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测试分析,探索英语课堂观察的跟进式研究
2018-12-19茅君
茅君
【摘要】 近年来,在省级课题“基于测试分析的区域性跟进式学科教学改革”的引领下,京口区英语教研团队充分发挥测试分析的监控、导向、诊断、激励、改进等功能,引导学校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管理、团队建设、资源建设、策略方法等各个层面的跟进与变革。其中,重点突出了英语课堂观察的跟进式研究,通过基于数据分析的主题确立、基于问题成因的量表设计、基于改进建议的策略运用三个角度,为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跟进发挥了专业性的引领导向作用。
【关键词】测试分析;英语课堂观察;跟进式
近年来,在省级课题“基于测试分析的区域性跟进式学科教学改革”的引领下,我区英语教研团队坚持依托省、市、区学业质量分析报告,对学生英语素养中各能力维度上的表现及典型题目相关数据进行解读与分析,综合作出学生英语学业现状及可能的发展动力和潜力评价,并充分发挥测试分析的监控、导向、诊断、激励、改进等功能,引导学校不断加强英语教学管理、團队建设、资源建设、策略方法等各个层面的跟进与变革,以期达到大面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之目的。其中,重点突出了英语课堂观察的跟进式研究,它基于测试分析背后的问题需要,致力于课堂问题的诊断和解决,为教师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的跟进发挥了专业性的引领导向作用。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从数据分析中跟进课堂观察的主题确立
“主题预设”是课堂观察走向有效的必然前提,它基于现实需要,立足学科特点,来源于实际问题。学业水平测试中作为监控评价的有效手段,其各项数据对比和变化趋势,能折射出一定的教育教学现状,可以帮助区域、学校、教师客观公正地做出判断。因此,从数据分析中跟进课堂观察的主题确立是较为科学便捷的一种方式。请看这样几组数据:
上述五组数据分别选自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各学期的区域学业质量分析报告,涉及五、六两个年级,既有区域不同层次学生的比例分布,也有学校、班级之间存在的差异;既有区域学生英语能力维度上的总体状况,也有试卷典型错题和薄弱知识的体现。从中不难发现我区英语教学在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存在若干不同的问题:数据一反映出2016届毕业班学困生比例较大,未达到国家学业水平质量评价所规定的95%指标;数据二显示同届学生从五年级到六年级优秀学生比例的变化,85分段呈上升趋势,而90分段比例则有一定的下降。反映出教师在大幅度夯实基础的同时,忽视了85分段以上学生的进一步提升;数据三中的班级分数段虽然呈两头尖、中间鼓的正态分布,但班际极差较大,区域、学校均衡度不够;数据四是五年级学生在英语学科素养各能力维度上的表现,语音、阅读、语法词汇和思维品质是相对薄弱的几个项目;数据五则是试卷中一道典型错题的得分率,折射出学生对于相关语法知识的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辨析和灵活运用。结合上述五组数据所暴露的显性问题,我们分别从“学困生的有效转化”“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薄弱班级的教学策略”“语音词汇教学策略”“阅读教学策略”“语法教学策略”“思维品质培养”等方面确立了课堂观察的研究主题。当然,“问题”是在各类数据对比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变化的,因此观察的主题也可以不断生成。
二、从问题成因中跟进课堂观察的量表设计
基于数据分析的主题确立,能够引导教师正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适当的行动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加以改进。但如何改?则需要我们从数据背后查找问题的成因,形成有价值的“信息链”,从多维观察视角去编制和设计独特的、整体的、指向性强、可操作的课堂观察量表。例如:我们通过调查、听课、访谈等方式对前面所列举的数据四、数据五作进一步剖析,发现造成学生语法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法陈旧机械,常常满堂灌,满堂练,学生缺少思考、体验和感悟。结合这些问题成因,我们编制了“语法板块教学策略”主题观察表(见下表),提炼出具有正导向的若干观察指标,并加入对各观察视角关键事件的描述栏,以期客观地还原课堂细节,增强观课后评议的质感。
