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诊断土三七致肝小静脉闭塞病1例
2018-12-20杨丙奎曾晶晶钱琦金平林敏
杨丙奎 曾晶晶 钱琦 金平 林敏
患者男性,59岁。因“腹胀伴胃纳减退20余天”于2018年2月27日入住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脾胃科。既往无乙型、丙型肝炎病史,无输血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中毒史。发病前曾因高血压,误将“土三七”当作“三七”泡水服用2周;有吸烟(1~2包 /d)和饮酒(白酒 250g/d)史30年。患者病后曾在外院中医门诊就诊,口服中药治疗4d后,症状稍有缓解,但仍腹胀明显,中药详细成分未知。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肝胆彩超检查示:肝脏明显增大,肝内血管网格显示不清,肝内探及一枚无回声暗区;肝肿大伴回声改变,肝囊肿。胆囊未见明显异常。门诊拟“食欲缺乏待查”收治入院。查体:心率76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6.9℃,血压 145/100 mmHg,舌淡苔白,脉象沉细。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心肺听诊无殊,肝区无压痛、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 10.9μmol/L,直接胆红素3.0μmol/L,总蛋白47.2g/L,白蛋白30.0g/L,谷草转氨酶35U/L,谷丙转氨酶27U/L,碱性磷酸酶75U/L,胆碱脂酶4 229U/L;乙肝五项、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结核杆菌抗体测定、凝血功能均阴性;T细胞亚群检测:总T淋巴细胞CD3 432×10-6/L,总淋巴细胞数780×10-6/L,抑制/细胞毒T细胞CD8 88×10-6/L,辅助 T细胞 CD4 332×10-6/L,抑制 /细胞毒 T淋巴细胞(CD3+CD8+)11.32%,CD4/CD8 3.77%,余正常。抽腹水1 000ml,淡黄色、浑浊,李凡他试验阳性,单核细胞:94%,多核细胞:6%;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甲胎蛋白1.76μg/L,癌胚抗原1.64μg/L;生化检查:总蛋白26.8g/L,乳酸脱氢酶96U/L,腺苷脱氨酶4U/L。胃镜检查示:胃窦多发溃疡、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A1期)。患者行全腹部CT平扫并增强检查提示:(1)平扫表现为肝脏稍增大,肝脏实质密度均匀性减低,脾脏不大,腹腔及盆腔内可见大量积液(图 1a);(2)增强后动脉期表现为肝脏轻度均匀强化,肝内血管显示不清(图 1b);(3)门脉期表现为肝内多发斑片状强化和低灌注区,沿肝静脉走形区分布,呈“地图状”改变,肝左、肝中及肝右静脉未见显示(图 1c);(4)延迟期肝内仍可见斑片状、地图状的低密度区存在(图1d)。综合以上表现及临床病史,诊断为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建议穿刺检查。后经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病理切片检查示:肝脏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多灶性肝窦扩张、瘀血、水肿,并见多处严重水肿出血,肝细胞变性、坏死及散在多少不等胆汁淤积(图2),证实为HVOD。
图1 全腹部 CT 检查(a:平扫;b:动脉期;c:门脉期;d:延迟期)
图2 病理切片检查所见(HE染色)
讨论HVOD又称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指肝小静脉非血栓闭塞(肝小叶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所致的肝内窦后性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肝小静脉末端的闭塞性静脉炎。据国外文献报道[1],HVOD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常见并发症,且与过度放化疗和大量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关。我国导致HVOD的常见病因为不当食用土三七所致[2]。我国民间常将土三七与中药三七混淆,认为土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疗效,因此常常服用。
HVOD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腹胀、腹痛、黄疸及腹水等。临床中常根据病变的持续时间将HVOD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患者常表现为明显的腹胀和腹痛,亚急性期患者常表现为复发性腹水、脾大和肝肿大。慢性期的HVOD很难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相鉴别,但HVOD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静脉中心型肝硬化[3]。HVOD晚期常表现为多器官衰竭(MOF)和高病死率(病死率>80%)[4]。此例患者症状为明显腹胀、腹水、肝肿大及下肢水肿,并没有明显的黄疸和肝功能的改变。这可能与患者服用土三七时间较短,而且只是泡水服用,肝脏损害较轻有关。
在HVOD的影像学诊断中,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一定的特异性诊断价值,分析对本例CT图像并结合相关文献[5],总结其CT表现为:(1)平扫期示肝脏肿大,肝脏密度减低,中等量或大量腹水。(2)动脉期示肝动脉扭曲、增粗,血管网增多,呈代偿性表现,肝脏可轻度强化。(3)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区因肝窦阻塞而强化不明显,形成低灌注区,与正常强化肝组织形成对比,呈“地图状”改变。同时肝静脉显示不清,下腔静脉段变扁,门静脉、下腔静脉周围可出现“晕征”或“轨道征”。本例患者肝脏轻度肿大,门脉期及延迟期肝脏呈“地图状”改变,肝静脉未见显示及下腔静脉肝段变扁,均符合HVOD的影像表现特征。
在临床上将HVOD常误诊断为布-加综合征(BCS),这主要与两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以及对HVOD缺乏认识有关,但可从以下几点对其作出鉴别。(1)BCS的常见病因与先天性血管畸形、血液高凝状态及腹部创伤等。而HVOD病因常为食用含吡咯生物碱类植物、造血干细胞移植及放化疗有关[6]。(2)BCS除了有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外还可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的症状,而HVOD较少出现此类症状[7]。(3)影像学表现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首先BCS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探及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的狭窄与闭塞、下腔静脉的侧支循环形成以及肝尾状叶不对称性增大[8]。而HVOD常无此表现。其次BCS在CT和MRI可见“蜘蛛网”征,即扩张的奇静脉、半奇静脉及腰升静脉,主肝静脉和副肝静脉间血管增粗[9],肝静脉常因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而HVOD常无以上表现。
总之,HVOD临床上较为少见,治疗和预后较差,易与BCS相混淆。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小静脉闭塞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是否服用土三七或是否做过移植手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可进行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