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浅谈

2018-12-19吴汉平

教育界·下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唯物主义变革哲学

吴汉平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哲学起源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因此,经过历史的发展后,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革。文章专门针对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问题展开了详细的探讨,以备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哲学;变革

一、引言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被理解为“热爱智慧”的意思。实际上哲学是一种有关人类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也是人类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以及表现形式。哲学的出现并非偶然,它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具有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中国的哲学观念始终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当中。

二、问题的提出

人们对于哲学的了解一般都是片面的,对于哲学理论的表述也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关于哲学,人们最初所提出的问题就是精神与物质的第一性问题,而人们对于该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总体上都围绕着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这两大对立思路。实际上,哲学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这一变化不但包括哲学的基本概念,也包括哲学问题的研究对象及思维方式,等等,因此哲学的基本与最高问题均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其中一般性的哲学分类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保留,同时按照不同的哲学学派及哲学思想而形成新的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由于不同地区文化及历史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西方与东方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尽相同,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怎么会存在永远不变的哲学最高问题及基本问题呢?

另一方面,结合我国传统教科书内容当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哲学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的,始终没有构建出一个比较合理而完善的理论体系。哲学家们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进行了分割并形成了两个单独的理论体系,在对两种理论主题进行论证的时候也无法一起进行论证,只能分别论证,这就形成了散装性的哲学。除此之外,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当中的重心内容,而教科书中却将这部分内容设置成了教科书内容的延伸。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是新哲学的出发点和本体论范畴, 并以此为基础来进行整体哲学体系的构建,但是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过于突出唯物主义观念,片面性地将物质范畴视为哲学的本体范畴,最终导致旧唯物主义本体论一直以来都无法自圆其说。

三、哲学观:人类文明的时代性问题的理论自觉

当代中国哲学思想解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是阶段性的思想变革成果,也就是将哲学原理教科书的思想观点与哲学范式进行调整与完善,打破两极分化思维方式的束缚;第二是增强哲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创新意识,打破传统教条主义的制约。第三是超越对哲学的经验化和常识化理解,使其不再局限于传统庸俗化及单一化的内容倾向当中。第四是突破科学和哲学二元关系的解释模式,从而促进哲学内容的解放。第五是对哲学家的主体自我思维进行有效激发,继而促进哲学“无我”形式的解放。

以上几点促进了人们对哲学内容的重新理解,也就是对传统哲学观的变革。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因此需要哲学通过新的理念对相关问题做出阐释。首先是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论,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可持续发展问题;其次是人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论,当代人类面临的最为紧迫的时代性问题是由资本的逻辑所构成的人“对物的依赖关系”问题;再次是人类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论,当代社会所构成的最为严峻和最为紧迫的时代性问题是虚无主义的文化危机问题。

对于现代性的思考则为当代人类进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人与世界关系的全面反省。解决现代性问题,探索新社会文明等都需要用心理哲学观念,这就需要对哲学进行创新。从本质上来讲,中国哲学观念的发展与变革实际上就是通过新哲学理念对当代社会文明所做出的回应,也是通过新哲学理念对人类新形态进行诠释的方式。时代性与世界性的哲学视界吸引着人们对当代中国哲学进行重新理解,在对哲学本身“历时态”与“同时态”纵横交错的比较研究和深切反思過程中,当代中国哲学实际上就正在经历哲学观念的变革。

总而言之,人类把握世界发展趋向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哲学,人们既不可以将其用科学、艺术及宗教等形式进行所替代,更不能用科学、艺术及宗教形式来代替哲学形式。哲学的创新需要哲学家充分发挥创新性及发散性思维去探索新的事物,并总结新的哲学理念。

