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乡地下水系遗产发掘的展开
2018-12-21安天杭
孟宪民: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中国港口博物馆理事,曾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司司长、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浙东水文化给我教益很多,近期是来自象山古城的。由《中国城池史》引县治图看,水系精妙,中部以九曲沟为特色。去探望时,见东西澄河长方池尚存,八卦墩位置有宋刻铭“淳熙三年”井。后读到网络(象山港论坛)文章《城记之思水》,文中写道:“依靠下水道解决排涝,是一厢情愿。”“我们现在和将来该做些什么,继续去填埋,还是恢复?如果恢复,怎样来恢复?”6年前“老丹城人”已“点穴”值得讨论的时代课题。
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城乡遗产,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但落实不易,必须确定哪些遗产必须保存或修复。展开对城乡地下水系遗产的调查发掘,浙东水文化研究有优势,可争取新突破。
一、何为城乡地下水系遗产
城乡建设范围内已掩埋的一切历史水系,包括古城古村内外的、原在地上地下的、在用非在用的、工程非工程的及毛细水,皆可称城乡地下水系遗产(以下简称水系遗产),它们是水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曾定义水文化遗产为:与水文化有关之一切遗产,不限于文化遗产而含自然。水系遗产能涵养生态,又很脆弱,任何建设都须十分关注。
我最初接触这知识是30年前在曲阜孔庙,问及古树为何都要支撑?答曰烂根子,附近水坑被填,排水不畅。长期以来,学界更关注地上建筑和水景观,忽略作为生物存活要素的水系。现在都说城乡建设要传承历史文脉,但仅重地面遗存,其实水脉也是文脉,最具说服力的形象表达非宋代赣州“福寿沟”、广州“六脉渠”莫属。
分布广、尚丰富是水系遗产的特点。水系遗产过去的破坏多系填埋所致,较古建筑基础并未像某些专家所说“荡然无存”。这可引申出一个重要结论:对于所谓传统风貌尽失的古城古村,不必丧气,地下还有巨大潜力,寻根寻乡愁可从水系遗产做起。
水系遗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在用性不明确、不明显。在用遗址属“活态遗产”,已渐得重视。福寿沟即典型,由于有城市暴雨淹人,曾引得各地对其进行访问;其实它沿用的只一部分,大部分包括地表水塘,已被填埋,作用不明。其价值突出,完全有必要全面发掘与修复。
二、发掘的必要性与可行办法
文献研究、实地访察等,属于初步调查,在价值辨析的同时,重要的是觉察破坏的威胁,因为表面的知识也能构成保护措施的起点(《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调查包括发掘,既是遗产,应能不挖就不挖,留给后人;但该挖不挖,连破坏程度都不知情,也是大错,更何谈保用。
以往水系遗产发掘凤毛麟角,如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中国大运河。与1972年《世界遗产公约》同一天通过的《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指出:就人类平衡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是保存合适的环境,以便人类与自然及其前辈留下的文明痕迹保持联系,把当代成就、昔日价值和自然之美纳入一个整体;遗产代表着财富,不仅由巨大价值者组成,还包括随时间流逝而具有价值的“较为一般”者。大量水系遗产正因具有普遍价值,发掘更有必要广为展开。
各地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现仍热火朝天,城乡出现大片空地或待拆房屋,正是发掘水系遗产的大好时机。然而,要让可行成为现实,急需改革习惯做法。还如福寿沟,由大拆大建转而“绣花”固然好,但若仍是注重打造“风貌”建筑及地下设施,福寿沟就难以发掘修复,甚至被糟蹋了。
精致地发掘修复,正是“绣花”,应成为建设的主角,若其仅前置于某些规划设计,为其服务,要求过低,仍易被动。新时代要带着新要求新课题探索新办法,如:凡发掘必创造条件开放现场,做到边发掘边参观,向民众“表演”科学文化节目,并接受质询和监督,使之成为城乡生活有质量的标志和风景线;把发掘与修复联系得更紧密,提前开展复原研究,并由民众参与;最要紧的仍是决定留下什么,长期形成的水问题需长期解决,发掘出的遗迹可暂作绿地湿地展示,以待未来之水。
三、发展从事发掘的学术团体
“比起浩浩荡荡的基建队伍来,那简直是 ‘沧海之一粟’。需要和力量之间,相距得很远。”中国首任文物局长兼考古所长、文化学术大家郑振铎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伊始最关切发掘力量的增长和组织,曾说“建设人员应该不仅是工程师、建筑人员,同时也应该是考古工作者。”在他1958年飞机失事遇难后不久,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文物考古队成立。新时代更需新发展,但很多考古人员对水系遗产“全面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并不敏感。
国家文物局几年前引进的《法国文化遗产普查的原则、方法和实施》一书,解答了不少困惑。该国给定“文化遗产”时间框架:下限为调查之时前30年,上限公元400年,因通常意义上“以前的遗迹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围”。填补“考近”发掘力量的缺欠是紧要的事,文化人科学人不该只作壁上观,专业学术团体更应有大作为,从事发掘。这并非易事,别看民众眼巴巴看着,由于观念和利益固化,却有得一搏。
水文化建设的提出是个重大创新,首次将自然属性的水与文化合二为一,响应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主题,还表达了宽广胸怀,使广泛的跨领域合作有了良好开端。水系遗产发掘,需要多学科组织和社会协作,水文化研究会促成其事,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