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心阅读 真诚对话

2018-12-20李红蕾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编写者哪些地方心灵

李红蕾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对话: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更是教师、学生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对话与问话不同,它有着更高的精神高度,它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维的碰撞。学生只有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潜下心来,把阅读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才能与教师、与作者、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心灵层面上的真诚对话。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阅读

课改十年,许多教育先行者已经意识到培养阅读精神高度的重要意义,而语文课堂阅读也更加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多重对话。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就语文课堂阅读对话谈一点粗浅的见解,期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正。

所谓的课堂多重对话,具体的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种形式上:

一、教师与学生的对话:

教师是课堂的掌控者,他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启发学生把各自对文本的解读,所得到的一些感想、体验进行交流。在这个对话过程中,老师应该做到:平等交流;认真倾听。教师是首席对话者,先于学生得到对文本的体验,而且教师的经历、阅历、知识积累均优于学生,所以,在学生有阅读障碍,出现问题与教师交流时,就应该对他进行有效的启发、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设计有效的对话情景;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在指导学生解答问题时,要体现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从而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诵读去领会、鉴赏课文。

2、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得体会,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受,哪怕是肤浅的、简单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耐心听学生讲完,并尽量从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去思考,这样对话的效果会更好。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3、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要有一种和谐的氛围,教师的语言要委婉、亲切,教态要自然、真诚。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的回答以肯定、赞赏为主。碰到平时发言少的同学的精彩回答,我会和大家一起给他赞赏的掌声;碰到害羞声音低的同学,我会鼓励他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让大家静静地倾听,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他的回答有哪些优点,树立他的自信。

二、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这往往是一个被许多教师忽视的环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分组讨论,但要注意一个问题:要设计一个非常好的话题,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师和所有的学生都处在“共同体”中,互相引导、促进、鼓励,进行充分、有效的合作学习。

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最后授课环节,我问大家“暮色苍茫时,父亲来了,帮助我把问题解决了。由此,我常提醒自己什么?”学生很容易就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到了。我紧接着提醒大家,“这个经验对我们每个人都很有意义,那么,你对这个人生经验有什么理解,能谈一谈吗?”我先让同学们4人小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1名代表回答问题。在同学们分组讨论时,我不断巡视。发现有一个小组只有2名学习好的女同学滔滔不绝,而另外2名成绩相对差些的男生几乎沉默不言,我就啟发女生组长要多听听男子汉们有怎样精彩的经历和见识,女生也可以帮助男生想一想怎样表达更能吸引同学们。在全班交流中,这个组的轻易不发言的男生是这样说的:“我把崖下的岩石看成是我的理想成绩,把走过每一小步看成是我的每一次努力,只要不断努力,我想我的成绩就会不断提高。”他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我们班的“小秀才”自信满满地回答:“我把崖下的岩石看作我人生光辉顶点,把走过的每一小步看成是我完成的每一个小目标,目标一个一个地去完成,最后就会到达我人生的光辉顶点。”然后,我以此为切入点,引领学生想像,在想像中深入体验自己的心灵历程,对自己的人生有所感悟,情感一步步升华。无生命的是意境上,还是哲理上,都饱含着强烈的感情和生命的律动,震撼着学生的“岩石”成了理想目标,成了人生光辉顶点,从无生命到生命的生成,无论心灵。

三、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这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只有潜心进入文本,充分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情境,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进行思想层面上的交流,才能学有所得。而“阅读—提高—思考”的过程是课堂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一定要进入文本,潜心阅读,做一个文本的倾听者,进而借助文字进入作者的心灵,并能让自己的心灵与作者的心灵一起跳动。在讲授文质兼美的现代散文时,我通常会播放优美、舒缓的音乐,让同学们静静地默读,在音乐的陪伴下,同学们通过阅读文本感受文中的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聆听大师们丰富而独特的内心独白;而碰到爱不释手的好文章,我就会毫不犹豫地“抢过来”进行范读,把学生们带进文字的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层面上的交流。阅读中的交流尽管是无声的,但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心灵对心灵的引导,是思维碰撞的火花。

2、学生还要从文本中走出来,要思考一下哪些地方写得漂亮,哪些地方值得商讨,哪些地方可以提出质疑,哪些地方可以提出创造性的新想法。这样就是交流到了另外一个更高的境界了。

四、学生、教师与教材编写者的对话:

教师在讲授这堂课前先要有个宏观概念,就是这篇文章为什么要放在这个单元里面,它与前后篇之间有怎样内在的联系,教材编写者这样做要达到怎样的目的。搞清楚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才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才能积极有效地加以引导,教学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学生在初步阅读时也应该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这样的阅读思考才是高层次的精神思考,才能在阅读中不断地积累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学生只有真正做到潜心阅读,才能与文本、与老师、与同学、与教材编写者进行精神层面上的真诚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真正适应新时代的严峻挑战。

参考文献:

[1]邹桂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49):96.

[2]刘丽娟.用阅读技巧绽放小学语文新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17(12):45.

猜你喜欢

编写者哪些地方心灵
暑假去哪儿
潜心“三读” 精准发力
论情报编写中的情报观点表达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自由快乐的美人鱼
唤醒心灵
眼力对对碰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
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