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绣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2018-12-19陈思羽

西部皮革 2018年22期
关键词:湘绣绣品针法

陈思羽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1 湘绣的溯源

1.1 商业化起源

“湘绣”这一名词是在清朝末年正式提出的。起初湘绣是模仿苏绣而出现的,直到掺针法的出现,通过传承人胡莲仙的发展创新,使湘绣具有简朴清新的风格后,湘绣才从自产自足的模式逐渐转变为商品化生产。

“长沙光绪末年,湘绣盛行,庄内雇佣专业绣工,超越苏绣,已不沿用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1898年,专门产销湘绣的吴彩霞绣庄的出现,标志着湘绣正式走上了商品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湘绣进入全面商品化发展时期。在1933年到 1937期间,湘绣达到全盛。

1.2 历史溯源

湖南民间刺绣的不断发展从而形成湘绣,长沙烈士公园楚墓发掘的战国刺绣残片和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批汉绣珍品都具有浓厚的湘楚文化特征,其清晰地向我们展现了两千多年前湘楚地区刺绣艺术发展的盛况。工艺上,以铺绒、辫子股针法为主;色线上,以朱红、绛红、藏蓝等为主色调,既华丽又色彩饱满,技艺水平之高也为今人所折服。湘绣的历史渊源就是这种具有本土色彩的刺绣艺术。

1.3 地理溯源

早年间,长沙地区的妇女普遍都会刺绣,但只限于自绣自用。贫苦的妇女们绣制一些实用且美观的物品如鞋面、枕头、手帕等,以此来美化生活。而市场形态下的湘绣最早产生在长沙县沙坪袁家冲。

魏氏是现代湘绣的创始人与奠基者。因魏氏将成熟的技艺先后在长沙东乡的袁家坪及邻近的沙坪传授给劳动妇女,后又遍及长沙西乡的渔湾市、荣湾镇、三矾一带,使这些地方成为湘绣生产的中心地带。

1.4 文化溯源

现代湘绣在图案设计、针法和技艺上,与楚汉刺绣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在地理环境、文化格局以及精气风貌等方面,二者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种文化上的联系使得楚汉刺绣在2000余年后,其艺术风格仍然得以延续和发展。

2 湘绣的元素特征与文化底蕴

2.1 湘绣的元素特征

2.1.1 湘绣图形元素

在“四大名绣”中,湘绣以写实而著称,其绣品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在题材上,其多以狮虎兽为主,这种活灵活现的真实感是体现湘绣针法的一种技艺美。

2.1.2 湘绣物质元素

湘绣之所以所具有的强烈写实风格,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其色彩的鲜明性和材质的细腻性。根据需求不同的绣品颜色应用到包装中,增加了视觉冲击力,同时提高了包装的设计感。

湖南是个有着多个少数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独特的刺绣风格也是湘绣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湘绣中的不同配色方式通过华丽材质的呈现让其具有湖南本土独有的地域性配色特点和其独特的视觉效果。

2.2 湘绣文化

湘绣发展成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究其原因,它以楚汉、湖湘文化为底蕴,以民间刺绣为基础,汲取粤绣和苏绣的精髓,并在发展过程中,慢慢成为以中国画为核心典范的高雅绣品。

2.2.1 楚汉文化与湘绣

我国刺绣历史从湖南长沙三号木廓楚墓出土与江陵出土的楚绣考算来看,其历史已经非常久远。这些出土的楚绣多以祈福、巫术、图腾等为题材,显示出当时民众的神灵崇拜的思想,展现出了浓厚的楚地文明与浪漫主义特色。

而楚国文化和汉代文化是一脉相承,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彰显了连续性和继承性。由此可以看出,楚地文化对汉代有着深远的影响,楚地刺绣更是直接延续到汉代,从1972年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刺绣品种看,长寿秀、乘云绣(图1)及信期绣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绣品,这些绣品全面展示出楚汉相承、奔放而浪漫的艺术特色,综合出土的楚绣和汉代绣品,他们都显示出共同的湘楚文化元素及其鲜明特征。

图1 乘云绣片

2.2.2 湖湘文化与湘绣

湘绣作为湖湘文化一份子,湖湘文化对其的影响则是毋庸置疑的.湘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掺针体系的发明奠定了湘绣文化的独特针法体系。此后创造的毛针绝世针法,更是为狮虎题材刺绣真实性的表现的创造了条件,从而催生出双面异绣,而且针法更是推陈出新。

湘绣艺术的核心是湘地文化,其表现在湘绣艺术的各个方面,如在革命题材的湘绣绣品《毛泽东去安源》中,主席所表现出磅礴恢弘和领袖霸气(图2)。

图2 湘绣名品《毛泽东去安源》

2.2.3 湘地民间刺绣与湘绣

我国湖南民间历来有刺绣的传统,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市场化,湘绣得到快速发展。刺绣的大范围兴起极大提升了艺术品质和刺绣技法,其表现手段也变得多样化,湘绣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于是被市场确定了湘绣流派。

