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明屡屡被人“山寨”
2018-12-19东来
东来
卢俊峰,辽宁华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中国中小企业创新百强优秀新成果获得者,曾荣获第三届中国(辽宁)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丹东市十大工匠等荣誉。
每个职业都是有职业病的。
对卢俊峰而言,他的职业病是每到一个地方,总会习惯性地瞟两眼电线杆。
“这么说吧,50米开外的电线杆,我一打眼儿就知道上面有没有我们厂生产的零件”。卢俊峰说,这就和家长接孩子放学,一大堆“小豆子”中,总能一眼就认出自家宝贝是一样的。
卢俊峰把产品看作自己的孩子,把产品革新看成是孩子的成长,因此他格外致力于生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先后获得了14项国家级专利,是厂里有名的“发明家”,他也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辽宁华隆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技术总监。
把创新意识融进血液,走到哪儿带到哪儿,是卢俊峰颇为得意的“大招”。厂里组织员工去冶金厂参观学习,大家都在惊叹冷轧设备轧出来的钢材光滑又平整,卢俊峰却想到了自己厂里生产的隔离开关。
过去华隆厂生产隔离开关主要是将一大块铜板裁成一块块小铜板,再用机器加工成特定的形状和结构,这样一来,无论如何剪裁,都将产生大量多余的边角料和无用的设计,铜在工业生产中属于贵金属,这对于生产成本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卢俊峰感觉冷轧技术很有可能就是这个难题的克星,便毫不犹豫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回去可以试试。
如今,运用冷轧技术生产的隔离开关不仅不会产生任何无用的边角料,还很好地解决了过去剪裁工艺所产生的毛边,产品质量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这一创新让华隆厂短时期内获得了巨大效益,为什么说是短时期呢,这就说到了一个让卢俊峰头疼了很久的事。
卢俊峰的很多发明其实都是胜在“点子”上,與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技术攻关不同,这些创意性发明,很容易被其他小厂以换汤不换药的方式进行模仿,同时这些“模仿”又很好的规避掉了《专利法》的约束,一度让卢俊峰有些无奈。
不过好在这些无奈最终被他“看淡了”。
看淡的原由是2013年,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华隆厂第一时间成立了包括卢俊峰在内的13人抗震救灾小组,奔赴重灾区——芦山县龙门乡王家村,帮助当地电力公司恢复电力供给。
这次地震救援行动中,卢俊峰经历了太多一生难以忘怀的场景。一次营救伤员的行动中,卢俊峰跟几名志愿者合力把一个被困小伙子从废墟中挖了出来,小伙子当时已经昏迷不醒,“听到医护人员说还有生命体征,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都落泪了。”卢俊峰回忆道,“当你看到倒塌的房屋、逝去的生命,你才会真正懂得平凡生活的幸福。”
救灾回来后,卢俊峰像是变了一个人。
最近这些年,无论是生活中的逆境,还是工作上的彷徨,卢俊峰都能泰然处之。“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官司上,我更愿意多花些精力去好好琢磨技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卢俊峰希望这句话也能在他身上得以实现。
卢俊峰如今的平静,或许只有真正亲历过大灾大爱的人,才会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