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普通话课程教学实践及思考
2018-12-19彭淑莉
彭淑莉
【摘要】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讲好普通话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普通话水平亦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从业资格。文章基于这一现状,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普通话课程开展了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以期找到更有效、更适合汉教专业的普通话课程教学方法。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普通话课程;教学实践
一、引言
普通话是规范化了的汉民族共同语。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也一直是以普通话为教学内容。李泉、关蕾(2009)指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坚定地坚持普通话教学的核心地位。这既是学科性质及其基本教学目标所决定的,同时也符合中国的法律法规,符合中国的语言现实和语言规范发展的方向,符合汉语学习者长远的、根本的利益。”[1]2004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第19号令《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办法》,其第七条规定:“申请中级、高级证书者普通话水平需达到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的二级甲等以上。”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旨在培养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专门人才。专业的特殊性使得讲好普通话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必备素质,普通话水平亦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资格。本文基于这一现状,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针对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这门课开展了实践研究及调查研究,一方面想调查汉教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想了解汉教学生对各项教学尝试的反馈意见,从而找到更有效、更适合汉教专业的普通话课程教学方法。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文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7-2018学年第2学期选修普通话培训与测试课的44名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内容分为单选题、多选题、主观问答题。我们于学期初、学期末分别发放调查问卷44份,两次回收有效问卷均为42份,回收率均为95%。我们先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了分析,然后就个别题目找同学做了进一步访谈。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普通话水平现状及学习需求分析
学生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其中52.38%的学生在对普通话水平进行自我评价时选择“一般”,42.86%的学生选择“普通话好”,4.76%的学生选择“不太好”,没有人选择“非常好”和“很糟糕”。这一评价与学生的普通话实际水平较为接近。我们曾对这批学生做过一次普通话水平模拟测试,有44人参加,其中:有23人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占52.27%;有21人达到二级乙等水平,占47.73%,这21人中有5人成绩较低,发音问题较多。全班成绩集中在二级甲等、乙等,没有一级和三级。
关于选修普通话课程的原因,学生选择最多的依次为“想提高普通话水平(92.86%)”“为了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75.81%)”“其他同学推荐(16.67%)”“容易拿学分(4.76%)”。可见学生选这门课并不是为了混学分,而是有较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目标。
关于影响普通话水平的因素,学生选择最多的依次是“受方言影响且方音很重(64.29%)”“接触的标准普通话输入很少(45.24%)”“说普通话的机会很少(21.43%)”“用普通话表达时没有自信(19.05%)”“受口才影响(14.29%)”“来广东后受到影响(14.29%)”“没有学习普通话的动力(4.76%)”。
关于“普通话课应以语音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操练为主”,95.24%的学生认为应以实践操练为主,通过访谈得知原因如下。
学生A:“理论大家都懂,但开口说出来的却不太能受控制,需要多练习。”
学生B:“发音习惯需要通过实践操练才能找出不到位的地方,然后再通过练习改正。”
学生C:“理论我懂,可就是发不好音。”
学生D:“我们在现代汉语课上已经学过了语音理论。”
学生E:“以实践为主,多开口说,进步更快。”
学生F:“语音理论可以自学,但是想提高发音水平,却需要老师不断地纠正,而且老师能给每个同学带来更多有针对性的意见。”
关于“是否希望普通话课上设置与汉教专业相关的训练”,30.95%的学生选择“非常希望”,52.38%的学生选择“希望”,16.67%的学生选择“一般”,没有一人选择“不希望”和“完全不希望”。
因此,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现状及学习需求,我们确定了以下教学原则:第一,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并注意纠正发音;第二,以实践操练为主,语音理论为辅;第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除了传统的语音训练,还应适当加入與汉教专业相关的操练,让学生在练习普通话的同时可对汉教专业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第四,为了让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课堂上要介绍相关考试技巧,要让学生熟悉测试的环节和题型,积极帮助学生备考。
(二)教学尝试及学生反馈
我们在课堂上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种考试形式(读单音节字、读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朗读、自由说话)为基本操练,同时辅以读绕口令、配音练习、读诗歌、听写拼音等练习以及听外国学生的汉语录音并分析发音问题、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等与汉教专业相关的练习[2]。此外,我们还将操练延伸到课外,设置了两项与汉教专业相关的练习:一是根据HSK真题或模拟卷设计并录制一份HSK听力题,由个人完成;二是制作一段主题为“广府文化”且适合留学生观看的普通话视频,以小组为单位完成。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对上述操练进行了反馈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操练方式依次为朗读、自由说话、读绕口令、配音练习、读单音节字、读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设计录制HSK听力题、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听外国学生的汉语录音并分析发音问题、制作普通话视频、读诗歌、听写拼音。可见学生最喜欢的练习仍和备考密切相关,与汉教专业相关的练习在受欢迎程度上不具优势,这可能是受到了练习难度、学生熟悉程度的影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最喜欢的操练方式
关于“如果老师要改变操练方式,你希望增设或减少哪些操练”,学生希望增加课堂随机视频配音、情景对话、诗词接龙、成语接龙、观看视频等练习,也希望在课堂上增加朗读、自由说话、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的比重:增加朗读、自由说话的比重是为了更好地备考;增加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的比重是为了提前了解面试形式和考查范围,为今后顺利通过汉办志愿者选拔考试做准备。但是也有2人希望减少或去掉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一是因为未打算做汉办志愿者;二是因为不熟悉面试形式,突然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一时难以应对,容易紧张。此外,有4人希望减少或去掉设计录制HSK听力题,原因是录音作业要花很长时间,设计题目有点难。但也有同学表示:“我觉得设计HSK试题虽然很难,但是做完后会有收获。”还有5人希望减少或去掉制作普通话视频,原因是拍视频太难了。
关于“普通话水平是否得到了提高”,7.14%的学生选择了“有很大提高”,85.72%的学生选择了“有一定提高”,7.14%的学生选择了“一般”,并且认为“本来就是因为普通话不好才选这门课,即使有进步也没有这么快”。没有人选择“没有提高”和“完全没有提高”。
关于“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54.76%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45.24%的学生选择了“满意”,没有人选择“一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可见学生还是比较认可我们的教学尝试。
关于“对现在使用的自编讲义是否满意”,21.4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69.05%的学生选择了“满意”,9.5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有人选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
关于“是否需要编写专门适用于汉教专业的普通话教材”,19.0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需要”,50%的学生选择了“需要”,30.95%的学生选择了“一般”,没有人选择“不需要”和“完全不需要”。可见,适用于汉教专业的普通话教材也有一定需求。
四、教学改进思考
结合教学反思及學生反馈意见,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从以下方面来改进。
第一,要注意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时间,在测试前的两三次课上增加读单音节字、读双音节词语、朗读、自由说话的比重,突击备考。
第二,做汉办志愿者模拟面试要先给学生讨论、思考的时间,这样可缓解学生的焦虑感。
第三,降低HSK听力题的设计难度或减少题量,也可让学生根据既有的听力题文本直接录制。
第四,听录音分析发音问题会比较枯燥,可改为观看对外汉语教学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分析外国学生的发音问题,以增强实用性和趣味性。
第五,制作普通话视频要尽量减少学生外出拍摄的任务,可让他们根据对外汉语教材拍摄不同主题的短片。
第六,要继续凸显专业特色,不断思考与汉教专业相关且有利于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练习。
第七,可联合其他院校编写适用于汉教专业的普通话教材。
【参考文献】
[1]李泉,关蕾.普通话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J].汉语学习,2009(02):72-78.
[2]冯海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普通话语音能力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2015(1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