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创呼吸机对改善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实际作用
2018-12-20
133000延边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心功能异常造成心脏不能泵出足够血液以满足组织代谢需要时会引发心力衰竭,因此在临床治疗时,不仅需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更应该重视干预无症状心功能异常向症状性心力衰竭转变[1]。本次研究分析无创呼吸机对改善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实际作用。
资料与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84岁,平均(65.4±2.3)岁。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2~83岁,平均(64.9±2.5)岁。患者出现周围灌注不足或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湿冷、脉搏细速以及意识障碍,经诊断均为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①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保持气道通畅。取坐位,保持大流量吸氧,保证患者的血氧浓度>95%。监护患者心电、血压,建立静脉通道,控制液体入量。吗啡3~10 m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15 min重复1次。呋塞米20~40 mg静脉推注。硝酸甘油20 μg/min,逐渐增加至200 μg/min。多巴胺3~5 μg/(kg·min)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0.2~1.0 μg/(kg·min)静脉滴注[2]。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取舒适或头高30°以上位,压力支持(PS)8~12 cmH2O,呼气末正压(PEEP)5 cmH2O,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min。经过5~20 min逐渐增加到合适的治疗水平,维持血氧饱和度<50%。每次使用3~6 h,1~3次/d[3]。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消失,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②有效: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血氧饱和度增加;③无效: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无变化,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改善程度未至有效判定标准[4]。
对比治疗前后呼吸(R)、血氧饱和度(SpO2)、氧分压(PO2),以及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心静脉压(CVP)变化情况。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数据采用软件SPSS 20.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s),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n(%)。
结 果
本次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R、SpO2、PO2、HR、LVEF、PCW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心力衰竭是一个进行性过程,表现为左室进行性扩大和球形变伴收缩功能进行性降低,逐渐发展到心力衰竭,并发展直到终末阶段。在疾病的发展中,除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外,还会有多种细胞因子一起损害心肌细胞的活性,刺激心肌纤维化。无创呼吸机是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的重要方式之一,具有改善患者呼吸,增强患者心功能的作用。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排血量不足,容易导致机体器官损伤,容易引起换气功能障碍,并造成严重的低氧血症[5]。
无创呼吸机通过面罩与患者连接,不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无创呼吸机能够有效地降低呼吸功耗,改善气体交换。可纠正血气异常,增大肺泡通气量,改善患者自主呼吸,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无创呼吸机借助分流的方式,增强患者胸膜腔内压,减轻心脏负荷。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无创、便于操作的优点[7]。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 R、SpO2、PO2、HR、LVEF、PCW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可改善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s)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 t P R(次/min) 19.5±3.1 25.2±5.1 5.12 <0.05 SpO2(mmHg) 95.1±6.3 90.1±4.5 3.02 <0.05 PO2(mmHg) 99.4±3.7 85.1±6.1 1.47 <0.05 HR(次/min) 81.3±17.4 94.7±21.1 4.23 <0.05 LVEF(%) 61.1±4.2 47.1±3.5 5.06 <0.05 CVP(mmHg) 11.1±2.3 16.1±3.4 3.2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