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然:艺术品市场很难说何时回暖
2018-12-20编辑张维方
编辑◆张维方
艺术品市场的回归,不仅是价格的回归,也是拍品品质的回归,这是一个重新整合的过程。在此次采访中,北京湛然拍卖副总经理朱邈先生对艺术品市场发展周期进行了剖析,他认为,目前的市场前景还难以捉摸,而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要坚持精耕细作,继续往前走。
北京湛然拍卖副总经理 朱邈
北京湛然拍卖现场
不仅仅追求它的高价值
艺术品鉴:2018年6月,北京湛然春拍延续了最具特色的佛教专题之余,独辟了“梵心轩”藏古唐卡专题。12月即将到来的秋拍更是独具新意,能谈谈筹备具体情况吗?
朱邈:今年的“梵心轩”专场是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一个门类。开辟此专场的缘起实属巧合,那是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下,藏家们出自对我们的信任,拿出了一些非常好的藏品委托我们进行拍卖。目前看来,此门类专场的拍卖成果是很不错的,所以我们下半年又拿出了一些更好的藏品,包括唐卡,还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藏传艺术造像,作为“梵心轩”第二场拍品来呈现。并且,我们也专门针对此专场的相关信息写了一些推介文章,对其自开始筹备到推进过程的梳理都进行详细的解读。我们现在对唐卡的理解比以前要深入得多,所以我们这一次还是因循上一次的做法,先出版了一本精美的“梵心轩藏喜马拉雅艺术”专辑,然后寄到一些大的藏家手里,先睹为快。另外,为了烘托气氛,我们特意在拍卖现场放置了西藏风格的建筑模型,使所有的唐卡作品集中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文化氛围当中展示。于此同时,我们在拍卖的现场特别邀请到中国著名的西藏文化专家、藏传文物专家、首都博物馆的资深研究员黄春和先生,在预展期间进行相关讲座,在对部分藏品进行深层解读的同时,给广大收藏者们做收藏、鉴赏等相关知识的普及。
同时我们还推出了主打产品——“中国古代书画”和“中国近现代书画”这两个场的拍卖。对此,我们公司秉承一贯的原则:第一,我们在这方面会选择一些“有趣”的拍品。在这一点上,多数客户的认可与支持为我们增添了信心。另外,我们会探寻拍品背后的故事,深挖其独有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对高价值的盲目追求。这样几年坚持下来,可以说我们公司的经营理念和市场面貌还是比较清晰的。
另外,我们针对今年秋拍还做了一些延伸——专门做了一个小本子,里面有一些和书画有关的文房。以前我们很少涉及器物类的拍卖,这次就突破以往,组织了一场器物类拍卖,悉心准备了比如砚台、笔筒、老纸、雕漆、印章等文房类藏品,这一举措吸引了许多喜好此类文房周边的书画藏家前来竞拍。这其中还有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已经在网上宣传了。
我们公司还尝试了做一场中国玉器的拍卖。中国人一直都喜欢玉,像老玉制成的串、玉环、玉佩等,虽然不大,但也很有意思。
18世纪 藏东 迦牟尼佛唐卡 棉布矿物胶彩 59.5×42cm
艺术品鉴:湛然在2018年取得的成绩怎么样?
朱邈:春拍的时候我们是有盈利的,秋拍如果乐观估计,我们也会保持一定的盈利。现在仍然是比较辛苦,但公司一定是要往前走,要保持自己的特色,还要继续加大品牌建设的投入。这些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困难,比如在今年下半年的筹备工作中,从宣传、出版等各方面投入均高于以往,为了达到最佳的预览效果,我们的投入也必定更高。
18世纪 西藏 皈依境唐卡 棉布矿物胶彩 67×42cm
很难说什么时候一定会回暖
艺术品鉴:国际上认为艺术品市场一个周期约为5-10年,在2017年年末,有不少人做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回暖的表态。回顾2018年,您认为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何种生命周期?
朱邈:“5到10年”是艺术品市场周期的大规律,但是它受外部因素的影响,上涨和下跌的幅度不一样,最终导致实际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从1995年开始有拍卖以来,到1997年,金融危机外部的影响,导致市场不好,到了2001年、2002年开始有回暖,2008年之后回潮,到2010年之后又衰退。这个是我所经历的中国拍卖市场周期。
但是,自2012年以后,应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了一个相对较长的衰退期,以前的周期是不会持续如此长时间的。
这次可能是因为国际、国内环境,包括经济的影响,其他各个方面的影响,此番衰退还是很厉害的。对于市场的预测,很难说什么时候一定会回暖。
目前看起来,一些非常贵重的、过亿的、大的珍品价格一直在涨,这毋庸置疑。但是这些珍品的上涨和一般普通藏品的涨幅没有一个明确的逻辑联系。比如说,苏轼的作品市场上再找不到几件,他的《木石图》这次在佳士得香港拍了4亿多。然而,他和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很难带动拍卖市场上普通的作品价格的拉升。应该讲,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生意还是比较难做的,虽然辛苦,但还是要逼着大家去深耕细作,才能有收获。
明嘉靖 剔红“一本万利”长方盒 漆器、竹木牙角 14×11×8 cm
现当代的“泡沫”应退出市场
艺术品鉴:近几年,艺术品市场萎缩,您认为是什么因素阻碍了其发展?
