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刺翳风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2018-12-21刘凤爽李万婷张晓雪张晋岳秦劭晨
刘凤爽 ,李万婷,张晓雪 ,张晋岳 ,秦劭晨
(1.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病科,山西太原030024)
假性球麻痹亦称上运动神经元性延髓麻痹,是指两侧大脑皮质或皮质核束受损而使其支配的肌肉瘫痪,从而表现出吞咽障碍,喝水和进食呛、噎,言语蹇涩等症状,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进展,脑卒中发病率也逐年增加。中国每年有200万人进入脑卒中行列,70%~80%导致的残疾不能独立生活[1],这其中51%~73%会出现假性球麻痹[2],对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西医以康复为主,有研究表明近10%的患者康复训练1个月仍难以经口进食,慢性期康复训练有效者仅占2/3[3],显效较慢,疗效不确切。中医对此病治疗已有了很多经验,以针灸见长。以深刺翳风穴为主的针刺治疗直达病所,改善局部血液供应,进而营养神经,建立神经通路。通过此研究,对比深刺翳风穴与普通针刺之间的疗效,以期为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10月-2017年5月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科病房筛选出60例假性球麻痹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 21例,女 9例,平均年龄(56.1±5.3)岁,平均病程(5.1±1.1)年;对照组中男 19例,女 11例,平均年龄(55.2±6.2)岁,平均病程(5.3±0.8)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标准 依据《实用神经病学》[4]和《中西医临床神经病学》[5]的诊断,主要症状包括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言语不利,表现为面肌、软腭、咽喉肌、舌肌或咬肌运动障碍,没有舌肌束颤、萎缩,咽反射存在,软腭反射减弱或消失。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吞咽困难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筛选出延髓运动神经元以上梗死或出血的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测试3~5级。
1.1.3 排除标准 真性球麻痹引起的吞咽障碍者;有完全的运动性或者感觉性失语者;咽喉局部疾病者:局部感染、溃疡、甲状腺疾病等;大面积脑梗死或脑出血并伴有意识障碍者;有重大疾病、病情严重者;有精神问题等不配合针刺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年龄>90岁者;病程≥3个月者;患者或家属不同意者。符合以上任何1项,即可排除。
1.1.4 观察指标 依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6](见表1)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7](见表2)进行评级和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等级和分值。
1.2 方 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取穴如下:翳风(双)、廉泉、风池(双)、天突、通里。留针 30 min/次,1次/d。7 d为1个疗程,行针5 d,休息2 d,一共需要4个疗程。治疗期间均未采用其他疗法。治疗组:翳风穴向喉结方向进针,缓慢进入2~2.5寸,小幅度的捻转补法致咽喉麻胀为最佳。廉泉针尖向舌根方向刺入1.5寸,持续捻转1 min,退至皮下,再分别向左、右夹角15度刺入,捻转1 min,形成“鸡爪刺”,最后向舌根方向留针。双风池穴,进针深1.5寸,针尖向喉部,针用平补平泻法。最后针天突,直刺1寸,亦用平补平泻法。通里穴直刺0.5寸,采用平补平泻法。对照组:翳风穴向喉结方向进针,针深1~1.5寸,行平补平泻法。余穴针刺手法同治疗组。
表1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表2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非参数数据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疗效标准
治愈:不再有吞咽障碍,饮水试验评定为Ⅰ级;显效:吞咽障碍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为Ⅱ级;有效:饮水试验评定没有达到Ⅱ级,但与治疗前比较提高1级或1级以上;无效:吞咽障碍症状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为Ⅲ级以上。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2 疗效观察
2.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 w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 (分,±s)
表4 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洼田饮水试验分级 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2±0.75 2.87±1.501) 3.17±2.11 5.15±3.331)治疗组 4.21±0.65 2.11±1.172)3) 4.01±2.20 6.90±3.302)3)
3 讨 论
假性球麻痹为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得之会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影响其进食,极易导致误吸、气道阻塞、吸入性肺炎,长期会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目前西医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其恢复经口进食的几率低、显效慢、成效不确切。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主要是运用针灸治疗,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小、经济实惠。笔者通过两种针灸手法的疗效比较,提供一种治疗假性球麻痹的疗效确切的新方法。针灸直达病所的特点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替代的,具有改善脑循环、增加供血、营养神经及激活神经通路等作用。翳风穴是该疗法中的重点穴位,在临床解剖学中相当于茎乳孔的体表投影点,该穴下面分别有腮腺、颈外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面神经干、舌咽神经和耳大神经等结构[8],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它重要的临床作用。深刺可以刺激舌咽、迷走神经来传递兴奋,使反射弧重新建立起来,使其他脑组织的代偿功能得到激发,从而使吞咽功能恢复。对于翳风穴针刺深度的探讨,近代已将翳风针刺深度由4分加深至3寸[9]。也有研究表明向喉结进针,与皮肤垂直轴呈10°夹角既安全又有效,既能刺激又不损伤面神经干,还能避开颈动脉鞘等重要组织结构[10];更有临床观察证据,验证深刺翳风穴的安全及确切疗效[11]。
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历史悠久,用毫针直接刺激相关神经肌肉及血管,使其重新建立反射,恢复功能。翳风穴既是手少阳三焦的经穴,又是手足少阳经的交会穴,《针灸大成》云“翳风主口眼涡斜,脱颔颊肿,不能言”,深刺能通关利窍;风池“治中风不语,汤水不能入口”,向喉结针刺,针感可以达到舌根,气至则有效,吞咽功能可以重建;廉泉是经外奇穴,位于近咽喉部,可以通过疏通患处的气血来利咽活络,恢复舌咽部的随意运动;通里、天突补肝肾,通经络。诸穴配合通过脑部阴阳平衡,导气调神,涵养脑神,通关利窍,来恢复吞咽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深刺翳风与普通针刺对该病均有效,但深刺优于普通针刺。综上,深刺翳风穴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