因为湖南民间刺绣具有的视觉性、宗教性、文化性及艺术性,所以极具装饰效果。其造型、针法和风格,都为民间刺绣市场开拓了灵感源泉。其次,湘绣在所属的湖南民间刺绣文化中,具有针法多样、题材多变、品类繁多的特点。这些特点由湖南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多样的民俗而决定,各民族利用其独有的材料,绣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作品。

由此看出,无论是吉祥祈福,抑或宗教巫术类的刺绣题材,都体现出了湖南民间刺绣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体现出本土民族的创新理念,映射出居民自然朴实的审美。这些内在的创新思维和外在的技艺创作影响着湘绣的发展。

3 湘绣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3.1 湘绣工艺的传承运用现状

就湘绣传承而言,湘绣学习起来比较复杂,受众较小,传承有一定困难。首先,精通湘绣技艺的师傅年龄不断增长,但传承人少;其次,湘绣多以师徒相受形式传承,继承和教授方式没有固定的程序;再次,大众对于湘绣的认知度少,规模小;没有专门的技艺传承秩序,使精华在传承过程中失传;最后,除了湘绣自身的传承有一定难度难度,随着工业技术的湘绣作品出现,手工湘绣失去了一部分市场。而在工艺市场,因利益因素,劣质的湘绣作品进入市场,精品湘绣受到低廉的价格冲击,使湘绣在工艺品市场深受打击。机绣湘绣制作效率高,且没有高额的人工成本,在价格和时间上占据有利优势,冲击了整个手工刺绣行业。

国家在对传承文化的保护中,明确提出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除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整个社会都应有所行动,对湘绣进行保护、传承和弘扬,这是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存亡问题。我们在保护湘绣的同时,开发利用湘绣的价值,将湘绣与时尚的现代文化相结合,是湘绣传承和发展未来之路。

3.2 湘绣在纺织品设计中的应用及分类

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湘绣纺织品主要分四个类别:

(1)婚嫁祝寿等特殊场合的绣品。这一类绣品的湘绣制作精美,能体现婚嫁场合尊贵和气派。常在以大红为主基调的被面、枕套、床罩等,甚至是礼袋,都用湘绣装饰。在题材方面,选取龙凤吉祥、麒麟送子等吉祥图案,寓意着如意吉祥,富贵绵长。

(2)日常用品类绣品。湘绣日常用品主要有扇套、桌围、被面、枕套等。湘绣纺织品营造的家居空间,既充满文化艺术氛围,又能给人审美的愉悦感,因此得到了更多青睐。但日常用品类绣品的发展现状并不是十分理想,让湘绣制品的产品附加值得到市场认可,设计更富创意的湘绣日常用品,是湘绣未来发展的方向之一。

(3)宗教用品类。这类绣品多见于寺庙之中,人们从古至今的神灵崇拜思想,使湘绣在低谷期,大量宗教类湘绣绣品仍被使用。因此宗教对于湘绣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宗教主题的类湘绣丰富,使用材质种类丰富,色彩对比强烈,以红、黄、绿为主,图案纹样多变。

(4)艺术收藏类。对充满历史记忆的湘绣作品进行收藏,让沉寂在岁月中的艺术光彩重现,对湘绣作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收藏类的湘绣品小到绣片,大到屏风、壁挂等,都能作为湘绣爱好者的收藏品。

4 总结

在国际市场的高档装饰品中,苏绣就占了80%,湘绣仅占5%;而在国内,苏绣占有了60%的市场,湘绣却只占有30%,这是湘绣现在所处的尴尬处境。所以作为传统技艺的湘绣,在传承与发展中及时创新与转变,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迫在眉睫。

首先,以传统文化赋予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设计一件优秀作品,离不开文化的基色。湘绣作为优秀的传统刺绣工艺,要被市场所接受,不光要结合现代的时尚元素,还要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样的湘绣才能体现出更高的自身价值。

其次,与其他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创新的理念更加丰富。中华民族有着多元化的传统技艺,如扎染蓝染,瓷器、皮影、脸谱等,它们自身都有着独特的特色与魅力。同时,外来的技艺理念,如西方建筑、绘画等,都可以为湘绣作品的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使其创新方向更加的多元化。

然后,巧妙运用现代元素,适应现代文化审美需求。湘绣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却极少正视现代的市场需求,绣制繁复且成本高,使湘绣不能进入大众生活,其价值无法展现,普通大众对湘绣的认识仍停留在装饰层面。因此,湘绣必须紧跟时代潮流、适合当下。

最后,满足个性化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生活。湘绣因纯手工的特性,所以每件湘绣作品都具有独特性,这与市场上的个性化需求相符合。随着消费者不断尝试私人定制,并用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因此,定制的湘绣:如以服饰、纺织用品为载体,使湘绣进入大众生活。

猜你喜欢

湘绣绣品针法
“非遗×N”活态传承商业模式探索
——以湘绣为例
湘绣艺术在儿童玩具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非遗传承+创意文化”视域下的现代湘绣设计创新分析
非遗传承视角下湘绣设计的创新研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