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
2018-12-19邱勇强
邱勇强
【摘要】文章明确指出医学生职业性格的概念及其培养的重要性,并从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形式和方法上对医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规律进行了解析,使学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医学生;职业人格;培养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桂教社科〔2013〕4号),课题编号:SK13LX272。
如何使医学生在未来从事神圣的医护工作时具备承担医护工作职责相对应的人格品质,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因此,关注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也是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性格的概念及其与医学生人格特质的关系
每个人都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品质和心理素质,也就是独特的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与不同的情境中保持相对一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倾向,亦指在组成人格的因素中,能引发人们行为和主动引导人的行为,并使个人面对不同种类的刺激都能做出相同反应的心理结构,这是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特质。
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是不尽相同的,但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职业时,职业包含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本身又比较趋同于要求满足此类工作固有的一些品质,这就是职业性格,也称为职业个性。
从概念上说,职业性格(Occupational Character)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职业性格是人格特质在职业上的要求,具有职业特异性和稳固性的特点。如医疗行业需要从业者敬业,负责,有爱心,细致入微,等等,这些就是这个行业的职业性格,否则就做不好医生。
二、医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职业性格培养对医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促进职业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获得稳定优质的职业素质的必要途径
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可能因自身性格的原因,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完全适合某项职业,但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而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员,对单位而言,往往决定了每个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业绩;对个人而言,决定着自己的事业能否成功。这正印证了威廉·詹姆士的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每个人要想获得稳定的、符合职业要求的行为品质,必然要注重按照职业的特性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培养出所从事行业需要的职业性格。
(二)是跨越医学生职业认同主要障碍的有效方法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从内心认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从中找到乐趣的感受。职业认同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认知结果。有研究分析认为,当前医学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教育的认同感,有现行“患者优先”的医疗政策影响、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环境压力、医学职业规划教育的缺失以及素质培养水平有限等几方面的主要障碍[1]。只有帮助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推广早接触临床计划等职业情感教育,进一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职业性格,才能使他们充分了解到医生的职业压力,充分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现状,去除对从医摇摆不定的矛盾、犹豫心理状态,并树立主动适应医疗职业的思想意识,才能最终加深他们的职业认同。
(三)为促进医学生的自我成长指明方向
医学生作为神圣职业的未来执行者,必须要有稳定完善的人格品质、精湛的医术和仁心,这些既是社会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医学生自我成长的必要条件。加强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为落实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促进其人格完善、形成从事医疗行业的人格品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是他们职业发展的推动力。医学生只有按照职业素质的规范要求,有意识地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我修养,不断促进自身知识、能力及人格品质的完善,才能成为符合社会期待的医疗工作者,真正實现职业理想。
三、对医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规律性探析
(一)从培养内容来看,积极心理品质是医学生职业性格培养的核心内容
针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学界认为应该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推动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培养性格类积极力量是确保个体能获得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2],同时从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价值取向的观点来看,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3]。同理,医学生必须具备积极人格特征,才具有性格上的积极力量,才真正符合医学行业的需要。
(二)从培养过程来看,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医学生个性品质不断积累和修正,实现人格品质的社会化过程
虽然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有所不同,但作为医学生,必须要有意识地按照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来培养特定的职业性格,以符合医护行业的职业要求。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原来自身人格特质中符合医学职业要求的就需要巩固和加强;那些不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要求,就要逐步培养,做到扬长避短,因漏补缺;一些与医学人格不相符的人格特质,就需改正,懂得自我控制甚至坚决摒弃,否则,会给他们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带来隐忧,对医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曾有一篇报道说,泰国一名护士由于过于喜欢标新立异的着装,面对质疑却又无法改变,医院也认为其行为有损医院声誉,使她最终不得不放弃护士职业而辞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4]。
(三)从培养途径和方法来看,需要探索形式多样的人格教育活动来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性格
职业性格包含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承诺、职业行为、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医学生的职业性格培养应当针对其要求找准有效途径、教育方法和培养策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内心体验。人格特质具有稳定持久的特征,并不会轻易发生改变,所以职业性格的培养必然要从内在观念的改变入手,才能成为培养良好职业素质的内在动力。只有引导医学生看到社会责任和社会期望,才能幫助他们树立职业自尊和职业荣誉感。利用成就动机训练、爱的教育、感恩教育等内部教育机制,结合榜样激励和环境熏陶等外部影响作用,采取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方式,采用学思结合、提高素质的方法,使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观等统一起来,通过调节医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情感、信念和意志因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培养医学生的职业性格。
2.注重知行合一。从培养实效来看,医学生职业性格的培养最终是要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在医学伦理视域下,德性是人格品质,德行则是行为习惯。一个人如果有了某种德性,必然会通过德行表现出来。“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也不是先成为道德的人然后再去做有‘德行的活动。”[5]同样的,医学职业性格的培养也是为了达成“知行合一”的目标,它既有职业认知教育的要求,也要通过职业行为显现出来,两者必不可分。人格特征既不是单纯的思想观念,也不是单纯的行为方式,而是认知与行为紧密联系的综合体或心理——行为结构,不仅需要内在的认知教育,而且需要从外在行为方式入手进行行为训练。也就是说,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人员,其职业特性要求医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就应具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并实现从人格品质认知到行为习惯的转变,这样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无菌操作乃至不收受病人红包等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在专业课程讲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教育内容和过程中不断强化,从而建立和规范医学生的认知行为模式。
3.注重养成教育。“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引导学生设定目标,培养自主意识,为他们创造机会,创造环境,加强行动体验;积极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牢,靠自己的行动,一步一个脚印,面对任务不推诿,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放弃,不断完善自身,做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新青年才俊,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和职业习惯。
4.注重阶段和层次特点。基于大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和职业发展任务的不同,同一品质在不同年级培养的侧重点不同,有必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或阶段性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例如: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时间分别对应学生大学每个年级,将计划分为四个阶段:职业认知了解和探索、职业人格与心理健康导向训练、职业发展能力培训、社会应对能力及技能强化训练。又如同一品质的不同方面,社会情感学习训练,按照基本组成部分包括的五项关键技能[6],按本专业学生在校时间开展,每个学期开展一个专题技能的学习,按照顺序依次进行: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习情绪的自我调节,学会自我监督,学会移情和立场转换,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等等。并在做好第一层次的基础性的个体人格品质培养的基础上,加强第二层次的社会道德、法律品质和第三层次的思想政治品质教育[7],为逐步加深培养职业认同感、责任感,引导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5.注重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结合。在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鼓励学生以专业为依托,开展各类“素质提升”工程和主题实践活动项目,不断促进他们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成为高素质全方面发展的医学人才。多样性的“素质提升工程”既要包括礼仪、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办公软件培训、演说能力、英语口语等技能训练,也要包括积极心理、职业素养提升及团队体验合作训练等素质拓展科目和主题实践活动。让医学生在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职业性格培养,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改变部分青年医生当中“职业倦怠感较强,缺少职业信念”“功利主义思想浓重,缺少奉献精神”“个人主义盛行,缺少团队意识”“技术至上现象严重,缺少人文关怀”等医学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8]。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医学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2(02):36-38.
[4]佚名.泰护士因衣着撩人被责“给医院抹黑”被迫辞职[EB/OL].(2017-05-28)[2018-11-09].http://mini.eastday.com/a/170525084836518.html.
[5]萨·巴特尔.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96-101.
[6]罗建河,陈建华.试论社会情感学习计划与班级的有效管理[J].江西教育科研,2007(03):69-71.
[7]郑雪.人格心理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8]孙宏亮,姜兰姝,宫福清,等.青年医生培养中加强医学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及措施[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06):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