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作品中“翻译官”形象的虚构与真实

2018-12-19王炎强

英语学习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译员口译抗战

王炎强

从抗战剧中日本“太君”的汉奸翻译官到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翻译风波》,再到两年前热播的《亲爱的翻译官》,影视作品从另外一个视角展现了翻译职业的形象,让更多的人窥见了翻译职业的侧影。影视中的译员形象一方面使人们更加关注翻译这个特殊职业,另一方面也引发了对译员职业角色的讨论。出于艺术考量,影视作品中译员形象的表现及评价标准与口译职业的实践要求有很大区别,荧屏上的译员形象与实际生活中的翻译工作者不尽相同,但正因为如此,影视作品中的翻译形象可以为我们研究译者角色提供新的资源和不同的视角。

说起翻译官,我对小时候的经典电影《小兵张嘎》中的胖翻译印象最深刻。“别说吃你几个烂西瓜,老子在城里吃馆子也不问价。”这句堪称经典的台词成了人们的共同记忆。胖翻译的扮演者王澍可以算是中国译制电影界的元老之一,他原本就是俄语翻译出身。和其他抗战剧中头戴瓜皮帽、半汉半倭的所谓“翻译官”一样,绝大多数“汉奸翻译官”都是日本战时的宣传人员,其职能与功用和军事通译相去甚远。他们的主要工作不是翻译,而是宣扬日本军国主义的花言巧语。其实日本在侵华战争时没有招募过中国籍的从军翻译官,所有的从军翻译官都是日本人出身。日本陆军不用中国人当翻译的原因很简单,因被日本陆海军防谍规定所限,外国人不得出入日本军队营地、驻地、军事机关、边防要塞及军工厂、警察署、通信铁路、贮藏设施等与军队相关的地点。仅这一条便拒中国籍翻译官于门外。当然也有例外,李宗仁就提到过一个为抗战作过贡献的翻译官—— 来自大连的何益之,不过现在大家都叫他夏文运。他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法律系,属于高级翻译官,在日军华南各机关总部任职。在那个风云变幻、国家遭受磨难的年代,夏文运委曲求全,深入敌寇之中,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亲爱的翻译官》的剧情背景依托高级翻译学院,把最近几年热门的高翻院置于公众的目光之下。剧中家阳给乔菲的魔鬼训练要求她一边数楼梯台阶一边跟读,这还算是同传训练的常用方法,但听完录音又吩咐她去买咖啡,说以此来训练她分配注意力,这就有些像是为了情节发展而硬加上的了,和口译里的注意力分配没有任何关系。剧中所强调的高翻院实习期间不可以在外做兼职的规定有其现实依据,但因为一次翻译错误就要开除某个实习生就有些不符合实际情況了。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高级的译者也不敢说从来没有犯过错误。还有一集讲了乔菲的心理障碍,她看到会场的椅子就无法同传,后来经过专门的训练才逐渐克服。同传工作要求高、压力大,译员容易产生紧张情绪,但是职业口译员应该交传、同传都能够胜任,而且有时现场的紧张感在交传中更大。按理说既然乔菲有丰富的交传经验,就会经常面对会议室的环境,不应该对大会环境有心理障碍。

当然,影视中所有的情节都服务于故事的发展,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影视作品中对翻译工作者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译员形象,但在反映部分现实之外又融入了编剧虚构的情节,二者之间的差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译员口译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会议口译中译员的译前准备研究——一项基于上海译员的问卷调查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论机器翻译时代人工译员与机器译员的共轭相生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
译员与翻译企业的劳资关系及其和谐发展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