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莫泊桑《羊脂球》中人性的变化

2018-12-20谭诗睿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羊脂球人性

谭诗睿

摘要:本文将对莫泊桑中篇小说《羊脂球》中不同时期人性的变化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高中生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羊脂球》;人性;上等人

前言:

《羊脂球》是莫泊桑创作的爱国小说,也是高中生必读的课外读物,其中通过人物的刻画与对比,显示出了不同阶级的人性。因此,高中生必须仔细阅读并分析这一小说,从故事描述的不同阶段入手,发现其中人性的变化,提高自身人格,从而为我们日后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逃亡初期的伪装人性

《羊脂球》的背景是普法战争,主要讲述的是当时代表法国社会中不同阶级的十个人在乘同一辆马车进行逃亡的故事,并以上等人和下等人的对比,生动地反映出不同阶级的人性[1]。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有三对夫妇、两位修女、一位科尔尼代以及女主人公羊脂球。科尔尼代与羊脂球由于身份的关系,被车上的其他人共同排斥着。小说中的羊脂球是一个妓女的身份,但其并不是不知廉耻、只重视金钱的女子,应该说羊脂球是逃亡人群中唯一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人。在经历过苦难生活后,羊脂球并没有堕落,而是激发出了自身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尊心。马车上其他人的本性正是在与羊脂球的对比中表现出来的。其中三对夫妇属于资产阶级代表,其十分重视自身的名誉与地位,从表面上看应该是懂礼法、有高尚品格的人,但在国家存亡面前,其关注的只有金钱与自身性命。为了发国难财,这些所谓的上等人在实在待不下去的最后一刻才开始慌张逃跑,而在逃跑的过程中,其随身携带的只有贵重的金银物品,而连生存最基本的食物都没有。在知道羊脂球妓女的身份后,三位夫人达成了一致,她们通过排挤、蔑视以显示自身的高贵。但是,由于车上只有羊脂球带了一篮子食物,在饥饿面前,这些上等人假装接受羊脂球的“过失”,并与其进行短暂交谈。而在食物吃光后,这些上等人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

二、逃亡中的对立人性

逃亡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羊脂球等人的马车被普鲁士士兵拦截,并要求所有人下车。在下车顺序上,莫泊桑进行了详细安排,先下车的是两位修女,之后是三对夫妇,其中经营葡萄酒的鸟先生更是围着敌军献殷勤。科尔尼代与羊脂球是最后下车的,因为其认为现在自己代表的是国家,不可以失去国家尊严。小说中这一段描写也正是不同阶级人性显现的最初时刻,在面对同胞时,那些接受过良好教育的上流人士表现出的是蔑视、嫌弃,而在面对侵略者时,其放弃了自身尊严,一味地讨好普鲁士军官。但在这种情况下,正是其看不起的羊脂球表现出了国家自尊,以傲慢的姿态、激烈的言辞抗拒侵略者。而在这种对比之下,莫泊桑将资产阶级卑鄙、贪婪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入住旅馆后,科尔尼代向羊脂球提出了要求,但羊脂球认为会被普鲁士士兵看不起自身国家,因此不同意。同样在普鲁士军官提出同样要求后,羊脂球也坚决拒绝。而那些所谓的上等人在发现普鲁士士兵不准备放行时,其重视的仍然是财产,为了保住这些东西,其开始假扮穷人。在得知普鲁士士官提出的要求后,马车上的其他人对羊脂球产生了不满,并认为其妓女的身份就注定其没有尊严。在羊脂球去教堂时,剩下的人聚在一起开始谋划如何让羊脂球答应军官要求。科尔尼代虽然不认同这种行为,但其却只是以旁观的态度处之。这时,两位修女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为了自身利益,背弃了天主理念,并用牺牲精神对羊脂球进行洗脑,让其愿意为了同伴牺牲自己。在经过多次挣扎后,羊脂球的善良占据了上风,其想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保护同胞、维护祖国尊严贡献一份力量,因此,其最终选择了牺牲自己。而在这之后,人们又可以继续进行逃亡。

三、逃亡后期的毁灭人性

在羊脂球献身后,人们得到了放行的通知,并開始为逃亡准备食物。而羊脂球在回到马车后,其以为同伴们会对自己进行安慰与交谈,但得到的却是厌恶与蔑视,甚至连食物都没有为自己准备。在这个时候,这些上等人又找回了自身的尊严,其忘记了羊脂球主动提供的食物,忘记了羊脂球是在自己怂恿下去献身。这些人只看到了羊脂球的不洁,并尽可能与其划清界限,仿佛与其待在一起都是对自己的侮辱。莫泊桑在小说最后重点描述了午餐场景,夫妇修女等人都享受着自己丰盛的食物,却没有一个人愿意与羊脂球分享食物,羊脂球只能独自忍受寒冷与饥饿,而这正与小说开篇羊脂球主动拿出食物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读到科尔尼代没有参与到密谋中时,读者会认为其是这些人中仍有一丝良知的人,认为其应该会安慰羊脂球或者是为其准备食物,但实际上,科尔尼代什么都没做,甚至连一点同情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羊脂球认清了这些一起逃亡的人的本性,并为自己的献身感到十分愧疚与悲愤,眼泪也随之流淌出来。但羊脂球仍保有一丝自尊,因此仅仅是默默哭泣,但其哭泣并没有得到其他人的怜悯,这些上等人更是认为以羊脂球的身份做这种事情是十分正常的,而这也将资产阶级丑恶的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面临敌军时,即使是羊脂球这样的女性,都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并愿意为了同伴牺牲自己。而平日里表面工作做得十分好的上等人,却只会为了自身利益卑躬屈膝,这也正是时代与社会的悲哀[2]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莫泊桑通过对立的方式,将资产阶级的人性丑恶深刻揭示出来,并对普通人的伟大人性进行了肯定。因此,作为社会未来建设型人才,高中生必须深入阅读并分析《羊脂球》这一小说,学习其中对人物的刻画与人性的描写,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从而促进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双.浅论《羊脂球》中的对立人性[J].才智,2017 (03):214-215.

[2]陈莹铃.一场人性的考量——羊脂球与玉墨民族反抗中的不同命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 (04):17-18+22.

猜你喜欢

羊脂球人性
小说《羊脂球》的人物形象分析
逼近人性
莫泊桑《羊脂球》的艺术特点解读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功能与人性
谈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主旨表现
美与丑的对比:谈小说《羊脂球》中的人物角色塑造
探析莫泊桑小说《羊脂球》的人物塑造
莫泊桑《羊脂球》的心理解读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