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低电容像素探测器的设计与模拟*
2018-12-20王思远郭秦文孙泽亮
王思远, 郭秦文, 孙泽亮, 李 正
(湘潭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像素探测器是以硅为探测材料的粒子径迹探测器,是半导体探测器的一种.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像素探测器就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像素探测器的特点是拥有优异的空间分辨率和迅速的时间响应能力.目前,像素探测器广泛应用于高能物理实验,如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ATLAS内部探测器和能量分辨率较好的X射线光谱学.在这种对撞机中,质子束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加速,这些被加速的质子速度接近光速,高能质子束进行碰撞,产生出14万亿电子伏特的高能粒子,最靠近束流的子探测器就是像素探测器.像素探测器的重要参数是像素电容,像素电容决定了像素探测器的噪声性能.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如何使电容降低.传统探测器的电容值较高,信号电极覆盖了整个探测器区域,低电容是设计新型探测器的关键要求.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减少了探测器的有效面积,同时保持敏感体积不变,还保持了电极的对称性,这样就能在电场和电位中得到更均匀地分布.与传统的探测器相比,新的探测器的结构具有较低的电容.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设计的电极形状:内空圈扫把结构.
1 新型像素探测器的结构
新型低电容像素探测器实际上是加了反偏电压的PIN结[2],使用Silvaco TCAD仿真工具,可以模拟内空圈扫把结构.图1是整体形状,图2是具体尺寸,一个大的区域探测器可以由这些独立单元的阵列组成.在模拟中,中间为本征层,本征层为N型高电阻硅,其掺杂浓度为8×1011P/cm-3.探测器厚度为500 μm.有1 μm厚的P型重掺杂区(掺杂浓度为1×1019B/cm-3)刻蚀在前表面和一个1 μm厚N型重掺杂区(掺杂浓度为1×1019P/cm-3)刻蚀在后表面.正面P型掺杂区是由1 μm铝覆盖形成内空圈扫把形状阴极,背面掺杂区是由1 μm铝形成阳极.二氧化硅将阴极隔开,对辐射产生的损伤起到一定的削弱作用[3],所以选择二氧化硅作为本实验的介电质.我们选择两个相邻的内空圈扫把形状的最大距离为233 μm,此时像素探测器可以在250 V电压下全部耗尽.
2 电势
电势均匀程度是衡量探测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图3和图4是内空圈扫把型结构在反偏电压为250 V时,探测器表面的剖视图(纵剖面1和纵剖面2)的电势,从图中我们可看到电势都是均匀分布的,符合设计要求.
3 电场特性
图5和图6显示了在250 V的反偏电压下,内空圈扫把型结构的探测器表面的纵向截面1和纵向截面2的电场特性,从图中可知电场也是均匀分布的,且是高电场,同样符合技术要求.
4 全耗尽电压
传统探测器全耗尽电压约为160 V.我们设计的新结构中,减小了电极的有效面积,故其耗尽电压有所提升.在250 V反偏电压下对这个新型的像素探测器进行了3D仿真,图7和图8显示了纵剖面1和纵剖面2的二维平面剖面图的电子浓度,可以发现大部分区域在250 V时完全耗尽.
5 C-V特性曲线
电容是硅像素探测器中的一个重要的敏感参数,它直接影响噪声和串扰,电容越小,性能越好[4].通过小信号分析,我们得出了电容-电压特性(交流分析,频率为1×106Hz)[5].新设计的探测器(内空圈扫把型)的电容如图9所示.与传统的像素探测器相比,电容减少了大约1/12.
6 总结
提出了一种有效电极面积减少的新型探测器结构,通过三维仿真和计算,得出了电场、电势、电容、全耗尽电压等电学特性.我们发现新结构的电容是139 fF,比传统的像素探测器小,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有效面积的减少,电容降低,小的电容引发的噪声小,像素探测器的性能就更加优异.(2) 由于电极有效面积的减小,新探测器结构中全耗尽电压有所增加[6].(3) 电场、电势分布越均匀,探测器的性能越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