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奖助学金评选机制的思考与探究

2018-12-19简宪堃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3期
关键词: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摘 要 奖学金、助学金是目前我国高校针对学生的主要的奖励与资助制度。笔者多年来从事广东省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直接参与奖助学金的评选工作,对高校奖助学金的评选机制有更为直接的体会。本文根据笔者的个人经验,对目前国内高校奖助学金评选制度做适当的剖析,试图全面地展示现行制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尽可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或愿景。

关键词 奖学金 助学金 评选 制度

作者简介:简宪堃,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经济学院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351

目前,我国高校的奖学金主要分为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部分的企业奖学金。其中学校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针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生提供奖励。而国家励志奖学金不仅要求成绩优异,对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困难也作出一定要求(必须为成功评定困难等级)。企业奖学金的申请条件则因企业而异。助学金主要分为国家助学金、企业助学金两部分,最主要的评定标准是家庭是否贫困,且家庭经济困难等级评定成功。从内容可知,奖学金的评选主要目的是为鼓励学生上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助学金则侧重于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帮助因家庭经济原因无力缴纳学杂费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一、学校奖学金评选的细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学校奖学金评选标准分为德育、智育、文体三个部分,其中智育得分占比重最大,也是学生能否获得奖学金的关键。智育成绩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主要是期末考试成绩以及较高层次的学术科技类项目的参与和完成情况两个部分。从历年评选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足够优秀,该学年又无违纪记录,则基本能够成功获得奖学金。其次是德育部分,所占比重虽不及智育,但也尤为重要,根据评选细则,学生干部以及参加学校各级学生组织的同学在德育方面占有较大优势,一般可以获得较高的德育分数。文体加分则适用于在文艺或体育方面有特长的学生,通过参加大型的活动或体育赛事获得加分。

学校奖学金评选的机制包含了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看似已较为完善,但实际上在评选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德育成绩的评定。首先,我们需要探讨德育的具体含义。是否品德素质教育就是所谓德育,人的品格、道德的标准由谁来定,是否只有一种标准,这本身就很难界定。在奖学金评选当中,德育成绩基本已经抛弃了品德的部分,因为这部分内容是无法量化的。而素质教育的评定则被量化为社会工作和活动加分。例如,学生干部的职务越高、加分越多;学生参加活动的次数越多、等级越高,加分越多。这导致大多数学生以加德育分为目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而不是出于兴趣或对自身能力的提升为目的;以加德育分为目的参加学生组织或竞选学生干部,而不是出于对荣誉感的追求。如此,所有的评定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功利化,完全丧失了所谓品德素质教育的初衷,不仅丧失,而且向更坏的方向更进了一步,变向鼓励学生的利己行为。

对比国内现行的德育评选机制,美国高校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办法。美国本科生奖学金评定重视对“人”的评价,即对学生参与学习与各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价。“评定对象为学生的单科成绩、总分成绩、社会实践得分和创新能力等,包括在学校播音台或校报编辑部工作,是否做过兼职,是否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这些都是衡量该学生是否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活动能力以及是否有爱心的标准。”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美国评选奖学金的评定小组级别很高,多由院长或系主任和多名随机抽取的教授组成,“评定小组在审核之前,入院办工作人员会先对申请人的材料进行初步的审核,检查是否符合评定条件,评定等级是否正确,评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校方会派专门的审定小组去调查申请人的真实情况,以确保评定的真实性。” 这一点国内绝大部分高校都无法实现,因为在美国,师生比一般较高,学生数量相对较少,教授对学生的情况相对比较熟悉,能够很好地保证评审过程的真实性和公平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近年国内高校一味扩大招生所带来的弊病,它对国内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目前德育评价完全扭曲的情况下,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前,建议暂停对奖学金评定中德育评分的内容。

二、助学金评选细则以及存在的问题

助学金评选,以广东省为例,无论是国家助学金或是企业助学金,首先必须要进行贫困生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等级的评估。评估所需要的申请材料和标准由省相关部门制定,学生按要求准备相关申请材料,各学院或系审核通过后上报学校学生工作处审核,最后由学校报送省主管学生资助工作的部门,最后由省相关部门根据各高校提供的资料评定贫困生的困难等级,只有评定了困难等级的学生才有资格申请国家助学金或企业助学金。实际上,学生递交的材料审核主要由高校辅导员完成,至于学校机关和省相关部门只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学生只需按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即可通过审核,至于最终获得困难等级的高低视学生提供材料的含金量而定,例如低保证、扶贫帮扶手册、特困职工证、残疾人证等等都属于含金量较高的证明材料,因为普遍认为这些证件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情况。除此以外,大部分学生只能提供村委会或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现在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否具备含金量较高材料的学生就一定比不具备这些材料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更为困难。第二,国家助学金一律为每年3000元,评定了更高困难等级的学生,并不因此获得金额更高的助学金,那么困难等级评定的意义何在。

