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聋生的创新心理教育策略

2018-12-20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聋生刘某家长

文/广州市番禺区培智学校 江 清

在未来知识经济的时代,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将不再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创新的行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对孩子的好奇心、探究欲、思维思辨性的发展,家长及老师都在寻求积极的培养策略。在现实的学习、生活过程中,聋生与普通孩子一样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遇到问题总爱问个 “怎么了” “为什么”。其创新意识及行为常常表现得富于个性,有时会对某一类事物过分地迷恋,有时会在尝试的过程中由于生活常识与社会经验的缺乏,表现出一定的冒险性,做出一些出格的、难以理解的事情来,遭到学校、家长、社会的质疑和批评,给聋生冠上思想品德败坏的“罪名”,抑制甚至扼杀了聋生创新心理的发展。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采取一些有效的教育策略,激发和培养聋生的创新心理,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和探讨。

一、提供宽松的环境,培养创新人才

2010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集体采访,主题是政协委员谈推进教育改革。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 “首先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整个教育应该关注的,从我们小学的教育就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一定光教书本知识,应该让学生产生问题,启发式地教学,而我们的教育里其实这方面需要改革,这次发展规划也提到这一点,在教育理念上,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在提供宽松的环境上都应该下工夫。”

(一)解读行为动机,还聋生创新心灵空间

《儿童心理解读》中指出:“儿童的行为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从道德方面去评判。其实,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去解读,这些行为背后更多的是心理因素,有的还可能是正常的心理特征。”有创新意识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得经常与众不同,这些与众不同的孩子自然接受着来自老师、家长、同学甚至是社会的审视的目光,这样的目光或许是赞许的,更多的是疑惑和评判。聋生由于从小依赖父母、依赖学校,按照家庭、学校的要求,在规定的模式中学习生活。如果聋生的创新意识或行为打破了常规的要求和管理模式时,聋生往往被认为不懂事,思想品德差,甚至是不可理喻,受到批评指责。

如:一次在国旗下的讲话中,校长严厉地批评了聋班学生梁某某。原因是他在宿舍里用针扎了另一位同学。老师们因此议论纷纷,认为梁某某同学怎么思想那么坏,会做出这么危险的事来,真是不可思议!同学们也指责埋怨他,导致班级评比被扣分。梁某某同学受到了学校的批评、同学们的埋怨,心里又气又急,情绪一度非常低落沉闷,上课无精打采。作为心理健康老师,我找他进行了谈话了解。“为什么用针扎人?” “看电视针灸可以治病。”梁某某还告诉我,他在家里也尝试了用针扎自己的穴位,回到学校,他想找同学试一试。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他并不是思想品德坏,而是想尝试 “针灸治病”的方法,只是没有想到事情的严重后果。

因此,在对待这样的行为问题时,学校、家长首先不要妄自下定论,要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去解读,弄清儿童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其次是用宽容、理解的心看待其行为,还聋生一个创新心灵空间。最后是对于聋生创新心理,应该给予积极的肯定、赏识和激励,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的创新心理的发展。

(二)开展科技创造比赛,营造创新氛围

学校是落实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改革的阵地。学校的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应该贯穿在日常教育上。如学校有计划地开展 “科技迎亚运,大手牵小手”小制作比赛、 “贺端午、划龙舟”绘画比赛、 “贺国庆迎中秋促和谐”亲子灯笼制作大赛、 “绿色环保”创作大赛、 “我是小小发明家”等为主题的创作比赛活动。组织聋生参加社区或上级单位组织的各项创作比赛。学校联动家庭、社会,创造机会,为聋生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让聋生的奇思妙想能得到发挥的机会,创新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使聋生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给予关心鼓励,保护聋生的好奇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好奇是小孩子获得知识一个最紧要的门径。”孩子有了好奇心,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作为家长和老师,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 “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 “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以保证他们自由探索的空间。聋生刘某把家里的挂钟 “大卸八块”了,被父亲痛打一顿。父亲非常生气,要求老师要好好地教育他。经过了解,刘某确实是把家里的挂钟 “大卸八块”了,因为他很好奇钟摆为什么会一摆一摆的,为什么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格,钟里面有什么玄机,他想一探究竟。结果把钟拆卸后,装不回原样了。我把刘某创新的心理告诉其父亲,其父亲才恍然大悟。我建议刘某的父亲: “请你把刘某和挂钟一起送到钟表铺去,修表师傅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条件是让刘某在旁边看他如何修理,修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师傅成了老师,刘某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刘某的好奇心可以得到满足,同时创新心理也可以得到鼓励。”

“好奇心是一种创造力,生产力。”保护聋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有了好奇心,聋生才会在探索的欲望下学会创造;有了创造性的体验,聋生的好奇心会得到进一步的满足,从而使聋生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创造性越来越强。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和成功者。”

三、给予必要的引导,激发聋生创新心理

聋生也和正常学生一样,易受外界的干扰和心理波动,使他们的好奇心理难以自觉长久保持,以至渐渐消失。这就需要教师、家长要有童心,要换位思考,千万不能以自己知道的东西来把聋生的 “奇问” “奇行”看作幼稚可笑,而是要耐心解答,给予适当的引导。聋生在尝试创新的时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阻碍和迷惑,这样的阻碍和迷惑,许多时候是他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所无法克服的,并且由于聋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很多时候他的尝试就会因此而放弃。因此,老师、家长在关注聋生的身体发育、学业进步的同时,应该对聋生在创造过程中的挫折,给予心灵的安慰,适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鼓励和引导其继续创造。这样的帮助有时候是一块找不到的材料,有时是让他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提示,有时只是一句 “再试试吧”的肯定鼓励,有时需要参与并指导其完成……都会激发聋生强烈的创新心理。

四、创造机会,培养聋生的创新能力

聋生由于生理上的缺陷,缺少语言刺激,知识面较窄,而且大部分聋生住校,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较少。学校和家庭应该在学习生活中因地制宜地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聋生的好奇心,激发聋生创新心理,培养聋生创新实践的能力。

如何创造机会?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场合。在班级布置中哪里张贴谚语、挂壁画,哪里布置评比栏、出黑板报,哪里布置图书一角等等,都可以让聋生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亲自参与其中。又如在家庭中处理一些家务、组装一些物品等等,都可以让聋生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许这些意见不太合理,或许这些意见由于条件的限制暂时无法达到,但无论如何,聋生能深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他们才能发现来自生活的奇妙的创作灵感。

又如:一天上课,一位聋生移动椅子,发出了刺耳的摩擦声。我提问:有没有方法消灭此噪音?原来,我们聋五一班的学生椅子脚底胶垫大部分都磨坏了。同学们有的提出用废报纸包扎,有的说用废布包扎。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用废布包扎比较好。因此,同学们向我借来铁钳和细铁丝,向学校缝纫室找来废布,自己动手包扎,给椅子穿上了 “布鞋”,从而消灭了噪音。同学们看到自己 “发明”的劳动成果,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聋校教育实践中,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行为,因地制宜地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积极探寻学生创新心理的教育策略,让学生的创新心理得到不断发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猜你喜欢

聋生刘某家长
乘客被司机“遗弃”后死亡,司机是否担责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
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
已赠予的房产不是遗产
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
配偶与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责
在数学课堂中对聋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究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