朱邈:我觉得不应该说是阻碍,应该算是一个调整期,是让市场回归的一个理性过程。因为之前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过热,我们作为一个经济晴雨表的行业,也是过热的。这种过热是不对的,虽然它赚钱很快,甚至有点暴利,但这不符合商业的规律。现在其实是一种回归,包括价格的回归、拍品品质的回归,这也是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我们认为古代作品有一定历史地位,他们的价格相对稳定,这是合理的。至于现当代的市场泡沫,主要是由一些所谓“非常大的作品”所引起的,我觉得应该让它退出市场。其实这个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正常的。
艺术品鉴:您觉得2019年中国书画以及佛教题材的市场前景如何?
朱邈:我觉得古代书画作品可能还会比较平稳地往前走,甚至微微往上涨一些,现当代可能还会继续萎缩。萎缩的过程中有一些以前卖的比较贵的画家的作品可能就退出市场了。同时又有一些新的、市场也比较认可的画家重新加入进来,重新洗牌,这也是一种很可喜的现象。洗完之后能够在市场上站得住的,可能真的站住了。这些年中国人对于宗教的需求不光是物质的需求,同时也是精神的需求,所以他们会把这种精神的需求折射到物品上来,那些与精神需求有关的,包括造像、唐卡、佛教用具甚至于一些好的香等会逐渐地被放大,所以我觉得这个应该从收藏和信仰两个角度来看待。
总的来说,中国书画以及佛教题材版块可能会有一些缓慢的增长,有些重要的作品会被重视。
高凤翰《荷花》纸本立轴 60×29cm
有些画家近几年会继续拉高
艺术品鉴:在国际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属于高附加值资产,回报率远远超过了股票和房地产。未来一年,中国书画和佛教题材是不是好的投资时期?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风险?
朱邈:房地产在国外来讲,也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投资产品,中国的房地产已经炒得乱糟糟了,股票在国外也不是随便就能下手的。艺术品也是这样,国外真正敢碰艺术品的没有多少,这一群体大多集中在与领域相关的人员,比如画廊或者一些专家,他们会乐于投资。艺术品确实是回报很高的,但是艺术品是一个超长期的投入。在国外很少有人会今天买,明天卖,这样赚到钱的很少。特别是对于大件艺术品,它们往往会在一个家族里流转数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像这次嘉德拍卖的安思远收藏的拓片,这些至少放了二十年以上。类似于这种情况,对于中国的投资和收藏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不管怎么样,买进来是要拿时间来换取价值的,而不是快进。
还有一点,就是我觉得现当代的作品有时候会价格虚高,这也是需要回避的一个因素。古代作品,包括宗教题材的作品,不仅会存在真伪之辨的问题,其附加价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因素,所以,这两方面都是投资需要注意的。如果在一些好的拍卖公司,有一些辅助记录的作品就可以不用回避了。当然,作品的内涵、文化价值,实际上也是一个经济价值的再现。
艺术品鉴:2018年艺术品拍卖哪些品类比较热门?哪些市场价值被低估了?
朱邈:今年有一些画家可能被大家重新认识了,比如说2018年大家都在做丰子恺先生的画展,这个恐怕后面是有商业的推手,他的画价可能会在2019年被拉高。类似于这样的事情以后还会经常发生。有些画家近几年会继续拉高。随着市场逐渐回归理性,某一个版块会被低估的可能性不会太大。主要是看个人对它未来的判断,如果对它未来的判断是准确的,那它现在就是便宜的。如果对它未来的判断有失误,可能你买的时候就是个高点,这个很难预料。
清乾隆 剔红高足杯 高13cm
年轻人并没有大规模进入
艺术品鉴: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艺术品市场目前的规模只有几千亿元,而潜在的需求非常大,这意味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艺术品消费将继续增长。您认为应该如何挖掘市场潜力?
朱邈:可以说,艺术品消费肯定会增长,但是增长有多大,很难估计出准确的数字。我觉得艺术品消费一定也是分层分块的,对于拍卖行来讲,艺术品消费的比重也不是很大。他们也可能会去参加画廊博览会,去画廊买东西,也有可能直接从艺术家手里买东西。真正能够返回到拍卖行购买拍卖行推出的产品,这样的很少。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来拍卖行买卖的客人年纪还是偏大。一些年轻人,如现在一些重要的私人企业、家族企业、富二代等,并没有大规模地进入我们这个行业,所以,现在很难明确分析一些年轻的、有消费能力的人的艺术欣赏和审美取向。未来可能会有一些非常新的东西进入到消费的主体当中来,包括现代雕塑、装置、油画,甚至一些新的工业产品等。拍卖只是个手段,它并不会改变什么,我们也许只能顺着这个思路进行,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引领社会潮流,我们就跟上走。
艺术品鉴:面对即将到来的2019年,湛然有什么规划?
朱邈:湛然主要是一年两场的常规拍卖,我们可能还会继续延续我们的风格往前走,包括我们拍品的组织以及宣传。我们的宣传包括微信公众号和一些其他的方式方法,在业内还是得到认可的,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我们会继续延续这一风格往前走。应该讲,最主要的还是坚持,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