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管理故事连载
2018-12-20刘鹏凯
让员工保存故事
长假期间,女儿将呀呀学语的小孙女带回家,真是一番天伦之乐。
看着学步的小孙女,摇摇摆摆,舞动着双手,一步一步的向我走来,后面的女儿像个贴身警卫,弓着腰保护着,我笑道:“让她自己走吧,摔几次跤没关系,跌跌才肯长呢!”话音未落,小孙女就跌倒了。我原本以为她会哭,赶忙冲上前,没料她反而叫起了“爷爷”,爬起来又继续往前走了。看着面前孙女一脸的童真,我不由想起了工厂的员工,想起了管理,有时我们的员工跌倒,如果给他们一点时间自我调节,不也是一种管理智慧吗?
新调整的检测中心添置了试验平台,车间里几个年青人在帮忙卸车,往楼上搬设备,看着这几个汗流浃背的小伙子,真是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啊!
下班铃响了,小伙子们还在楼上搬弄着,不时传出“慢点、轻点。”的指挥声,我悄悄来到了现场。“这是最后一张实验桌,小王、小张你们二人搬这边,我和老项搬这边。”总指挥老丁一声令下,“一二三!”随着阅兵式上的口令,四人齐刷刷的搬起沉甸甸的实验桌,一步一步“嗨哟!嗨哟!”往另一房间走去。“再向内移五寸,慢点。”我做场外指导,站在一边观看着这些生龙活虎的运动员。
“好,一步到位了”,蹲在里面垫完最后一块薄垫片的小王,活泼得像猴子似的。“吆,地板上怎么被拉出了这么长的印子?”一边的老丁忽然发现新铺的地板上有约二寸长的拉痕,叫了起来。一伙人刚刚还像开足马力的宝马车,闻言顿时轮胎里都瘪了。
“老项啊,你看你!”老丁忙不及开始责怪自己的搭档,“是你不小心拉坏的吗?”老项眨巴着眼不吭声。毕竟新地板像件新衣裳,还未穿上身就破了个洞,大伙心里都不是个滋味,加上活是四个人干的,还有点说不明,理不清哩。检测中心内空气都凝固了,看着尴尬的现场,我朝地上看了看。“老项,你可是沉默是金,明明你和老丁搬的是前面一头,小王和小张搬的后面一头,拉痕在后头,你们都不敢承认!”我像个侦探似地分析起来,“这道痕迹肯定是后面的人造成的,而且拉痕在左边,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小王啊,承认了,我买单,你买教训!”
“老总,你真是福尔摩斯,分析得天衣无缝,是我最后一把力没有跟上脱手了,结果造成了这样的缺陷,是我,我真后悔没有勇气承认……”小王的声音像欲哭的孩子。“想哭?哭出来痛快,下次才能记住,怎么不哭啊?”我一番话,小王反倒笑出声来,大家都笑了,像银铃般……
以人为本的重点是正视现实,不必惩罚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错误。类似的小错误每个人都可能犯过,一旦发生,很难挽回。如管理者有这样的胸怀,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能够让员工将这个故事保存于记忆之中,这段回忆便会成为一面镜子,让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时时照清自己。文化管理需要方法和艺术,就像过去的小戏《大补缸》边走边唱,有轻松才有快乐。
点评:
古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失败的教训,错误的反思,都会成为自己的财富。一位好的管理者,不是挥舞惩罚大棒的法官,而是怀揣仁爱之心的师长。此例中,刘鹏凯掌握两个原则:第一,事实不能马虎,责任必须明确,既不能冤枉老项,也不能替小王打掩护;第二,不必惩罚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错误,而是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能够让员工将这个故事保存于记忆之中,这段回忆便会成为一面镜子,让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时时提醒自己。这是以人为本的真谛。
脚下有水
一个星期天,我在朋友家喝茶。朋友的女儿拿着一道数学题:“爸爸,你能替我解道应用题吗?”“如果爸爸替你解了,你自己又怎么能学会呢?”听着朋友的回答,看着小女孩一双亮亮的眼睛,我的眼睛也忽地一亮,工厂管理不也如此吗?
