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转型下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改研究
2018-12-19李明珍
李明珍
【摘要】财务转型背景下,传统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已不适应培养大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要求。应用型高校会计教育应从变革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和通才型师资队伍建设等途径,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和完善,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财务转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工商学院2017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大会计思维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编号ZL20171101)阶段性成果。
一、导言
随着信息化特别是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会计职能由财务转向管理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倒逼会计教育面临重大的变革和转型,其中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完善是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口。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一大分支,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和方法是承接财务会计与其他管理科学课程的桥梁和纽带,是培养会计人才掌握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其在现代会计中预测、决策、规划、考核与评价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上半叶,管理会计学的相关课程已进入大学课堂,目前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均开设有管理会计类课程,在会计学教学系统中,管理会计类课程占据了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半壁江山。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引入有关管理会计课程以来,管理会计已被列入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核心课之一,也是财务管理、审计学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影响,国内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还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突出问题,如课程教学理念、内容体系、教材建设、教师队伍、教学方法以及战略指导等问题,使管理会计学教育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会计人才结构性失衡,大批会计人才难以胜任管理会计工作。本文以应用型高校为对象,立足于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对会计人才需求的特点,以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为目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探讨财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会计类专业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及思路,为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二、传统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主要弊端
(一)课程地位偏低,定位不准
在传统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财务核算型会计人才,教育重点是会计基础和财务核算技能,而对管理会计教育关注不够。一些院校的管理会计课程未能纳入核心课,甚至作为选修课、考查课开设,课时也只安排54学时甚至48学时,其他与管理会计相匹配的课程就更少,这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管理会计课程课时占一半形成极大反差。另外,在优质教学资源分配上也常常遭冷落。从学生角度看,一些院校对会计专业宣传介绍不到位,使得学生对会计专业认识模糊,对管理会计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作用了解不深,因而在思想上、行动上对管理会计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习上处于应付状态;加之许多学生前期专业基础不扎实,到了大三、大四才忙于应对考证、考级,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后都对管理会计课程无暇顾及。
(二)课程内容重复与缺失并存
由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设置过多强调单科内容的完整性,而忽视整体专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加之国内对管理会计学理论研究相对滞后,政策层面上还缺乏管理会计准则和规范,各界对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还没形成统一认识,造成教学中管理会计课程标准不规范,管理会计与其他课程内容交叉重复现象比较突出,教育资源浪费,加大了教师与学生负担。
另一方面,管理会计课程内容还存在比较明显的缺失与遗漏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学新的问题层出不穷,原有的一些理论和方法变得相对滞后,但管理会计理论创新以及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师关注等没能跟上,使得管理会计教学内容难以跟上新的理论、方法的变化和发展。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及时了解和研究社会理论界和实务界出现的新问题、新动态,而且影响学生对未来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趋势的展望与预见。
(三)课程教学模式不完善
近几年来,管理会计教学基本上告别了“黑板 + 粉笔”的教学方式,不断引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 (MCAI)、财务管理软件及ERP模拟等教学手段。然而,仅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当前,管理会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讲、学生听,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欠缺等比较普遍;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组织还不完善,软硬件设施配置主要偏向财务核算方面,专门用于管理会计较少;实践课程停留于简单的案例分析,缺乏管理会计鲜活的综合性案例分析;企业管理会计岗位少,通过校外实习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机会非常有限等。
(四)课程教材建设滞后
目前国内教材编写出版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监管缺失,在利益驱动下《管理会计》教材版本甚多,良莠不齐,大多教材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内容新意不够,切合国内企业情景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特色教材不多;一些教材过多理论演绎,语句晦涩难懂,缺乏可理解性,尤其是缺少(或很少)相关案例阐释,理论与案例相脱离,案例分析难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深化、拓展和运用效果,起不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教材虽然体系看起来严谨,但缺乏贯穿其中的管理会计思想与理念,这不利于学生管理会计思维能力的形成,也很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熊永忠,2011);同时,缺少企业真实管理生态,不能提供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的模拟演练,不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管理素质。
