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探讨
2018-12-19胥平花
胥平花
【摘要】在进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利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培养专业型的人才。文章先对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意义进行探讨,进一步研究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案例教学法;具体应用
一、引言
随着国内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相应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及时的创新与改进。现阶段,在进行经济学教学工作时,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注重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通过对一些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探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我校为中高职学校,学生起点低,理论基础薄弱,有效的案例能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经济理论并激发学习兴趣。因而,要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不断提升经济学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经济学观念
总体而言,经济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性相对较强,因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但是,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课堂上多穿插一些生活中和经济学相关的案例,由学生自己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中来,才能对相关的知识、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
(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课堂上进行案例的分析,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进而能够掌握更多的经济学知识。此外,由于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大量案例直接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因而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依靠团队的力量不断加强交流与合作,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强学生对于经济学理论的系统性理解
与其他学科相比,经济学中涉及诸多理论,并且学习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应的数学模型以及理论假设、图形等,还有一些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大多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乏味的理论更加难以理解。即便学生理解了,也只是片面的、單一的,不会对理论原理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与掌握,更不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经济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经济运行实践中发现的一些规律性、典型性等知识进行总结,再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归纳,能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使学生对经济学理论有一个系统性的理解。
(四)督促教师实时更新知识体系
应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经济学教学工作,对于教师的知识能力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教学中所选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以及可理解性,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应的理论构架也在进行不断的补充,因而案例教学法可以督促教师实时进行知识的更新,不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与储备。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杂志以及电视等媒介来丰富案例库,同时还要学习社会学、管理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学识与素养。
三、经济学案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于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模糊性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已经应用了几十年,但是到现在一些高校的教师仍不能完全理解这一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单调地重复着“举案例-提问-学生回答”这一过程。课堂上,案例教学只是教师进行单方面的提问与讲述,割裂了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联。
(二)案例资源库相对匮乏
相比西方的一些经济学代表著作,比如曼昆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以及萨繆尔森所著的《经济学》,我国的经济学教材中缺乏足够的案例。在进行经济学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对国内的一些经济学案例进行借鉴与总结,因而导致了案例资源库匮乏的问题。
四、经济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一)课前准备好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进行课前的备课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课前备课中准备好合适的案例,可以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准备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相应学科的特点,并且要确保相关案例符合课程的内容。对于所搜集的案例,教师课前要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与熟悉,对于案例中所涉及的学科知识进行掌握。在案例教学法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案例的灵活性较强,因而学生有着很大的发挥空间,这要求教师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善于引用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畅性与高效性。比如:第一个包子最美味,之后所吃的包子都没有第一个香;再怎么好看的衣服或裙子不会买重复的,这些案例都可以反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二)引导型案例的应用
对于引导型案例而言,教师使用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并且要具备易理解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进行经济学案例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对经济学相关原理与知识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比如,教师在进行“消费者需求理论”的讲解时,可以给学生举一些简单的例子:相比水资源而言,为什么钻石更贵?这主要是由于水虽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水的货币量远低于钻石的货币量。这样的问题学生生活中会遇到,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与理论做出合理的解释:通过需求理论以及消费者剩余理论的应用,并且参考需求曲线可以表明,消费者对于不同商品的消费不是根据消费的总效用来进行支付的,而是根据最后的效用进行支付。学生们在消费水时,由于水的最后效用可以是洗衣服、做饭等等,并且水的数量相对较多,而钻石的数量就相当稀少,并且钻石有着璀璨夺目的功能,再通过列举其他的一些理论知识,就不难理解钻石的价格为什么比水贵。
(三)讨论型案例的应用
经济学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课堂讨论,课堂上学生通过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可以积极营造经济学课堂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比如在进行“机会成本”的讲解时,可以先对学生讲解机会成本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向学生抛出相应的案例:大学生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有哪些?学生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来看待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行问题的进一步深化:学生大学毕业之后还是要工作,那上大学的目的与意义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会想到上大学的目的在于赚更多的钱。这時教师可以把本节课的机会成本引入到具体的案例中来,并应用经济学中“预期消费对于眼前消费的影响”等相关知识对这一案例进行回答,进一步引出经济危机发生时消费者不愿意花钱的原因主要在于对预期消费状况的不乐观等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对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有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
(四)课外思考型案例的应用
课外思考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适当地布置几个课外的经济学案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案例的分析与思考,并且应用经济学知识展开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变原来被动的接受方式为主动的学习、探究。比如教师在进行“博弈论”相关知识的讲解时,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目标为学生举一些恰当的案例,同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寻找一些国外在腐败问题的治理方面所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政策。比如说新加坡应用高薪养廉的方法等案例,学生在接到这一课题后,会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关于新加坡高薪养廉的案例与资料,并且对新加坡的受贿治理办法进行收集。这些问题都是当下较受关注的。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与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五)丰富案例教学资源库
对于学校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编制而言,需要教师、行政部门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典型教学案例的搜寻。在进行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要对现阶段的一些经济热点、难点问题多加重视,并且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发表自身的感触与见解,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国家具体政策的探讨,多讲一些经济政策对于自身具体的影响。另外,在进行案例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还要选择一些西方经典著作中的有关案例,对于先进国家的相关经济学著作进行借鉴,积极汲取其中的知识养分,对相关案例进行筛选与提炼。
五、结束语
在案例教学法应用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要将经济学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有机地融合,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薇.论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6(19):99-100.
[2]徐向阳.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08):96-97.
[3]姚大鹏.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09):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