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培养研究
2018-12-19段会平徐静
段会平 徐静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改革改变了中小学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同时对思政专业师范生的执教能力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师范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的高低,成败的关键就是师范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构件就是师范生的执教能力和水平。探讨和研究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新课程改革;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基础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改变了中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师范生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新型师资的需求。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背景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思政专业师范生是未来的中小学政治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对政治、经济、法律的初步认识,以及对生活、社会、国家的理解和认知的重任。因此,探讨思政专业师范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生的执教能力是必须且急迫的。
一、提高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的背景
《纲要》和《意见》的出台,对教师适应教学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也对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养提出了严峻挑战。
(一)新课改推动高等师范教育改革
我国的师范教育是参照苏联的师范教育模式建立起来的。今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以“教育兴国”为战略方针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师范教育的思想和目标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育部在2004年4月发布《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要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3年5月发布的《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中提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这些文件对中学政治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执教能力,鼓励中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和课堂教学体验。
(二)新时代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教育教学理念
我国传统教学理念是教师主导、学生服从;传统教学方法以灌输式、填鸭式为主,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纲要》中提倡的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新时代目标相悖,这意味传统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目标和要求,师范毕业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迎接新课改、新时代的挑战。
(三)传统培养模式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思政专业师范生的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培养方案中的理论学时占更大比例。在思政专业师范生的考核体系中,无论是教学设计、教学组织还是教学评价,多集中于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实践能力评价则缺少科学的、可操作的方案和标准。即便有专门针对师范生提高教学能力的教学法课程,但这些课程教材内容滞后,案例陈旧,教学时间有限,表现为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其课程内容和体系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这种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师范生培养模式已经严重不适应新课改背景下的基础教育。2016年3月2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指出教育实践依旧是师范生的薄弱环节,并明确提出教育实践的目标任务、构建全方位的教育實践内容体系、丰富创新教育实践形式、组织开展规范化的教育实习等九点意见。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从师范生教育阶段就开始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师范生将来从教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的途径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掌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与学观念,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法等,适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有的放矢地提高师范生的执教能力。
(一)提高“说”的技巧,夯实“写”的能力
1.开设演讲与口才选修课。通过演讲与口才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首先提高师范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然后使师范生在人前表达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最后演讲与口才课程的讲授和训练能够使师范生语言生动有趣,既便于课堂讲授的知识传授,也有助于师范生在日常学生管理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2.普通话训练。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进行“课前5分钟”(第一学期)和“课前10分钟”(第二学期和第二、三学年)活动,由班主任组织,班委负责实施,学生发音不准或其他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当场指正,这样既可以规范学生的普通话,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一年后普通话最低也能达到国家二等甲级。
3.“四字”训练。“四字”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美术字,它们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技能和基本功。第一学年主要进行钢笔字、毛笔字训练,第二学年重点进行粉笔字、美术字训练,第三、四学年继续进行“四字”训练。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习字一篇,每月进行一次比赛,到学期末做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假期予以纠正和完善。通过训练不仅规范了学生的书写行为,为今后的板书训练做准备,也使学生练就了过硬的书法技巧,而且能自如地出板报、墙报和宣传专栏。
(二)为人师表,礼仪优先
荀子说:“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开设教师礼仪课程,从教师礼仪修养,教师的仪表、仪容、仪态,教师的课堂礼仪(组织教学、课堂语言礼仪),参加学校集会的礼仪,与学生、家长、同事交往的礼仪,以及通讯礼仪、人际交往的礼仪等各方面进行讲授和训练,引导未来教师提高个人修养,自觉树立人民教师受人尊重的外在形象。同时,观看《教师礼仪》光盘,课堂教学采取“看一看——议一议——练一练”的方法,最后采用考查的结课方式,把平时训练、读书笔记、课堂讲课、教师礼仪知识测试等方面作为评价标准,形成师范生的综合成绩。同时,师范生在平时按照教师礼仪要求有意培养自己的姿态和仪态,使自己不仅有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且始终拥有良好的外在形象。
(三)“模拟课堂”——师范生实训的演习场
“模拟课堂”是指师范生模仿中学课堂教学实景的一项教学活动,形式是师范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所有学生参与其中;特点是日积月累,分阶段实施,突出重点,目标具体,操作量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执教能力和水平。在师范生中开展“模拟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牢牢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既当老师又当学生,其身份是双重的,学生自己讲课,其他同学评课,指导教师点评,教学相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模拟课堂”训练可以使思政师范生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中学政治课程的内容,掌握中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技能。
“模拟课堂”贯穿于二年级和三年级全学年,具体操作和要求: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每7—10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每个小组配指导老师一名,小组每周至少活动两次,每次活动至少有3—4人上讲台讲课。其次就是分阶段实施训练内容:二年级训练时,不规定讲课的内容范围,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试讲;三年级时,规定学生的讲课内容、范围和时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去组织教学。学生讲,学生评,教师指导,这种做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中学新课程改革下教育教学的目标,熟悉中学现行政治课的教材内容和体系。
(四)组织师范生“重返中学课堂”
在大学附近中学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师范生定期、不定期地到实习基地或者其他学校听课,及早接触中学教材,汲取老教师的讲课经验,琢磨教材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安排。回校后再进行分组讨论,总结经验,写出心得体会,让师范生反思中学政治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法和技巧,并对之进行模拟实验。具体方法:
