症状,对患者的身体损害比较严重[1]。由于寻常性痤疮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杀菌、消炎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效果。基于此,我院针对艾灸治疗、针灸调体治疗在寻常性痤疮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下面是具体的分析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寻常性痤疮患者中随机选取62例参与本次研究,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16-50岁,平均(34.2±2.5)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病程(2.2±0.5)年,其中化脓型12例,结节型13例,混合型6例;观察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8-52岁,平均(36.8±2.7)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病程(2.7±0.8)年,其中化脓型10例,结节型13例,混合型8例。上述患者均符合寻常性痤疮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也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表明资料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在患者入院后,需对患者痤疮部位进行消毒处理,如粉刺、囊肿、脓疮等间痤疮挑破,将痤疮内的物质挤压出血,待痤疮口凝固后进行用艾灸治疗,将艾叶制成的艾粒在艾灸仪中加热半小时,平均隔一天治疗1次,一个疗程共治疗5次,总共治疗3个疗程。
观察组采用针灸调体治疗:(1)毫针疗法:患者头部、面部、胸背部位均有痤疮,将其作为针刺点,选取患者的足三里、肺俞、三阴交、合谷、大椎、夹脊、风门等穴位进行进针,指导进针部位出血,将针留置20min后。(2)火针疗法:利用火针的针刺和热气,选用22-28号钢针,用布将针柄包裹起来,用碘酒对针刺部位消毒、浸润麻醉,麻醉2分钟后将钢针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迅速刺入患者痤疮部位,刺进后迅速拔出,通过火针穿刺的方式促进患者气血运行,增加身体排毒效果。(3)点刺放血:主要选取患者耳穴部位治疗,当患者的血液淤积在耳穴中,之后用三棱针将耳穴部位刺破,将淤血放出,然后用棉签止血,每隔3天放血一次。(4)刺络拔罐:主要采用循经扣刺拔罐法,将痤疮的部位点刺出血,然后对刺部位用火罐吸血,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如果患者出血量多,则缩短拔罐时间,如果患者出血量少,则需延长拔罐时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共分为以下三种:显效:指患者痤疮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指患者痤疮症状大部分改善;无效:指患者痤疮症状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比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口干、大便干、失眠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针灸治疗效果,用计数单位率(%)表示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统计结果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29%(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口干1例、大便干1例、失眠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3/31);对照组口干4例、大便干8例、失眠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39%(15/31)。(x2=11.273,P=0.001)。
3 讨论
近些年,寻常性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在青年群体中的发病率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青春期人群容易患慢性毛囊皮脂腺炎,且在面部发病率较高,影响青年患者的面部形象[2]。临床主要采用针灸治疗措施,能够提高患者身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皮脂腺炎症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31例寻常性痤疮患者采用针灸调体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痤疮症状,也能有效控制患者出现口干、大便干、失眠等不良反应。艾灸治疗主要通过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如毫针疗法,主要通过选取患者不同的穴位,刺针、留针半小时的方式,疏通患者身体经络;而火针疗法则通过针刺与加热结合的措施,将针灸钢针用酒精灯烧制2分钟后迅速进針、拔针,进而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而点刺放血将患者的淤血释放,起到为患者排毒的作用,刺络拔罐同样通过点刺拔罐措施让患者身体排放一定的血液,将身体的毒素排出体外[3]。将上述方法综合运用,能够从各个方面对患者加以治疗,不仅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力,同时也能起到治未病的作用。
综上所述,寻常痤疮患者临床中采用针灸调体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周军,杨白燕.针灸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研究概况[J].河北中医,2018,40(05):789-792.
[2] 郑越红.针灸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痤疮35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03):91-92.
[3] 代小平.四妙丸联合针灸治疗湿热型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