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学习心得
2018-12-20吴艳芳
吴艳芳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改革也可谓是风生水起,一浪高过一浪。长期以来,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各样的分析课,从词句到文段,从中心思想到写作特点。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随着课改的实施,部分教师已率先大胆地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我根据自己的一点小学语文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一、语文教学注重朗读训练。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章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的渲染给学生,让他们去细细品味。除了范读,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朗读,如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齐读、赛读、分角色读等,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感受文章思想。在教学《笋芽儿》一课时,我就采用了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范读、分角色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领会文中各种“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比如在朗读“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上弹奏着乐曲,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我就是这样在引导学生:“大家想象一下,春天的细雨如果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手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轻轻的、柔柔的)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春雨的轻柔、温和吗?”
而在读“轰隆隆!轰隆隆!雷公公把藏了好久的大鼓重重地敲了起来。他也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这里时,我又问学生:“为什么说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呢?(因为打雷的声音很吓人,雷公公想让笋芽清醒、清醒),对,雷声大作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害怕,那男同能不能学学着雷公公的样子呼唤一下笋芽呢? (能)读:轰隆隆!轰隆隆!……
二、语文课堂可适当增加表演训练。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意境,是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生动的理解。通过表演法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幫助记忆。如《曹冲称象》一文中要求学生了解曹冲是如何称象的,并能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学生仅凭老师讲授、看图观察还不能直观理解,更难以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了解称象的步骤不能颠倒;再让学生演一演(几个同学分别扮演曹冲、大象、石头),加深印象,帮助理解课文内容;最后让学生复述过程。如此收到的效果明显要比单纯的从读中感悟要好多了。
还有课文《西门豹》中,主人公惩治恶的精彩的片段特别适合学生即兴表演,通过表演促进学生对这部分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总结。
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强调要“动起来”,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多思考),让学生的眼动起来(多观察),让学生的口动起来(多表达),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多积累),让学生的心动起来(多总结)。要求学生课前积极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开口朗读、查阅工具书释疑等),课后认真做好积累总结工作(收集整理好词好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情感等),逐步掌握学习方法,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语文学习要注重课内外知识与情感价值观的拓展延伸和融会贯通。
大语文教育观强调让丰富的课内生活和精彩的课外活动相统一,变封闭为开放,解放学生头脑,让学生放开手脚在更广阔的时空里进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扩大认识语文、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环境。如:前不久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民族传统节日传承的意义,并搜集相关诗文进行诵读。返校后我又让学生互相交流,先口述再笔记,通过文章记录自己清明扫墓、祭祀祖先的活动,以此表达后人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提醒后人要及时尽孝,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语文的教于学都不能只单限于书本,不能只单体现在考试答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通过语言表达胸臆,抒发情感,传递正能量。
我相信,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在教改的路上越走越宽,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