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因素对外语早期学习的影响
2018-12-19宋燕曲蒙蒙
宋燕 曲蒙蒙
【摘要】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年龄因素密切相关的关键期假说在母语学习中的重要影响也已被大多数人所肯定。文章借助关键期假说探究年龄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进而反思我国普遍存在的外语早教现象的合理性。
【关键词】关键期;年龄因素;外语早期学习
一、关键期假说综述
关键期是指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语言习得最为容易,而超过这段时间,学习效率逐渐下降,语言习得的能力受到限制(杨莉芳,2017)。1957年,神经生理学家Penfield和Roberts(王勃然,2011)从大脑的可塑性角度提出10岁以前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即语言习得的“最佳年龄”(The Optimum Age)。在此研究基礎上,Lenneberg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即人从出生到青春期之前的这段时间,由于受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LDA)的影响,大脑尚未发生侧化(Lateralization),可塑性强,能快速理解和产出语言;而青春期之后大脑侧化并发育成熟,儿童的语言习得机制逐渐失去作用,学习困难逐渐增加(彭坚,2007)。
关键期假说在一语习得领域被大多数人认可,但是在二语习得中依然存在争议,至今无定论。在二语习得上,有人支持关键期的存在,比如著名的“基辛格效应”。12岁移民至美国的基辛格英语口语中总带有浓重的德语口音,而比他小几岁的弟弟却能很快学习英语并且不带德语口音。此外,Asher & Garcia(1969)在对移民美国的古巴学生英语发音情况的研究中发现,发音最为本土化的移民到达年龄为1-6岁,其次是7-13岁的人,而13-19岁的人发音最差,成年人却难以习得与本族语者相似的发音,尽管他们在初始阶段习得较快,这似乎有一个生物变量决定学习者发音的标准度。Snow & Hoefnagel-Hohole(王瑞明,杨静,李利,2015)研究表明,在发音上具有优势的较大年龄的二语学习者在后期学习中会被年龄小的儿童赶超,优势逐渐丧失,这种初始优势无法长期保留。在语法上,Johnson & Newport(1989)则通过口头句法判断实验发现年龄小的移民者后期形成的句法水平要比青春期之后移民的学习者的水平高。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关键期的存在,认为错过了所谓的“关键期”,学习者在二语学习上也可以达到母语水平。Georgette和同事做了一个跟踪调查,母语是英语的Julie在21岁移民至埃及,在长达20多年之久的居住后她的埃及语口语水平也能达到当地人水准;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Mona,她是一个在美国获得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硕士学位并从事阿拉伯语教学的人,她的阿拉伯语口语水平也可以达到本族语者的水平(Lourdes,2013)。这些例子表明成人错过关键期也可以学好另一门外语,因而关键期的存在与否似乎显得并不重要了。但有一点要说明,这些成功习得二语或外语的案例的被试者本身或是长期生活在目的语国家中,或是本身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国内也有些学者对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持质疑态度,比如桂诗春(2000)指出,除了发音儿童在二语学习上并不比成年人占优势,对于外语学习的最佳年龄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因此是否存在一个关键期也不能简单地给出结论。
二、年龄因素的研究
年龄是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二语学习的关键期假说的提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围绕在二语学习过程中是否存在年龄效应及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对此,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分别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方面进行测试,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习得速度和最终成就(Qin Li,2014)。
就第二语言学习速率即习得速度而言,主要将较小年龄的儿童和青少年或成年人作比较,观察前者的习得速度是否比后者更具优势。众多研究者的实验表明,儿童在语音方面的习得速度优于青少年或成年人,而青少年或成人的词汇和句法的习得速度在初始阶段优于儿童,但这种优势后期将逐渐丧失。因此从长远来看,儿童明显优于青少年或成人,特别是在语音方面这种优势更明显。这种现象部分归因于儿童在青春期前大脑的可塑性强,语音感知和语音产生更灵敏精准,而青少年或成人在经历青春期发育之后,大脑侧化并形成自己的母语语音系统,在二语学习中会保留母语口音进而影响他们的二语习得效果。而在词汇和句法习得上,由于初始阶段学习内容比较简单,青少年或成人受普遍语法的影响并且大脑逐渐发育成熟,语言功能区分化,相对应的习得速度较快,但后期这种优势会逐渐丧失。
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比较二语习得不同的起始年龄和最终成就(即是否接近母语水平)之间的关系,来回答外语学习是否是越早越好。Johnson和Newport等人在语法知识和句法知识方面进行相关实验观察,得出了二语习得年龄和最终成就之间存在一种线性的负相关(王瑞明,杨静,李利,2015)。也就是说,二语学习起始年龄较低者最终学习成就较高,对于较晚开始学习二语的学习者来说,则没有类似趋势。这两类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因素对于二语学习效果的影响,语音影响最大,其次是语法和句法知识,最弱的则是词汇习得;综合比较,年龄较小的儿童在二语习得上更占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年龄因素对于第二外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年龄较小的学习者更占优势。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诚然大多数人还是支持关键期假说,认为在儿童时期存在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在这个时间段儿童学习二语或者外语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超过这个时间段学习效率将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但关键期到底能持续多长时间,学术界并没有定论。2018年5月,Joshua K. Hartshorne等人在Cognition杂志上一起发表了一篇名为A Critical Period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Evidence form 2/3 Million English Speakers的论文,明确表示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将会持续到17.4岁,而这个结果也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统计和数据分析得出来的。可以说这个发现的提出将会对语言习得理论和实践都产生巨大影响。