量表虽小,却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更是教学理念的准确反映,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教学管理者,都可以从科学的数据分析出发,聚焦问题成因,思考观察指标,偕同事件描述,最终形成真正“好用”“可用”的量表,切实指导课堂教学改进。
三、从改进建议中跟进课堂观察的策略运用
“好用”“可用”的量表如何在日常教学和研训过程中科学使用,才能达成向教师渗透学科教育理念和思想,指明教学规范行为,体现课堂教学改进方向之目的?我们从学业质量分析报告的改进建议中寻求融合点,形成课堂观察的不同运用策略:
1.重心下移,将课堂观察纳入教学监控过程中
2016年2月英语学业水平测试质量分析报告中提出:要关注高位发展下的教育均衡,力求监控范围全面,监控焦点明确,监控评价完善。由此,我们的课堂观察不仅是将关注点放在区域观摩研训活动中,更是将重心下移,突出校本互察和教师自察,定期比较、监测各年级、班级英语教学发展趋势,及时为典型弱势班级或优势班级弱势点,提出干预措施,使教学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动态过程。同时,基于测试分析所编制的课堂观察量表,立足改进提升的目的,将单一的等级评价,变为正向引导、发现问题的课堂情景再现,其诊断意见具有说服力和指导性,易于被老师接纳。通过观察过程中教师们的思维碰撞、分享交流,使教研团队拧成一股绳,形成良性的合作与竞争一体化的教育氛围。
2.寻求规范,将课堂观察纳入教研合作机制中
请看2017年6月共同体“强弱搭配,以优带弱”的一组数据:
表中可见,共同体2发展比较均衡,共同体3整体处于低位均衡,其他差异较大,“强弱搭配,以优带弱”教研合作的预期目的未能完全实现。尽管几年来学业水平测试分析报告一直提出“要提高组员协调的合作力”“要完善集备管理,提高研究失效”“要打破封闭,强化开放与合作”等建议,但如何真正落实到位,促使共同体合作形成“真规范”、走向真“合作”,需作进一步思考。于是,我们借助课堂观察中基于测试分析的主题研究和量表设计,给共同体学校下任务,压担子,分工合作,共同承办区域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我们借助区域统一研制的“集体备课优化策略”观察表,督促共同体学校在进行集备教案的优化完善过程中不能再仅仅关注常规的目标设定、知识梳理,教学块面,还要关注活动设计、小组合作、学法指导、思维培养、资源积累、即时反馈等细致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切实提高资源共享下的研究实效。
3.个性服务,将课堂观察纳入师资队伍建设中
从学业水平测试的各类数据中,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是根本。集中力量,逐个突破,加速每位教师的成长势在必行。在区域、共同体、校本共性问题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尝试教师“私人订制”观察量表的设计,从教师所带班级个体学业水平测试数据中分析问题成因,帮助每位教师找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终促成教学观念的变革和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例如:A教师所带班级在2017年6月五年级学业水平测试中优秀率、及格率分别为34.21%和73.68%,均处于低位水平,究其根本原因,班级管理能力弱,学生习惯培养不到位,因此对于她的个性化主题观察表侧重“学生英语习惯的培养” (见表A)。
4.即时反馈,将课堂观察纳入测试评价系统中
学业水平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以测促评,以评促教,以教促学。结合2016年5月提出的“即时检测”和2018年1月提出的“模块化测试”两条思考建议,我们将课堂观察作为日常教学效果的评测方式之一,不仅从课堂细节去观课,更从最终的学习效果去议课。例如:“听说训练效果”的主题观察(见下表),课后,4位观课老师随机抽取12个孩子分别对话交流,通过口语测试进一步论证教学是否有效,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学生学业测试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学业评价关系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问题,基于学业评价的测试结果分析,开展“聚焦问题,寻找成因”的课堂观察跟进式研究,用数据说话,看别人的课,想自己的课,使教研不再简单随意地解决零散问题,而是切实成为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一种实践研究。当然,我们期望用一节课或有限的观察能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找准一个抓手,努力去行动,总能有所改变,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