那天我在办公室给签字笔注墨水,一不小心溅得满手脏兮兮,来到水池旁,地下有一汪水,让我难以伸脚。打开水龙头,仔细一琢磨,哦,原来水盆出水的塑料管从套管内移位了,下水全都从跑偏的管中流到了地上。看着地上的水,深思了片刻,我不动声色,故意设计了“一道题”。
解决问题,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我若无其事地在水池不远的地方和办公室主任小胡闲聊着,眼神却留意着来来去去的一个人,两个人,三个人……经过水池边的前后有七八个人,他们宁可踮着脚,绕过水,却无一人停下来,举手之劳,将跑偏的塑料管塞入下水口。
“老总,新设计的车间布局图想请你到现场看一下。”生产科丁科长的话打断了我的注意力。“哦,胡主任,咱们一起走吧!”我走在前面,有意转了一个弯来到洗水池旁,朝着地上的一汪水踏上去。“老总,脚下有水!”我听见只当听不见,弯下腰正欲将露在外面的塑料管塞入下水口,眼明手快的小胡已经抢在我前面伸出了手。
卡耐基曾说过:不要害怕把精力投入到似乎很不显眼的工作上。每次你完成这样一件小工作时,它都会使你变得更强大。如果你把这些小工作做好了,大的工作往往就迎刃而解了。管理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有时却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只有我们放开眼光,打开视野,用心把责任注入思考,才会真正了解事情的原由,找到真正有效的解题方法。
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多想一想,看透其实质,把自己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每个员工的心里,就像让小孩自己去解题一样,真正的培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的举手之劳,是行动,是言行一致。一个企业能把优秀变成一种好习惯,形成一种文化自觉,就会像一个人走在不是路的新方向,行走的次数多了,就成了一条新路。
改变员工习惯,就能够改变企业命运。
点评:
这是刘鹏凯育人的另一个案例,是关于养成教育的。水池旁,地下有一汪水,连续几个员工在水池边走过,却视而不见。他们宁可踮着脚,绕过水,却无一人停下来,将跑偏的塑料管塞入下水口。他们缺乏的就是那种“主人公精神”。于是,刘鹏凯设计了一道题,在大家眼前揭示答案。他说得对: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真正的培养不是说在嘴上,而是发自内心的举手之劳,是行动,是言行一致。一个企业能把优秀变成一种好习惯,形成一种文化自觉。
一段挂在墙上的橡胶管
生产区安全轮值表的一侧,挂着一段老化了的橡胶管,说起它,还有一段故事呢。
那是年前的一天早晨,刚上班不久,我在车间办公室和生产科长等人正商量扩产的事儿。突然,“嘣!”的一声,像从天上落下一个火球,一道桔红色的光闪过,随即又消失了,本着职业的敏感,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冲了过去。
现场氧焊工大何一手拿着焊枪,一手擦着额头上的汗,站在那里,呆若木鸡。旁边的老项面如土色,眼睛瞪着地上的砂轮机,不知所措。
“怎么回事?”车间丁主任喘着大气问大何。
“是……是割枪的橡胶管老化,有一点漏。”大何吞吞吐吐。
“哦,那怎么会有火球的呢?”
“一上班,我就把氧气、乙炔拉到平台,用割枪割这滴加桶,老项配合我,用手提式砂轮机把平台上的焊疤打磨,谁知才打磨了第一下,砂轮的火花碰上了氧乙炔,就燃起火球了。我赶紧关了阀门,才没闯下大祸。”
听完大何的事情经过,我一声叹息,一言未发。看着眼前被吓得魂飞魄散的两个人,再看看突如其来的意外,我感慨:生命的长短,很多时候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但在我们拥有生命的时候,是可将生命的过程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啊。如果切割之前能按操作规程检查一下,注意一下细节,不就完全可以避免一个安全隐患了吗?
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安全事故不是因这一根橡胶管的老化,一根电线的老化,一个小小零部件……而造成终生遗憾的呢?事后,我们围绕一段老化的橡胶管,对安全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在全厂进行了“三不放过”的反思,并决定将它挂在墙上作为典型的安全案例,警醒每一个人,警醒每一天、每一分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认识、明白、知道,但行胜于言,有时我们在行事中并不能完全说真正的明白、真正的懂、真正用心去行事,一个人只有经历了一些事情,或听多了、看多了、明白了就会真正懂得以前看似明白的道理,不在于说,而在于行,时时、事事、处处用心去做。
一段挂在墙上的橡胶管,是一根长长的戒尺,重重地敲打我们的神经,拷问着我们的失职,它会时时刻刻敲响每个员工心灵的安全钟。
点评: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强化”,即加强某个对象、某个理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使它牢牢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其中有一种强化方法叫“情景强化”,是借用某种特定的情景,强化某种特定的理念。此例中,挂在墙上的一段老化了的橡胶管,就成为特定情景,看到它,人们就会想起过去发生的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就会强化人们的安全观念,时时刻刻敲响每个员工心灵的安全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心力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
(清华大学管理系教授、博导张德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