第一,去中学听课。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师范生在自己没课的时间到中学去听课,做好听课记录,写出自己的反思和体会。第二,与中学生交流,把握中学生心理状态。三年级的见习和四年级的实习,师范生有较长的时间和中学生待在一起,他们年龄相近,更容易亲近和交流,师范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和掌握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为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第三,在中学进行实战试讲。利用见习和实习机会,思政师范生可以真正地走上讲台。这样一来,师范生从内容安排、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全方位地进行考虑。每一次讲课结束,都要写出反思记录,一次比一次有提高,到见习和实习结束时,师范生已经成为熟悉中学政治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中学青年政治教师了。
(五)培养师范生“指点江山,事事关心”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学政治不仅仅是背一些概念、理论要点就行了,更要关注现实社会和现实生活。思政专业师范生必须关注新闻,关注现实,养成每天收听、收看国际、国内新闻的习惯,尤其每天要听新闻联播,订阅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共青团中央等相关的微信公众号,了解热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后续影响及其与政治课程的内在关系,并且把这些事件作为教学素材记录下来,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以及文化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开发、提炼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使之成为日后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六)组织师范生进行社会调查
《纲要》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课改要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学,走出课本、课堂,转向社会实际生活,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其创新性和创造性。这就必然要求基础教育政治教师要有接触社会的经验,要有把政治原理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能力,要有把科学思维和对社会、对学生的真情有机融合起来的技能。为此,思政专业师范生在四年大学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社会调查,努力用所学理论去解释和说明社会问题、生活现象,使所学和所用结合起来。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为以后成为真正的政治教师设计校本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比如可以结合中学教材设计调查内容,并写出调研报告:第一,经济领域调研与体验。让学生到农贸市场与高端购物中心进行调查和体验,调查消费者的收入状况、消费水平及对当地经济状况的评价,感受社会不同阶层的消费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的反差。第二,政治领域调研与体验。让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观察二者不同的工作流程与工作内容的侧重点,體会二者对社会的贡献。第三,生态领域调研与体验。让学生到社会上调查民众对当地生态环境的评价,到环保部门了解环保政策,和环保部门一起跟踪某个污染严重的工厂、河流、森林等地方的整改过程,感受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各项训练,思政专业的师范生能熟练掌握中学教育教学最基本的环节和技能,增强参与感,成为一名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中学政治教师。
三、提高思政专业师范生执教能力的效果
思政专业师范生经过四年系统的理论培养和实践训练,其执教能力获得了良好的提升。
(一)增强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在不了解思政专业及刚跨入思政专业的师范生眼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应用性不强,学得多而杂,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通过四年的系统训练,师范生得到了实践机会,他们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主导作用得以发挥,执教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师范生掌握了备课、设计、组织教学等全部教学环节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其进入教学实习,走上工作岗位,成为适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和要求的、合格的中学教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在“模拟课堂”中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学教材,中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学生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有相当一部分知识是大学教学内容没有的,或者是在平时学习中不注意的。但在中学教材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教会中学生这些内容,师范生就要进行多种途径的探索和精心的设计。通过有意识地训练,尤其是在一次成功的教学活动之后,同学们欢欣无比,他们从中获得了兴趣的激发、能力的锻炼,师范生也从最初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到后来的认同和欣然接受,由以前害怕当教师到喜欢当教师,较早地进入了教师角色,增强了职业认同感。
(二)实习基地师生给予实习师范生较高评价
回访各实习基地,实习学生大都表现出较强的执教能力。学生能让枯燥的政治课堂变成有讨论、辩论、对话、短剧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活”的课堂,获得了实习基地师生的普遍认同和赞誉,有些用人单位当时就和毕业生签订录用合同。从就业率来看,近几年的就业率平均都在97%以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能很快进入角色,在短时间内就成为教学骨干,有的毕业生在三年内就走上了校长、主任的工作岗位。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其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受过训练的学生。
(三)师范生更加熟悉新课改的目标和要求
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必然对教师课堂教学技能产生重大影响。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对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加以继承、更新与发展,如何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应为学生创设适合其学习的情景,教师将扮演新的角色,为了适应角色需要,需要重新建构自己的教学能力结构。新的课程呼唤新的教学技能,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相应的教材使用与创新处理技能、备课与教案生成技能、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课堂上师生互动与沟通技能、讲授技能、课堂调控技能、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技能、课堂拓展技能等等,并要做出相应的创新与发展。学生通过以上途径的训练和培养,对新课改所要求的教学技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而且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这些技能,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师范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要从基础教育做起,这也正是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针对新课程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教师重点介绍新课程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方法,激发师范生的创新热情、创新意识,肯定他们在理论学习、实践训练和调查体验活动中出现的创新想法与做法,其结果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增强,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例如:有些学生在备课、讲课、组织教学过程中,善于创造性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体现出教学的机智性和创新性,由此培养了实践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执教能力的改革探索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新时代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实践教学能力为切入点,通过课堂实践、模拟实训、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手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表达能力、职业礼仪、职业情怀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培养,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学生的执教能力获得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2001-06-08)[2018-11-21].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9/200412/467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M].2014.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EB/OL].(2018-01-20)[2018-11-21].http://www.gov.cn/zhengce/2018-01/31/content_5262659.htm.
[5]謝友谊,尹波.新课改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生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21):13-17.
[6]刘力波.高师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动因与路径[J].教育探索,2015(2):99-102.
[7]高峰.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