四、世界观: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

哲学理念的发展与变革是具体的,并非抽象性概念,哲学世界观的变革可以说是人类社会从前现代文明向现代文明所变化的过程。从当代哲学的角度来讲,必须在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当中才可以更好地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世界观逐步变革为以现代化为基础的新型世界观。本体观和世界观的变革之间存在很大的联系,如果世界观脱离本体观而独立存在,那么其发生的变革就会显得缺乏彻底性与真实性。在将世界观理解成有关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时,实际上就对本体论的理解形成了制约。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人类的社会实践及以实践为基础的一切认知活动都属于人类哲学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人们得到的认知结果都具有相对的性质,但是人类的认知活动及认知水平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对传统本体论体系中的抱有绝对真理的幻想持否定态度,但是并不反对基于人类实践本性和人类思维本性的本体论追求。本体论可以理解为一种根本的意向追求,作为一种对人和世界及其相互关系的终极关怀,其影响主要在于是否可以达到其最大价值及最终解释。本体论引导人类在历史确定性与终极指向性之间,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始终维持着一种张力,同时保持这种相互关系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以此使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着向善意识、求真意识及审美意识,同时乐于进行自我评估及自我突破,这应当是“本体观”变革最为深层的时代性内涵。

五、反思:对人类行为及思想根据进行评判

反思的意思是指对事物通过相反思路进行思考。著名哲学家黑格尔针对哲学提出了对思想的反思观点,他对“表象思维”“形式思维”和“思辨思维”几种方式做出了比较与分析,发现人们在针对哲学的本体论进行理解的时候,这三种思维方式并不难应用与理解。哲学所寻求的“本体”对人类的行为活动进行引导与制约,与此同时这种本体也是隐匿在思想中的前提,成为评判、衡量人类活动及思维的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本体的哲学的活动方式只能是批判的反思。不断突破形式与表象思维方式的局限,超越哲学科学主义思潮及知识论立场,勇于对一切假设性哲学问题进行质疑,积极向前提性问题做出挑战,这就是哲学的批判性反思的理论思维方式,从而不断为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的所有“当代”提供最科学、合理的哲学理论支撑点。只有形成这种哲学“反思”的自觉性,才可以对本体论与世界观理论进行变革,使哲学成为“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可见,将哲学反思视为对人类思想的前提评判已经成为当代哲学的理论基础,更是当代哲学进行更加深入性变革的重要体现。

六、表征:时代精神的精华

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哲学以“理论形态的人类自我意识”来代表着人类思想意识形态及社会历史形态的发展与进步历程,而这一过程就可以理解为哲学表征的体现方式。人类意识发生变革的情况直接决定了哲学的观念变革状态,在面临人类自我意识变革的时候则深层地取决于人类存在本身的历史性变革。回顾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历史,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展望,马克思将人类发展的整个历史形态总结为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以个人全面发展为基础的自由个性这几个历史发展形态,同时还对哲学变革的目标进行总结:揭露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和揭露人在“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人类哲学的存在目的实际上就是通过理论来表征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历史趋向。哲学的历史使命变革是与人类生存形态发展与进步过程变革相统一的,这不但体现了哲学表征的具体形式,还对哲学发展的时代性与历史性内涵进行了充分展示。正是哲学以表征的方式所揭示的人类存在及其自我意识的时代内涵和历史变革,才使得哲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及人类文明的灵魂所在。哲学理论应用的方式主要取决于哲学理论的存在方式:若将其存在方式理解为表述人类与时代文明发展的事实,那么很容易将哲学与实证科学相混淆,继而将哲学推向科学主义;若将哲学的存在形式理解为人類个体对情感及时代发展形态的表述,那么就可能将哲学与文学相混淆,继而将哲学推向人本主义;若是将哲学的存在形式理解为表征,那么就要以“时代精神主题化、现实存在间距化、流行观念陌生化和基本理念概念化”的工作方式去凝练“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对当代人类的自我意识以及存在状态等通过哲学理论进行表征,以此为当代人类新文明体系的构建而提供新的哲学理念,重新塑造符合当代人类社会文明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哲学的实质内容,也是当代中国哲学必须实现的观念变革。

七、结语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化的发展过程,因此中国的哲学观念也需以人类生活、人类意识形态以及社会文明的变化发展为基础而进行不断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每个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创造出相应的社会文明体系,促进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正聿.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J].中国社会科学,2016(01):22-37.

[2]何萍.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念史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1(05):6-15.

猜你喜欢

唯物主义变革哲学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实践唯物主义的三重辩护
变革开始了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