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内容

2018-12-20周桦朱慧清李彤周莉英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灾害

周桦 朱慧清 李彤 周莉英

摘要:汶川地震后,面临巨大的重建工作,不论是人们的家园还是心理都需要修复和重建。在震后重建工作中,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阻碍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因此要加大人才建设、增设相应的服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等,为其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灾害社会工作;灾后重建;灾害

灾害由多种因素综合而引发。灾害具有突发性、破坏性以及难预估性等特点,使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工作的进行异常困难。灾害过后,给人们带来物质和心理的双重伤害。灾害是人类的敌人,但另一个方面促进人类的发展。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社会上的各个领域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社会工作作为以服务困难群体为主的专业,在长期的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文献综述

到目前为止,国内关于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主要探讨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与本土实践以及实务建构的模型等方面。如文君,吴跃菲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例探讨以社区为本的灾害社会工作以及本土实践;刘志斌基于四川地震的赈灾过程提出了对社会工作的教育启示。

国内对灾害社会工作的重建工作的研究虽已有一定数量的积累,但仍存在不足:1.大部分学者多集中于对灾害社会工作的本土化研究,而对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而研究较少兰树记对本土社工介入灾害社会工作的几点思考。2.对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多基于某一个角度,如袁冬华和郭芳芳从恐惧管理论理论探究;张粉霞在2016年从灾害复原理论的角度研究灾害社会工作本土经验反思以及对实物模型建构等。

二、社会工作灾后重建的主要工作内容

2013年民政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灾害社会工作是以受灾群众、家庭和社区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帮助受灾对象修复受损关系、提升发展能力和走出生活困境的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帮助服务对象——灾区人民身心的恢复

灾害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人员伤亡,社会工作帮助救援人员积极实施援救工作,帮助照护受伤人员。面对灾害的无力感,给灾区人们带来心理创伤,会产生不利于恢复的消极情绪和心态。在汶川地震中,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展行动,进入灾区实施救助。实施精神救灾,安抚灾民情绪,重构被灾害破坏了的精神世界,帮助照护伤亡人员,是灾害救助的重要内容。

2.协助社区意识的重塑

灾害破坏了人们原本生活的社区环境,因此灾区面临着社区重建的问题。社区重建是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整合社区资源,协调社区居民之间、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间的关系,促进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培养,促进社区发展。社区工作在协助社区意识的重塑过程中,需要与居民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将居民的构思传达给政府相关部门,同时要掌握本地区社区重建可供利用的资源,才能最终促进社区重建目标的实现。

3.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

原有的社会秩序因灾害而变得无序,社会工作人员主要的工作是应当采取适时的措施保持灾区居民情绪稳定、保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可采取的措施:对遭遇重大损失的受灾对象开展个案心理抚慰以帮其渡过难关;组织专题活动,引导和抚慰灾区社会情绪;制定管理措施,组织维持治安的相关人员,帮助稳定社会秩序。

4.减灾宣传和知识普及教育。

汶川地震的发生不在任何人的预料中,只能靠人们相关的知识预防和保护自己,将伤害降到最小。这个过程中,工作的重点是普及相关知识。社会工作者协助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并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减灾工作中,把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融入和谐社区的建设中去,提高减灾宣传教育的效果和人们自觉参与的热情。

三、灾害社会工作发展的建议

虽然在汶川地震后灾害社会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其恢复、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但作为我国一项新事物,它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如缺乏制度的支持、专业人才的匮乏、缺乏可持续发展内推力等原因。因此,对于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国开设社会工作相关专业的院校有三百多所,但对灾害社会工作的培训还相对较少,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应积极吸收前线实务工作者的实践经验,充实教学与研究的实务内容。另外社会工作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培养并留住一支数量和专业水平都足够从事灾害救援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水平保障主要有赖于教育、培训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故可以在开设的课程中增加在救灾中如何对在灾民进行心理辅导等等。

2.建立设有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

灾区重建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因此,要使社会工作者在灾后重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设有社会工作岗位的服务机构是必要的。在综合性支持灾区重建的机构中,仅凭社会工作者是无法充分發挥作用的,而社会工作者与其他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共同工作,有利于开展服务和形成对灾区和灾民的及时、持续的支持。

3.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

社会工作能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支持,社会工作逐渐分化向不同方向,如医务社会工作、灾害社会工作等,然而灾害社会工作出现的时间不长,政府没有与之相关的政策做支持,因此灾害社会工作得不到充分发展。为了能够使灾害社会工作得到实际的发展和运用,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

总之,要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者在重大灾害救助中的作用,建立健全重大灾害的社会救助体系,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边慧敏,林胜冰,邓湘树.灾害社会工作: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汶川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开展情况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2]文君,吴跃菲.社区为本:灾害社会工作服务及本土实践——以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社会工作服务为例[J].河北学刊.2016(9)

[3]谭祖雪,周炎炎,邓拥军.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5.12”汶川地震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1,28(6):5-10

[4]柴定红,周琴.我国灾害救援社会工作研究的现状及反思.江西社会科学[J].2013(3)190-195

[5]刘斌志.论5·12震灾对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启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9(2):103-106

猜你喜欢

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高粱的气候性灾害防治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完善灾害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
微课程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应用
灾害天气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