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C和AHP的《管理会计学》课程评价研究
——以B高校为例
2018-12-21王娟
王 娟
一、引言
2014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明确了指导思想、部署了主要任务。意见中提出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探索,尤其是科研院校要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引入先进的绩效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BSC),并借助层次分析法(AHP)探索《管理会计学》课程评价体系建设。
二、《管理会计学》课程评价体系的BSC模型设计
(一)《管理会计学》课程BSC评价体系维度确定
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是为了实现公司战略而设计的,为了将此工具引入《管理会计学》课程评价体系,首先需要明确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其次以该目标为基础确定《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最后围绕教学目标确定评价体系的四个维度,以B高校为例开展研究。
B高校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培养方案中将《管理会计学》课程性质定位为专业核心课,根据专业和课程目标,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评价。
1.期末考试维度。尽管期末考试被一些学者评价为以识记内容为主,难以真实衡量学生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能力,但期末考试具有其他维度指标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维度紧密围绕课程目标,其指标可直观的显示学生对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并能促进后期教学流程的改善。
2.课堂流程控制维度。课堂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点,也是最容易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的的环节。该维度的考核应以影响期末考试成绩的关键知识点和环节为核心,衡量与课程目标密切相关的指标,该维度的考核可以改善后期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效果。
3.课后学习与成长维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仅靠课堂学习已经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和未来的发展,因此,这一维度主要考核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课程相关资料的情况,以促进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4.社会实践维度。为考核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设立该维度,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开展社会实践,并且可以根据社会实践的反馈结果调整教学内容。
上述四个维度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课后学习与成长维度是其他三个维度取得卓越成绩的动力,课堂流程控制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课堂流程控制和课后学习与成长维度是过程导向,这三个维度最终形成的结果导向为期末考试维度。
(二)各维度指标设计及评价标准
1.期末考试维度。该维度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一般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类题型,客观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主观题考核学生理论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该维度包括两个指标:客观题得分和主观题得分。这两项指标的取值以卷面记录成绩换算为百分制即可。
2.课堂流程控制维度。课堂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活动主体,在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时,将涉及学生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两个方面,在这一维度,设计的指标包括出勤得分、互动得分、课堂笔记得分三个指标。出勤得分考核到客情况,人均考核5次,每次20分;互动得分考核课堂参与情况,包括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内容可能涉及回答问题、案例分享、教学质疑等,人均考核4次,每次满分25分;课堂笔记考核学生对教师思路的理解和记录情况,人均1次,满分100分。
3.课后学习与成长维度。学生在课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相关活动促进其知识增加,这些活动可能是被动执行或出自自己主观意愿,这个维度设计了以下四项指标:课堂复习总结得分、课程预习得分、作业等练习题得分和自主阅读得分。课堂复习总结得分考核课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情况,人均考核8次,每次满分12.5分;课程预习得分考核学生课前主观学习知识的能力,人均考核8次,每次满分12.5分;作业等练习题得分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方法掌握情况,人均考核5次,每次满分20分;自主阅读得分考核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的能力,人均考核10次,每次满分10分。
4.社会实践维度。上述三个维度都是在校园组织内部完成,这个维度就会拓展到组织之外,因此也就会涉及第三评价人,所以这个维度用两个指标评价:实践总结及心得体会得分和单位反馈意见得分。这两项指标人均考核1次,每次满分100分。
(三)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
层次分析法(AHP)是美国运筹学家萨蒂提出,该方法将决策总目标分解为各层次目标,应用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来决策各层次指标权重,其优点是可以将定性、半定量问题转化为定量计算问题,因此可以用来确定BSC模型中各指标权重。本文借助YAAHP软件进行分析。
根据已经设立的维度和指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然后对构造的模型做矩阵一致性检验,在检验之前对指标重要性做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高校会计学专业任课教师和部分学生,综合调查结果对指标重要性排序进行检验,经验证,各层次矩阵检验系数CR<0.1,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最后通过软件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值。
图1 AHP层次结构模型图
三、实证研究
以B高校2016-2017秋季学期《管理会计学》课程为例,选取一名学生,分别以传统评价体系和BSC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传统评价体系得分
表2 BSC评价体系得分
从上述两种评价体系的对比可以明显观察到平衡计分卡评价体系指标更细化,指标权重更科学,更符合培养方案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更加准确的评价学生课程目标的掌握情况。
四、结论
以平衡计分卡的优势构建评价体系,融入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可以解决传统评价方式指标单一、权重主观、难以衡量学生真正掌握情况、缺乏实践锻炼等弊端,可以在《管理会计学》课程评价改革中发挥优势作用,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的课程的评价提供借鉴意义,促进高校课程评价更科学、有效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