第一个问题的重点在于,高校审核材料的程序和地方政府的扶贫工作完全脱节,学校并不清楚各地对经济困难家庭认定的工作程序,只能通过查看学生是否具有地方政府开具的相关证明材料进行评定,这意味着学校必须对地方政府绝对信任,但这种方式很难确保学生家庭情况的真实性。而相比之下,美国的做法则更值得借鉴。“美国高校注重自治,助学金的申请和发放一般由国家或学校部门完成,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很强,信用制度很完备。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必须如实填寫申请信息,学生家庭如有经济变化必须及时向经济资助办公室报告,否则一旦被查出有欺骗行为,将取消所获得的所有奖助学金。许多高校及高校联盟都成立了咨询团,帮助学生申请奖学金和助学金。很多咨询团多针对本州学生,因而对学生的真实家庭情况更为了解。美国高校咨询团每年吸收一定数量的本校毕业及本地区学生,既能帮助贫困学生了解所申请学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能帮助学校了解学生真实家庭情况,准确评估他们可获得的奖助学金数目。”

第二个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助学资助方式种类过于单一,国家助学金每人每年3000元,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可贷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虽然也针对贫困生申请,但对学生成绩要求很高,不适宜推广。再者,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的金额太小,对于广东民办院校每年超过2万元的学费来说,即便同时申请助学贷款和助学金,也只勉强达到总学费的一半。而美国大学贷款制度相对完善,学生还可申请多种助学金“资助包”,依靠这些资助,贫困学生基本可以顺利完成学业。我国也应当适当丰富贷款种类、层次,增加助学金的种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请。这方面我们差距还很大,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工作。

此外,国家助学金的申请对于申请人的学习成绩也没有做具体的要求,虽然申请条件里说明须“学习刻苦,成绩优良”,但没有具体的标准,因而在具体的评选过程当中,各学校、乃至各学院、各年级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如果助学金名额较多,那么成绩稍差的同学只要符合家庭贫困的条件也能够申请,在学生当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满足申请条件,就一定能申请到助学金,因而助学金也失去了它的重要意义之一——鼓励上进。获得助学金的学生实际并不心存感激,因为他们并非因自己的付出而有所收获,而只是依靠了“贫困”的身份,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共和国曾经经历了只依靠某种社会身份就能获取利益的时代,我们不希望重复历史的经验。

事实上,在民国时期,我国对于助学金的申请就有明确的对于学习成绩的标准的规定。民国时期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奖学金和助学金,奖学金设立的目的即为贫困生缓解学费压力。很多奖学金不仅对平时学习成绩有明确的要求,部分奖学金的申请甚至需要参加考试或征文比赛,得分高者择优评选,竞争十分激烈。这就促使广大寒门子弟更加刻苦用功的钻研学习,造成了一个勤奋向上的良好风气。民国时期的一些奖学金还有就业导向的作用,“大部分省份设立的奖学金都规定受奖学生必须承担各种义务,如甘肃省规定毕业后除继续求学者外,须尽先回省服务一年,云南省规定受奖学生负有调查各项社会问题的义务。” 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各省可针对贫困落后地区的具体问题设立专门的奖学金,不只是促进大学生支援地方建设,而是帮助地方解决具体的问题,这些获得了奖学金的学生就会在大学期间重点研究这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地方建设。这也是解决偏远地区缺少人才的方法之一,虽然现在也有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建设,但是成效并不显著,很大的原因是大学毕业生并不清楚当地具体的问题,当然也就提不出建设性的方案,对当地建设帮助不大。

因此,即便是助学金,也必须设置针对学习成绩或其它方面的标准,而不仅仅凭借家庭贫困的缘由不劳而获,这同等待施舍的乞丐没什么两样,对学生本身也是极大的不尊重。我们应当推广健康的、良性的竞争机制,一切必须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获得,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结语

我国的奖助学金制度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存在更大的不足。无论是奖学金或是助学金,都没有完全实现它们最先设立的目的,奖学金的评选使学生行为更加功利化,部分学生为得到奖学金甚至不惜突破道德底线,争名夺利,诋毁他人。助学金的评选则使贫困生不求上进,坐享其成,甚至因为监督制度不完善,很可能出现骗取助学金的情况。笔者认为,鼓励、促进开发个人的潜能固然重要,也是奖助学金评定的意义之一,但是培养品行高尚、人格健全、思想獨立的大学生更为重要,也是人类千百年来永恒不变的追求和对生命美好的愿景。如何改进、完善我国的奖助学金制度,我们还需要更坚毅的决心和更成熟的思考。

注释:

本科美国大学奖学金.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250505990.html.

桂勇、柳洋.中美本科生奖学金评定制度的比较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6(4).140-145.

李先军、程世新.美国高校助学金制度的实施办法及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8).51-54.

黄伟.民国高等教育奖学金制度的历史考察.历史教学.2015(24).24-32.

参考文献:

[1]由馨媛.从育人角度探讨高校奖学金制度.统计与管理.2014(1).

[2]陆晓静.基于制度德性的大学生奖学金制度改革趋向.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3).

猜你喜欢

助学金奖学金制度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