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牧式课堂须把握的若干要素

2018-12-19谈佩华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神态动作

谈佩华

【摘要】基于牧式教育教学理念和组织形式,笔者就构建牧式课堂应把握的要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诸如从“先学后教”“合作学习”“共同未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旨在探索牧式教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具体可操作方案。

【关键词】牧式教育;理论;实践

牧式教育是基于牧场上健康生态环境而提出的一种自由开放的教育理念和组织形式,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妥帖自然的学习场域,让学生在积极的场域里自然生长、自主发展。牧式课堂主张建立一个开放有序的学习场域,使每个学生既能在“放养”中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也能遵守规则,维护并融入集体,实现集体智慧下的优质发展。牧式课堂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体现,关注学习共同体的打造,关注学习能力的培养……构建牧式课堂我们应把握以下要素。

一、牧式课堂——认定有效的“先学后教”

基于牧式教学的理论,我们不得不思考,每堂课要让学生学会些什么?过去以“教会”为诉求的课堂如何转化为以“学会”为诉求的课堂?教师的“慧教”就是成就学生的“会学”。

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上,教师集编、导、演于一身,而理应成为舞台真正主角的学生,却不折不扣地成了老师的配角,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似乎都在教师的预设之中。打个比方来说,原本我们只是想指引学生去植树,但是因为沉迷于植树时走什么路线,穿什么鞋,拿什么工具,结果忙活了半天竟忘了植树。我们的教学设计,到底是为了“学”——帮助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还是为了“教”——证明教师的设计才能?答案自然是不言而明的。因此,在我们的牧式课堂教学中,多了一项“牧式学案”。牧式学案(简称“牧学单”)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依据牧学单进行自主学习。牧式课堂上,教师没有把学习所需的现成资源都准备好了放在学生眼前,而是提供一些可以获取资源的途径和办法,让学生凭借已有的媒介或其他途径自己去搜寻和发现。

1.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我认为知识如果没有自我发现的特点是不会掌握得很牢固的,同样,知识如果不与运用相结合,则是僵死的,既不利于调动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知识的自我衍生。”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这段话,简直就是为“牧式教学”的“自主预习”写的广告词。从根本上来说,与其急于教导,不如等待孩子的成长。牧学单的设计突出的不是知识的输入,而是要培养孩子可以自己获得知识,或者设法帮助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牧学单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教与学的有效载体,它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增强教的针对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学习单上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学习程序,有具体的学习内容,有精心的活动设计……有了牧学单,学生的预习不再是一纸空文。牧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

2.助推自主学习的思维

课前将设计好的牧学单发给孩子,学生采用“独学”的方式完成学习单。“独学”可以安排在课堂上,也可以课外完成。有了这张牧学单,学生学习的思维线便能从无到有,由细变粗,而且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逐步提升。牧学单由“基础部分”“要点部分”“拓展部分”这三部分组成。基础部分关注后进生,突出普及性;要点部分关注中等生,强调突破性;拓展部分关注优等生,提倡拔高性。大家都知道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常常是由思维能力决定的。正确的思维方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牧学单重点揭示内隐的思维过程,反映了学生思考的路径与步骤,形象地说,就是学生的“思维链”。

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牧学单。

【基础部分】

1.我会读:我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有感情,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了哦!

2.我能写:生字新词写两遍,带拼音,并与对学伙伴互读三遍。

3.我发现:文中易读错、写错的字。

4.我理解:查一查、写一写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5.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画一画思维导图。

【要点部分】

1.自读思考: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请通过朗读读出来。

2.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他喜爱的原因。圈画出关键词,反复读一读,说说自己的感受。(抓住彭德怀的语言、神态、动作,在书上写批注)

【拓展部分】

长征中还有很多感人故事,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尝试品味细节,走入长征,走近英雄。