(五)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管理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财务会计等课程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更与经济学、管理学、经济数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社会人文学科紧密联系,这对任课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会计课程的大多是财会方面的教师,由于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影响,一些教师还存在“多领域的知识——没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会,放弃熟悉的课程和讲义——舍不得”等问题,不能完全胜任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勉强进行该课程教学只能照本宣科,进行一些理论演绎,难以从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解決管理会计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改思路及建议
(一)转变观念,确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理念
培养单一“账房先生”的传统会计教育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培养既掌握财务又善于管理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各类高校会计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应用型高校会计教育应立足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特点,转变会计教育理念,确立管理会计及相关课程的重要地位,整合多方资源,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
(二)以职业化为引领,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企业转型升级,会计职能由财务向管理转型,越来越多的会计人员将从事管理会计及相关工作,管理会计职业化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必须适应管理会计职业化要求,对传统的内容体系进行重大改革和完善。应用型高校会计教育应当根据各层次高校的实际办学条件, 依照学校学科背景、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情况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内容体系。
迄今我國还没有官方的管理会计认证和职业标准。欧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有各类管理会计师认证机构,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等开展专业教育资格认证,我国经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的授权开设了CMA培训认证专业机构,从2017 年开始,由中国总会计协会主持开展了管理会计师(CMA)资格考试认证工作,特别是国家财政部出台《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为国内管理会计教学内容改革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当前,国内应用型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完善,首先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注册管理会计师(CMA)等相关资格认证课程内容,按照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师考试的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其次,对与其他课程有重叠的内容,应根据相关学科的立足点、侧重点进行重新整合,突出管理会计的重点和难点。再次,增加对课程理论、方法等最新研究成果的讲解,如战略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和风险管理等内容,并精选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和对学生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的应用性(范晓娥,2015)。最后,可根据需要,将管理会计按内容分成财务、绩效、经营等系列课程,拓展和深化管理会计内容体系。
(三)以能力为本位,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管理会计教学更注重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决策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在传授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熊永忠,2011)。当前,在诸多实践教育方式中,应着重引入案例教学法。管理会计学科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法的优点,决定了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案例教学的运用。其优势首先是可以通过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其次,案例分析的互动,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再次,能够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等(熊永忠,2011)。
(四)加强管理会计的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和蓝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向学生传播价值理念和管理思想的重要途径。鉴于我国目前的教材编写各自为战、力量分散的特点,需要组织一些理论与实务专家详细规划、密切配合、精心编写一本体系新颖、案例生动翔实、现代管理会计思想性强的管理会计教材,以适应管理会计教育的发展要求。对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限于自身师资等资源条件,当前应规范教材甄选、采购及储备制度,以选用已公开出版的国内外优质教材为主,以自编教学讲义为辅,并着力开发适合区域和生源特点的教学案例、实训指导资料等。
(五)建设“通才型”会计师资队伍
管理会计学是一门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运筹学、生产组织管理等学科以及相关技能技巧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交叉性学科(范晓娥,2015)。承担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要有财务会计基础,还应当具有以上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并需要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和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因此,应用型高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通才型”会计师资队伍,如通过引进、开发、培养,以及开展学术交流、专题论坛、访问访学等方式,加强与国内外管理会计领域的前沿对接,建设一支“通才型”会计师资队伍。
四、结语
培养大批适应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当今应用型高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和机遇。应用型高校会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应深刻反思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目标引领下,通过确立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理念,改革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加强教材建设,和建设“通才型”会计师资队伍等途径,对管理会计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和提高,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为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管理型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平.会计转型下的高职管理会计课程建设思路探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02):58-60.
[2]熊永忠.管理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1(12):116-117.
[3]范晓娥.应用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08):110-111.
[4]陆勇.论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J].会计之友,2015(0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