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挑战与机遇

2018-12-19王萱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互联网+

王萱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有新的机遇。网络的广泛运用在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及引导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为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思政课教学改革;挑战;机遇

【基金项目】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项目编号:2018JB23)基金资助。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为了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学,高校课程改革成为必然趋势,作为一门思想政治工作的课程,思政课改革首当其冲。目前,很多高校教师不断探索,建立起一些有效的教学模式,运用了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好评。应用型本科院校受到教学管理、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比起老牌的综合性高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些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仍不容乐观,教师热情不高,学生上课参与率低,难以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新的时代下,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真正入脑入心,思政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互联网+”时代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

(一)教学内容理论性太强,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潮流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大多是95后,他们接触网络较早,网络平台操作熟练,网络自我学习能力强,对新开设的课程都有一定的求知欲,对思政课也有“一探究竟”的欲望。但应用型本科的学生大多政治理论功底薄弱,尤其是工科类学生,他们对目前思政课教材的严重理论化完全提不起兴趣,课本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远远没有网络知识来得通俗易懂。而思政课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教学网络平台建设落后,加之优质的思政网络教学资源较少,课堂教学模式单一,久而久之,思政课堂抬头率低就成为常态。

(二)互联网的海量信息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

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但是当代社会,无人不网、无处不网、无时不网,人们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随时随地可以讨论时事,发表评论,这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巨大挑战。有一些好事者唯恐天下不乱,肆意在网络挑事、造谣、炒作、煽动等,例如近年来一些侮辱英雄烈士的现象频繁发生,邱少云、刘胡兰等英雄被质疑,是非不分,颠倒黑白。一些应用型本科学生政治敏感性不强,是非观念不清晰,更容易被网络观点左右。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受到网络错误思想和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怎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新的挑战。

(三)网络的开放性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性

应用型本科思政课的教学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教学素材由教育主体提供,师生交流以课堂面对面的交流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尽管遭到质疑,但就思政课堂作用而言,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和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微信群、微博、QQ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学习,学生积极性提高,成为与教师平等的主体,与教师交流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积累素材的多元化有时使教师处于被动地位;有些教师改变观念较慢,对问题的阐述还停留在专科教学水平,没能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学生的“见多识广”某些时候引导了舆论导向:这就削弱了教师的权威性。

(四)先进的网络教学方法弱化了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在“互联网+”时代,适当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确实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实效性。应用型本科的思政课师资相对比较薄弱,老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年轻教师没有教学经验,高水平的思政课专家较少,新进教师容易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在课堂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往往局限于对教学形式的过分追求。比如在课件的制作上插入过多的图片、插画,对内容没有过多斟酌,导致学生虽然记住了课件上有趣的图片,但是对内容没什么印象。其次就是对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教学平台疏于管理,学生在平台上敷衍了事,没能真正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利用先进网络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没能提高教学效果,有时甚至弱化了教学内容。

二、“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机遇

(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应用型本科的学习氛围本来就不是很浓,学生的关注点是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娱乐新闻和一些“神剧”,对时政热点、深度评论的关注较少。针对这一现象,要实现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喜闻乐见”高度契合,就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对网络平台的热点搜索、关键词、焦点现象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挖掘、分析、整合相关资料引入思政课相关内容并进行加工编辑,加以生动、接地气的讲解,正确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关注点与时政要闻相结合,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关注“国家大事”,并引发对问题的思索。但这样需要教师掌握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对微信公众平台、app软件的熟练操作也是网络时代对高校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近几年来,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运用互联网创建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录制教學视频,采取在线教学的方式,共享教学资源,拓宽教学渠道。应用型本科由于教学管理较强、师资实力不强等原因,长时间没能把互联网教学带进课堂,“微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要适应网络的发展,就要创新教学方式。学生带网络进课堂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怎么让学生的网络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是思政课教师要解决的问题。“微课堂”一些网络平台应运而生,“微助教”“雨课堂”等在线教学软件走进课堂,网络限时签到、网络限时答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课后学生还可以与教师交流。当代大学生很看重自己的权益,他们希望与教师平等对话,师生可以随时在线交流与互动,对在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疑问和建议可以通过平台表达出来,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回答学生的质疑,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三)完善的网络评价系统能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对高校教师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互联网+”推动了网络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细化各项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通过对教师教学信息的整合,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线上答疑、与学生的互动、平台知识的更新等也成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这样,对教师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也更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其次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定。在软件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平时的表现都有准确的记录,学生及时获取信息能有效督促学习,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可以综合学生的学习态度、线上的互动、作业情况、考核成绩情况等详细记录,做出最终评定,学生对这种客观公正的成绩评定更为满意。

(四)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能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思想上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面对“互联网+”平台上多元化价值的传播,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尤其是一些网民的非理性评论,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是思政课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对思政课的创新应考虑教学目的与教学手段的统一,要避免思政课价值多元化,有效防范消极思想对思政课的侵蚀,积极做好舆论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关注的问题在课堂上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引导舆论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网络平台上建立各类专题栏目,让学生在讨论中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束语

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很多领域都表现出它的两面性。在“互联网+”趋势不可阻挡的今天,思政课教学改革面临新的挑战,也迎来新的机遇。广大应用型本科思政课教师应及时改变陈旧观念,积极顺应发展潮流,积极应对挑战,善于把握机遇,审时度势,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及时搭上“互联网+”平台的顺风车,促进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使思政课在“互联网+”背景下更具有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为培育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倩.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多元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45-47.

[2]蓝燕.浅议“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变革[J].鄂州大学学报,2017(03):11-13.

[3]汤祖传,姚伟.“互联网+” 时代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8(01):161-164.

[4]姚树颍.“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路径探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19-21.

[5]张帅.“微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政課有效性的路径分析[J].长江丛刊,2018(20):252.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互联网+
RCEP与房地产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