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会了什么,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有没有掌握方法,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是否学会了学习。牧学单是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训练方法。牧学单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内容线、活动线、时间线。如学习程序,组内展示:课堂进行组内要点部分的交流,教师巡視(完成第二次学情调查)→教师切块分工,小组预演→组际展示:组织展示,其他小组点评或补充→教师点评、补充。如时间线,独立完成时间约为10分钟,小组交流约为8分钟,组织展示、点评、补充,时间约为12分钟。

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更有效。显然,学生的学习问题、学习困惑,不是在教师的提问中产生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

二、牧式课堂——实现真正的“合作学习”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之不断改造。他提出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获得知识,现实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杜威的这一思想,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并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相聚在课堂之中,就意味着学生应该是一个被联合起来的群体,他们的共同任务就是学习。事实上,也只有联合起来的学生群体,才会在知识的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绩。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水平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就得采用“兵带兵、兵帮兵”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牧式课堂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充满智慧和生命活力的学习共同体”。

1.谨慎合理分组,重视文化建组

将班级学生分成4—6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分组时,除了必须遵循异质分组的原则,还应考虑男女比例。有了小组组织,就要努力打造小组团队之魂,可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从校内到校外,从德育体育到艺术劳动、社会实践,按一定的时间周期设计系列活动,使小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行动,久而久之,凝聚力、协作力等团队力就自然形成了。

(1)小组文化:小组成员在同学习、同实践、同活动、同竞争中,逐渐形成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和行为共同体。而小组文化建设为小组合作学习这颗种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组名、组徽、组歌、组规、组训等的设计形成了小组的显性文化,由于这些规则为学生自主讨论形成,而非教师外力强加,因此能让小组成员产生认同感,并提升自身的责任感。

(2)团队游戏:游戏是学生的最爱,而设计团队游戏的目的并不是让学生玩,而是培养小组成员在游戏中能相互包容,相互激励,共同进退。学生在团队荣誉感的激发下,会更加有效地合作,努力完成之前的各个任务,这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是十分有益的。

(3)阵地承包:班级的图书角、板報栏、绿化角、展示栏等由小组承包,从方案设计到实践布置都由小组成员一手策划,还包括日常的更新和维护。由于是自己小组承包的“一亩三分地”,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更高了,心更齐了。

2.明确角色分工,建立夺分机制

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需耐心地帮助学生完成若干的前期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相当重要,那就是指导学生完成角色分工。

(1)组长与核心成员

组长(行政组长、学科组长),建议选择能力中等的学生担任,主要基于以下考量:能干、强势的孩子通常不用培养,已经具有领导管理的才干,所以请其担任核心成员来辅助组长,既是为了向其“借力”,帮助教师培养新的领导者,同时也能确保同组成员不因其太过强势而难以发表独立见解,发展也不会受抑制。

(2)板书设计师和时间掌控员

板书设计师最初可以让学生推荐组内书写漂亮的“熟手”担任,之后可鼓励每组栽培“新手”。实践证明,此举对于原本不重视书写或缺乏书写自信的孩子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时间掌控员看似普通,实则相当重要,每个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都迫切需要一名灵活机智的成员来替全组掌控时间,否则可能会出现小组交流拖拉、小组展示拖拉等,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3)发言人与夺分制

每个课堂,都会坐着一些沉默寡言的学困生,如何照顾他们,如何帮助他们共同成长,是牧式课堂始终关注的。但仅凭教师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所以为了确保人人都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得向学生借力。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夺分制的设计就为这些发言人提供了升值的空间,如一旦你们组的学困生能成为发言人,小组就能获得双倍积分。所以原本被每个小组视为累赘的学困生,瞬间身价倍增。当然,每组孩子在合作中渐渐地产生战友般的深厚情谊时,孩子们的思想境界也会由“追求利益世界”升华为“追求精神世界”。

3.重视师生点评,引导学生前进的方向

在汉语中,先生与学生,都含有一个“生”字。“生,生长也。”一个“生”注定了先生和学生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有着同生共长的缘分。一个师生关系平等且能共同生长的课堂,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课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正如学生容易关注“教”的质量而忽视“学”的质量一样,有些教师也会只关注小组展示的质量,而忽略了师生点评的质量。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止步不前。而有质量的师生点评,不仅是各合作小组不断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灯塔,还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冲刺与挑战力度的点睛之笔。

