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纪检监察执纪与经营管理监督问责的有效融合研究
2018-12-20张海波
张海波
中图分类号:D630.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8)7-323-02
摘要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作为企业监督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更好的把监督责任用在企业管理中,为企业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必须“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进一步聚焦主业、健全机构、厘清职责,积极探索对同级党组织监督的方式及加大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力度,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纪检监察 生产经营 监督 执纪问责
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是维系企业稳定廉洁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纵观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发现传统的纪检监察工作已经难以适应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创新,实现纪检监察工作的深化开展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本次研究工作中,结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纪检监察优化措施进行分析,旨在全面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进—步提高。
一、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执行力和权威性的缺失
执行力是一个国企制度与纪律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而纪检监察部门作为国企换发生命力的重要保障,应当严格执行党纪国法,发现违纪现象必须严惩,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在国企中的威慑力。目前多数国企纪检监察部门缺乏有力的法律授权,对于违法违纪人员的调查的“调查权、处罚权”不够明确。
(二)聚焦主业和监督能力缺失
实际上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相关部门人员,都应当具有较强的监督责任理念,这样才有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监督责任。不过在实际当中,不少的企业都存在监督责任理念淡漠的情况,这就导致监察部门人员不但要完成本职工作,还要完成其他的普通职能部门事务,包括案件查办、验收工程以及市场调研等,严重者还会出现为了完成普通职能部门事务,而放弃了本职业务,难以完全落实监督责任。
(三)纪检人才和队伍的缺失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开展受到监察资源的影响,只有确保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才能辅助纪检监察工作的优化。但是统筹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明显的纪检监察资源分散问题,部分企业设置尚未设立专门的纪检监察机构,纪检监察人员队伍的配置也不够合理,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纪检监察作用的发挥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二、推动企业纪检监察监督执纪与生产经营管理监督问责有效对接融合
(一)开展精准监督,提升工作效能,健全“大监督”的体系
结合国有企业生产运营管理特点,认真查找好国有企业主要部门权力、资金、资源集中密集重点部门和岗位存在的管理薄弱漏洞。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强化党内监督,抽调各专业部门精干人员,组建“内部巡察人才库”,构建联合监督机制,完成重点巡察任务,要通过业务看政治,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管理暴露问题根源,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明确责任、紧盯整改追责,做到管理闭环,保证监督实效。
二是完善群众监督制度体系,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提升职工群众监督能力,让企业职工群众更精准的掌握评价用权行为合规与否的标尺。
三是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对监督的再监督和对管理的再管理职能。
(二)实行制度管理,落实明责履责,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加强干部日常监督,从严管理干部。既始终扭住关键少数不放松,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一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和监督机制。持续完善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制度,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出台配套保障制度,建立完善对国有企业同级党委及班子成员监督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落实“两个责任”,践行“一岗双责”,细化“一岗双责”责任清单,责任明晰、措施有力,严格执行过程写实、考评到位的常态运行机制。
三是持续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国有企业党委研究讨论作为总经理决策层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落实党委的职责权限等内部意识规则,完善党委意识形态责任制,健全总经理工作规则,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四是持续完善经营管控制度,健全廉洁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增补和制定相关规章,因地制宜,对照梳理、查漏补缺。
(三)坚持常态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开展经常性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一是利用党风廉政宣教月及日常集中廉政学习、支部廉政学习、宣传展板、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多种方式、平台和载体,大力宣传宣讲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部署、形势和任务。二是利用党风廉政正反两方面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强化党员干部对党规党纪、企业制度的认识,形成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维方式,形成国有企业独特的廉政文化。三是完善党风廉政“大宣教”工作格局,推广廉政文化,厚植廉政理念,发挥工会、共青团组织的优势,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倡导新风正气。
(四)释放规矩意识,严肃执纪问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落实主体责任的关键是问责,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
一是客观应运容错纠错机制,在问题处理上,依规合序,严格依据“三看”,即看动机、看程序、看后果,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原则,即做到区分情况、区分性质、区分对待。合理划定容错界限,客观运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追责问责,既保证纪律审查的严肃性,又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加强问题线索管理,进一步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对收到信访举报件、上级转办件和发现问题线索进行研判,按照标准和程序处置,确保反映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三是突出纪律审查重点,坚决整治侵害职工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紧盯企业“三重一大”方面的违规违纪和权力腐败问题,持续开展巡察,适时开展“回头看”工作;狠抓巡察成果运用和问题整改落实,强化巡察前即知即改、巡察中立行立改、巡察后全面整改。
四是大力促进问责常态化,党的工作部门、业务管理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要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对选人用人失察、带病提拔问题,对因违规决策等造成企业重大损失问题,及时启动问责程序,严肃追究有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全面从严治党“一岗双责”。
(五)加强组织保障,提升队伍建设,提高执纪问责能力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干部只有自身过硬,练好监督执纪的“看家本领”,才能履行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职责,要切实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培训,夯实理论基础,对照剖析、查找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补齐工作短板。二是开展专题培训教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借助外部培训和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加强纪检干部政治建设专题学习教育。三是主动参与案件办理,提升办案能力,开展“优质案件”交流活动,分享办案经验和成果,通过“以案代训”等方式,营造“人人会办案、人人能办案”的工作氛围。
三、结语
綜上所述,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新时期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优化创新的措施,希望能够践行十八大、十九大关于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方面的主要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快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