三、对国内外语早教现象的反思
如果儿童学习外语有优势,这是否可以肯定“外语学习越早越好”这一说法?现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办学机构极力宣传英语早教的好处,这是否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儿童在二语习得上的优势是大脑的可塑性强,特别是在习得自然的语音方面占据优势。尽管这种说法是建立在关键期假说之上的,但并不是越早越好,甚至在幼儿园时期就学习外语。儿童自身的母语系统还没有构建成熟就过早地开始接触学习外语,这会影响到母语的习得,造成不同语系间的混乱。外语学习的早晚和最终的学习成败间并不存在着绝对关系,年龄因素确实发挥着重要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此外,语言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包括语音、句法、词汇、语义等,各部分学习的难度和方式不一样,而且母语类型、社会背景和外部环境也存在差异,这些也都会影响到语言习得的最终结果。所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年龄因素,还不能忽视个体差异、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从个体因素来看,每个人的生物基础不同,大脑发育各异,受外界影响形成的认知能力也不同,对于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根据关键期假说,儿童时期学习外语占有优势,但是它的起点应放在母语习得基本完成之后。学习外语不能影响母语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不能以削弱或牺牲母语为代价。过早的学习外语造成两种语言混乱,侵蚀母语,影响逻辑思维能力,甚至产生语言负迁移现象,这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外语的学习,更不利于母语文化的传承。
就外部社会环境因素而言,我国虽将英语作为外语进行正式教学,但却是一个典型的远离目的语的国家,缺乏二语习得和学习的理想环境。同样是在关键期内学习二语,身处英语国家的非英语母语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目的语影响,自然要比国内的儿童英语水平表现更好;而国内的儿童缺乏一个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难以获得高质量的目的语输入和输出。同时,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也会影响到儿童语言习得成就,拥有较高教育水平的家庭在孩子二语学习上的投入更多,而低教育水平的家庭则容易忽视这点。所以外部环境因素对儿童的二语习得也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确保口语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提供丰富的操练机会;同时父母也要重视儿童的二语学习,尽量为他们创设有利的学习环境。目前我国外语早教师资力量整体质量并不高,存在参差不齐等混乱现象,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和规范的教学环境,在学习策略上也缺乏有效指导,这更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早期外语教学。另外,儿童模仿能力较强,关键期内缺乏正确标准的二语输入,很容易产生语音僵化,后期将难以纠正,导致早教效果适得其反。应了解儿童的各自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儿童早期外语学习的优势,提升外语学习水平。在教学设施方面,应加大对基础教育资源的投入,创设合理的外语教学环境,确保儿童正确学习和应用二语,发展语言交际技能。
四、总结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尽管关键期假说在该领域至今仍无精准定论,但我们不能忽略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重要影响。儿童在二语习得方面表现出巨大优势,但这并不意味越早开始学习效果越好。现在的英语学习低龄化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因为过早学习二语而影响母语的习得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应在充分了解早期外语教学的价值基础上,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力量和语音输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发挥关键期假说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Qin Li.Research on Age-related Factor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014(01):33.
[2]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z1):53-55.
[4]王勃然.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英语教学初始年龄的启示[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356-361.
[5]王瑞明,楊静,李利.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第二语言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