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

2018-12-19石丹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生活化意识情境

石丹

摘要: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提高数学课堂生活化在新课标成为一种趋势,本文从提高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基础、途径三个部分来表述。

关键词:生活化;意识;研究;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36-0189-02

人类的社会实践产生了数学,并且促进了数学的发展;而数学又服务于社会,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现代社会,一个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是定量化和定量思维,它的基本语言是数学。数学将成为21世纪每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素养、知识和技能的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也只有向生活靠拢,才能使课堂充满生活力,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合格公民。

1.前提——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

1.1 树立服务意识。

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有效的教学服务能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化。

如推导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取一排4个棱长是1厘米正方体拼成长方体,长宽高與体积(4,1,1,4)4立方厘米,然后取三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一层,长宽高与体积(4,3,1,12)12立方厘米,再取6排同样长方体摆3排2层,长宽高与体积(4,3,2,24)24立方厘米。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的乘积。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板书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1.2 树立生活意识。

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2.基础——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2.1 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例1:长方体各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2: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

2.2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教学。

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花生、大豆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

3.基本途径——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3.1 运用实例创设情境。

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自然现象“水→汽→云→水”的循环引出“循环”的概念。

3.2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

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

3.3 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于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3.4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3.5 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

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

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

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

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

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总的来说,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钱守旺.教好小学数学并不难[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1.

[3] 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9.

[4] 雷玲.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生活化意识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