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018-12-19刘惠芬
刘惠芬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使课堂教学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不但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还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较好的保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探究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创设;激活;联系;挖掘;自主探究
在现代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均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而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发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创设一个宽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弥补缺陷,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发展。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探索数学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能力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设置好教学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自觉地参与探究。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当孩子们知道了“圆的周长就是指围成圆一周曲线的总长”后,问:“能不能像以前那样(如测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用尺子直接度量圆的周长呢?大家有什么好办法量出圆的周长?”这一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究热情,于是他们各抒己见,有的用细绳绕圆一圈,再拉直后用尺子去量绳的长度;有的把圆直接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周得到圆的周长。正当学生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掌握了好办法时,我又及时抛出问题,指着黑板上的圆问:“这个圆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陈泽同学兴趣盎然地拿着尺子和绳子走到黑板前度量时,却发现刚才的方法并不能量出黑板上这圆的周长。这时,我知道孩子们的急切求知心里,我立刻说:“那么大家就一起来探究求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于是,孩子们通过自己观察、比较、测量、联想、填表、计算等的探究活动,发现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即圆的周长等于它直径的π倍。从而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C =πd或C =2πr。这样,孩子们踊跃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尝到了获取新知的喜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无疑,至此方是长进。足见设疑是学生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我在导入新课时,采用设疑的方法,给学生造成期望、寻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产生一种探索新知识的剧烈欲望,取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例如,教学“时间年、月、日”时,授新课前我问学生:“小红的爷爷今年只过了第17个生日,谁知道小红的爷爷今年有多少岁”?学生中伶牙俐齿的同学回答:“17岁”。我又继续问道:“爷爷17岁,他儿子多少岁呢?能有小红吗”?学生们顿时笑着回答:“不可能有小红”。那小红的爷爷到底是多少岁呢?矛盾产生了,学生正渴望知道答案,我就随机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年、月、日”这节课,便可知晓。使学生产生了一种神秘的求知心理,在课一开始就对新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不仅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激活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教学中,通过激活思维,既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灵活性,又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为此,我在教学中经常用“你是怎样想的?”“还可以怎样想?”去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并鼓励学生说出与众不同的方法,把解题思路有条理、有根据地讲述出来。例如教学“文具店有36盒彩色粉笔,每盒12支,卖出一半后,还剩下多少支?”这道题目时,一位学生上黑板演算式,并说出解题思路:“我先求出36盒彩色粉笔一共多少支,再把总支数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剩下的。”接着,板书:36×12÷2,“李明同学的思路很好,想一想,还有别的解法吗?”在我的激发下,所有学生都认真进行思考,说出了其他的几种解法。
生1:我先算剩下的一半是多少盒,再算剩下多少支?
列式:36÷2×12。
生2:我先算每盒卖出一半剩下多少支,再算36盒共剩下多少支?
列式:12÷2×36。
生3:老师,我有另一种方法。
解:设还剩下x支,剩下支数的2倍就是总支数。
列式:x×2 = 36×12。
……
通过经常性地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同时,探究意识、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任何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所以根据教材内容,注意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到“学而有用”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更好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如在“三角形內角和”这一内容的教学中,可列举实际生活中三角形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自由进行讨论,并且由学生自己动手量出不同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而后让学生给出自己所量的度数。自己去发现:不同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也不相同,但是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在这种方式下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达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课前先让学生收集有关的物体,如文具盒、牙膏盒、粉笔盒、魔方玩具等。在课堂中,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自主探究,实验操作,启发思维,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课后,结合课前收集的实物,让孩子们动手计量物体的长、宽、高,再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的体积。这样,在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知识的应用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热情。
四、挖掘知识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从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使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得到理想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好奇心比较强,无法集中注意力,在数学教学中,我将数学故事及数学游戏融入课堂,以提升学生注意力,营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探究,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采用学生熟悉而喜欢的故事情节引出课题:有一天,唐僧师徒四人走到半路,找不到食物,肚子饿得咕咕叫,突然,猪八戒找来了一个大西瓜。悟空说:“为了公平,每人吃这个西瓜的吧”。八戒听了气愤地说:“西瓜是我找回来的,我应该多分点,我要吃这个西瓜的”。悟
空听了哈哈大笑,迅速切了给八戒。大家快快乐乐地吃了西瓜,可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愁眉苦脸地拍打着自己的脑袋说:“傻瓜,究竟是大还是大呢?”这时,我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八戒这个忙,比较和的大小呢?”一段栩栩如生的小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学“分数化成小数”一课时,由于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小数除法、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所以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把分数转化成小数,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发现,找出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分母的特征,并归纳出分數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这样,挖掘知识之间的联系,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可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还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课堂,让他们好学、乐学、会学,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自主,真正在实践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使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们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解决,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