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中小学教研常态化调查报告

2018-12-20刘志强

赢未来 2018年18期
关键词:教研活动调查报告

刘志强

摘要:在乡村中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要使教研活动常态化发展,既需要激发教师内在参与的积极性,还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配合和支持。

关键词:乡村中小学 教研活动 调查报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不仅城镇中小学教师发展新的教育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在乡村中小学的个别课堂上,也涌现出一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既活跃了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些教学模式很值得推广。学校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所以笔者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此项调研,以了解中小学教研常态化开展的基本情况,为有效推进教研常态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问卷法的调查对象为中小学管理人员与教师,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0份,有效回收率为72%,涉及小、初、高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其中小学教师占52%,初中教师占30%,高中教师占18%,分布基本合理。将收集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访谈法的调查对象是公私立中小学随机制取25所学校的教学副校长、教研室主任以及5-7名教师,共访谈175人,其中教师125名,教学副校长和教研室主任50名。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1.大部分教师对教研持积极态度,但分享的主动性不强

教师对教研的认识和态度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必要保障。有92.6%的教师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及意义非常了解,并参与过教研活动,仅有7.4%的教师对基本情况不了解或说不清。对于参与过教研的教师而言,有81%的人说自己积极参与教研,并是教研的主体,认为这项活动可以促进教师成长;而9.9%的人认为教研活动加重了教师的负担,没有多大益处,他们大多是参考者;有5.4%的人认为参不参与都行,认为那是专家或教研员的事,这部分人大多是旁听者。关于参与教研活动的目的而言,有79.2%的人认为可以改善课堂教学提高业务水平,6.2%的人是为了评职称;10.5%的人认为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这个统计结果表明,教研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大部分教师的认可,而且在教研过程中主动参与,但仍有一部分教师不认可教研制度,他们参与的动力大多来自外力的驱使而并非内在的需要,因此增强教师参与教研的内驱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2.教研活动缺乏系统规划与有效落实

问卷调查显示,81%的教师对教研活动的意义给予了肯定的态度,并能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访谈结果表明,多数学校已经形成了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的制度,但部分学校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只是不定期开展一些自我反思及学科间、校际间的交流研讨。另外,有68.5%的教师对“学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开展教研活动”这一项持肯定态度,22%的教师对这一条持否定态度。这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校为支持教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仍有部分学校难以保证,特别是在部分高中学校。

统计发现,大多数学校的教研活动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培训讲座,与其他学校交流互助等,而课题研究、专业指导与网络教研的比例较少。从总体来看,学校教研形式有了多样化发展趋势,但仍然以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为主,以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等形成的教研活动还比较少,仅存在于部分教师。

三、有效开展教研常态化的对策与建议

教研活动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和监督下,主要由教师参与并服务于教师的学术交流活动,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协调地区教育资源有着重要的影响。要使教研活动常态化发展,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积极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放权从管理走向专业服务,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

1.激发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内在积极性

在教研活动开展初期,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常常需要在教研中做大量的帮扶和推动工作。但是长期依靠外部力量,教师很容易迷失自我。为此,教师应重新定位自我角色,全面觉知自我优势,从自我需求出发,不断调动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首先,實现教师由“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角色转变。教研活动开展初期,教研活动多是由骨干教师和专家引领下进行的,大多数教师只是处于参与者和倾听者的地位,这样的一种角色定位容易使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主体功能被遮蔽,所以教师需要从主体人的视角去观察和体会教研现象,找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对话中形成教师教研共同体,形成自我发展的立场,找到尊重、信任、成就感等源自教师内心的发展需要。

其次,制定教研活动规则,保证教研形成一种互帮、互助、互相理解的氛围。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要,无论是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还是专业知识的学习瓶颈,教师只要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来,就应当给予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需要才能赢得其他人的尊重,当教师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时,教师内心的真实需要才能被唤起。教师也需要相互启发,教研活动本身就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难免会有相互质疑、批判、澄清的过程,教师也要不断自我反思,认清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要太过敏感,要重视在与同伴的对话中获得的启迪。

2. 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放权从管理走向专业服务

在教研活动开展初期,为了缓解教育资源紧张、教师教研观念和能力不足等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对教研活动会采取控制型的管理模式,比如,强行规定教研时间和地点,强行拟定参与人员名单等等,这对于将教研活动由无序向有序转化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教研活动已经步入正轨时,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减少干预,而更多地承担教研活动发展的服务性工作。

首先,为教研活动提供平台和保障。教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现在很少有一本教案十几年不变的情况,学校教研活动有序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必然会发现一些问题,是自己解决不了的,比如关于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开展,新课改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转变等,当出现这些问题时,教育行政部门就要形成专门的培养方案,设立专门的培养经费,将教师输送到优秀学校去学习、考察和进修,或者邀请相关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其次,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给教师预留适宜的自我学习时间。繁琐的教研活动、高负荷的教学任务会挤占教师的大量时间,使教师缺乏整合性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自我学习,这时,要简化教研程序,减少教研活动中的事务性工作,在教研中追求效率,讲策略,只保留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教研活动是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需要教师、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真正发挥提高教学水平及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魏同玉. 乡村微型小学协同教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2]贾霞萍.中小学校本教研实施现状调研报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2):31-34.

猜你喜欢

教研活动调查报告
2022年昆曲院团调查报告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一例育雏室通风不良造成鸡苗慢性死亡的调查报告
2016年中国台湾直销事业调查报告
基于智慧云录播课堂教学系统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提升校本教研品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专题研究:为教研活动打开另一扇窗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京族医药调查报告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