(1)学生点评的内容以评价其他小组展示为主,不能说意见,可以提建议。同时也可以借此回应展示小组提出的问题,或合理的建议,或必要的补充……点评不是为了挑刺,不是为了贬低别人而抬高自己,而是为了真诚地帮助别的小组发现问题,改进展示,所以在提出建议前必须先指出对方进步的地方,或者是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这是为了磨炼点评者的思辨力与学习力。

(2)牧式课堂学生唱主角,那教师在牧式课堂中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角色一:智慧的外援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组内交流的环节,教师需要随时待命,等待各个合作小组的召唤。有的组因为遭遇逻辑串联的问题,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有的组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需要教师出面调停;有的组面临两种展示的思路,需要教师帮助抉择……

角色二:沉着的谋士

在合作学习的展示环节,教师需“进驻”合作展示组,坐在小老师的空位上,成为这个展示组的临时成员,担当谋士的角色。在展示的过程中,每个组都可能会出现一些难以应付的意外。如有的小组成员,因为一时紧张突然一言不发;有的学生因能力问题向大家传递了一个完全错误的信息,但小组成员不知该如何及时补救……

角色三:公正的裁判

在师生点评环节,教师需要担当裁判的角色。而这个环节是学生从合作的状态中慢慢回归自我,所以这是帮助学生将集体化知识转化为个人认知,将学生学习、合作的经历发酵为经验的最佳场域。教师须充分体现裁判的公正性;须与学生约定,点评的内容不与他人重复;须明确评价标准,为学生记录点评分;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彼此欣赏,学会借力,学会反思。评价的目的在于诊断与改进,要能给更多人以启发。

三、牧式课堂——探索师生的“共同未知”

牧式课堂鼓励师生在认识、辨析中发现问题,并借助“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来解决问题。同时也深知,牧式课堂不是仅凭教师个人的能力来创造的,而是要靠课堂中所有学习参与者的集体智慧累积起来的。

1.好奇未知

牧式课堂相信好奇是学习的开端。环顾我们身边的课堂,不难发现,为了教学效率,放弃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了师道尊严,阻止了学生有思维价值的插嘴;为了分数,以复习为名强化训练……从而将好奇彻底地赶离了课堂。倘若教师每天都能心怀好奇地走进课堂,今天孩子们又会和我分享什么样的新发现呢?课堂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问题,有头脑却不会解决问题,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老师不会好奇,学生也会失去学习和创造的激情,于是师生永远都无法邂逅惊喜。

2.思想自由

“自主与自由,意味着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事情做出决定,意味着我们把培养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能力作为目标追求,意味着我们重视自由——责任精神的扬尘,意味着我们对奴性人格的彻底放弃,对转制性格的全面颠覆。”肖川博士书中的这段话便是对牧学园孩子们的最好注解。

3.权威质疑

(1)关于学科整体性的问题

我们从前中科大朱清时教授的演讲词中找到了诠释:“我国的教学制度仍是以教师为中心,这与知识大爆炸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牺牲知识的完整性为代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的精神并不相符。”

(2)关于教学效率的问题

必须承认,在小组合作学习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效率会给老师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对此,佐藤学教授在书中为我们做了充分的理论分析,我们也根据实践经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两条策略:其一,在小组合作教学时,借助定时器和时间掌控员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其二,每个单元确定两篇教材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其他教材的教学进度适当加快,确保小组合作的教学时间。待学生过了磨合期,这一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牧式课堂,会顺应自然生长的法则,必将会在不断地质疑与好奇中与学生共同成长,牧学园的师生将永远在未知的路上,边探索,边发现……

猜你喜欢

神态动作
怎样描写人物的神态
神态描写有妙用
下一个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让动作“活”起来
怎样写好人物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