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三个理由
2018-12-19罗振宇
罗振宇
我提出3个理由,来支撑我为什么长期看好中国经济。
第一个理由,全世界的大国崛起分成两种模式,一种叫创新主导的崛起,一种叫规模主导的崛起。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有一些人口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它的创新力很强,做出了技術、制度各个层面的创新,所以会崛起。但是别忘了,旁边会有一些“大胖子”国家,它人口规模比较大,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不见得要创新。这个大胖子就蹲在旁边看瘦子在做什么,一旦学会了,这种创新他拿来就用,凭借人口规模,照样可以崛起。
在人类历史上,后一种崛起模式其实是非常多的,美国、苏联刚开始的时候都是这样。我们中国,过去30多年也是蹲在西方旁边看。我们聪明,很快就学会了。
就像我的很多创新,大家以为是我独创,其实不是,都是我从书里看来的。只是我勤奋,我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于是我形成了一种规模主导的崛起。我每个星期都做节目,而发明这种创新思想的人却未必每个星期都搞做出来,这就是一个胖子的优势。
有人可能会说,中国经济没有出息,过去30多年发展的那个经济模式傻、大、黑、粗,没有创新,跟日本、美国比多丢人啊。这种想法太幼稚。经济发展方面的创新,当然是拿来就用。
还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正中美国人下怀吗?美国人经常说我们中国人侵犯他们的知识产权。
你别搞错了,人类的大量创新都是没有知识产权的。举个例子,麦当劳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店,它做它的生意,它的品牌我们也不去侵犯;但是中国所有做餐饮的人,尤其是做连锁餐饮的人,一看还有这么一种玩法,店面是这么装修的,经营策略是这样子的,自然他就学去了。这么多年来,那些世界500强在中国开分部,培训了大量的职场人士,我们一看,原来办公室是这样管理的,市场营销是这样作规划的。大量东西没有知识产权,我们就都学来了,这就是规模主导的崛起。
我的第二个理由是,规模本身就是优势。很多人说,中国经济现在不行了,因为基数太大,所以这个发展速度势必要降下去。这固然也是一个观察的角度,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基数太大反而是个优势,有的时候胖子能玩的游戏,小个子是玩不了的。比如瑞士,即使它造的表能卖给全世界每一个人,它的经济不也就是那个规模嘛。
中国经济到了这么大体量的时候,就能玩出很多花样来,而西方经济就没法玩。比如说中国的电商、服务业,正是因为中国人收入差距大。你到美国住几个月就知道了,它的服务业是远不如中国的。因为它在特定地区的人口总量、它的聚居人口规模没有中国这么大。
有人跟我打过一个比方,他说经营企业有3种玩法:
第一种玩法叫从0到1,就是创意型的企业,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生意我突然干出来了。
第二种玩法是从1到10。中国共产党当年打解放战争的时候,打的就是从1到10的战役。就是我现在不如你,所以我派任何一支部队出去,比如有100个人,一定要拎回对方120个脑袋,每场仗都不能输。
第三种玩法是从10到100的战争,就是你自己的体量极大,所以你的玩法就变得非常多。举例来说,如果让指挥解放战争的那些将领到太平洋战场上去指挥中途岛战役就不行了,因为大胖子与小瘦子打仗时,算账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美国当年和日本打的时候,它就是个大胖子,日本损失一艘航母,美国也损失一艘,美国就赚了,因为它胖嘛。
商业竞争也是这样。有一些大公司就是因为它“胖”,所以玩法就可以不一样。比如说微软,这家公司已经多年不创新了,跟谷歌、脸书比都好Low的。但是微软的盈利状况非常好,所以它就是可以不下牌桌。只要有现金流支持,动不动就可以打一仗。输了就再来一局,只要不下牌桌,它永远还有机会。
比如2015年微软推出的Surface,这个产品其实是失败的,但是一局一局玩下去,新一代产品的评价就还不错。这是胖子的玩法,在一定规模产生之后,它的玩法变得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的创新空间是那些小规模的经济体没法比的。
第三个理由就是,中国经济这30年来走对路了。比如说我们的邻国印度,经常看我们中国心里不服,觉得他们在软件业、互联网界也很牛。但是根据经济学家徐滇庆先生的研究,印度走错路了,虽然它的某些特定产业非常好,在全球市场上远超过中国,但又怎样?它的产业发展路径没有卷入大量的人口。比如有“印度硅谷”之称的班加罗尔,它的核心区跟美国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一墙之外可能就是贫民窟,大量人口没有卷入到全球的分工当中。
摘自《罗辑思维:中国为什么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