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蕙质兰心
——清代服饰中的人文观

2018-12-19武雅文王羿

西部皮革 2018年22期
关键词:缂丝针法兰花

武雅文,王羿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00)

1 兰花的人文价值

清代服饰中的纹样讲究的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准则。因为中国人善于在一花一草之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正是这种自古就存在的思维模式让兰花脱离了本来形体而升华出了人们对人格的象征和暗喻,并且把它们应用在清代的服装装饰中。兰花既可以指女子蕙质兰心、气质如兰,也可以指男子温文尔雅、淡泊名利。文章中提到的兰花为“今兰”,今兰指宋代流行的兰,即今之兰科兰属兰花,原产于我国,主要包括春兰、蕙兰、建兰和墨兰,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国兰”[1]。

兰花之所以在清代的时候仍然倍受欢迎是因为兰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宋代的时候,养兰、赏兰之风就很盛行,而画兰、咏兰也随之出现[2],到了清代的时候,画兰、咏兰之人也逐渐增多,兰花的文化地位在清代的到了提升和巩固。通过对自然中兰花的描绘,来表现画者的主观的感受和想法。以笔墨为媒介,在画兰花的媒介中表达着兰花的质地,表达形象,寄托情感[3]。其中写兰画兰最著名的是清代的郑板桥,他也非常喜欢种植兰花,他甚至从兰花之中领悟出人生哲理。郑板桥写到“兰花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碗,不如留与伴烟霞。”可见他深刻的感受到了兰花本身的气节,咏叹兰花的清高孤傲。除了郑板桥这些文人,很多清代的普通人也爱兰,兰花所象征的蕙质兰心、温文尔雅、淡泊名利和与世无争等特点都已经深入人心。兰花所象征的高尚的品格也正是文人墨客们所追求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无论政道多么艰难,古代文人也会想退隐山中,维持自己的品格。但是积极向上的精神又使的他们不愿意放弃追逐高远的目标,这种行为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和道家精神的体现,儒道双修正是文人对于自己行为的准则和依赖。

2 清代服饰上兰花纹样的装饰技法

从缝制服装的面料来看,可以分为刺绣面料和织造面料,不同的兰花形象在不同的工艺下会有不同的样貌特征。

2.1 刺绣

清代是我国的刺绣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刺绣运用之广,针法之妙,绣工之精巧,为历代所不及[4]。明代时候的人们就可以刺绣非常精美的艺术品,逐渐产生了“四大名绣”:苏绣、粤绣、湘绣、蜀绣。雨后春笋般的清代地方性绣都树立了自己的风格,争奇斗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使得兰花纹样图案细腻、色彩高雅、针法不一,不同的肌理、不同形态的兰花纹样跃然布上。

2.1.1 按照地域分类

兰花纹样作为一种吉祥纹样,在清代的刺绣题材中极为常见,兰花纹样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态。苏绣,经过了长期的历史发展后形成了图案秀丽、线条明快、色彩和谐、绣工精细的风格。当时的兰花纹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纳纱,纳纱是苏绣的一种,它的特征是以素纱为绣底,按孔起针,落针显现出花纹,针法简单。纳纱绣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靠色线来变换晕色,从而凸显出纹饰的立体感。

图1

图1中的白色纳纱绣兰花的刺绣面积虽小,但是其花头、叶子分别使用了多种蓝色、绿色,色彩协调、温文尔雅。方格纱的空眼整齐、形态准确,让兰花纹样多了一份可爱之感。

2.1.2 按照针法分类

清代是我国的刺绣艺术的鼎盛时期,当时刺绣的针法之妙、绣工之精巧是历代所不及。刺绣的针法多种多样,所以笔者在这里例举处常用的几种按照针法的不同来命名的刺绣法,如平针绣、打籽绣、拉锁绣、盘金绣、平金绣等等。

下图中的兰花采用了拉锁绣的针法,拉锁绣是传统刺绣的一种,形态像拉锁,和打籽绣有点类似,绣品也会更加结实耐用,图2中拉锁绣的兰花纹样的叶子修长、变色整齐,又因为其凹凸的质感使其更有视觉表现力,它和下文将提到的打籽绣比起来,兰花的花叶更具有顺畅的线条感。

图2

打籽绣是传统刺绣之一,是从较早的锁绣绣法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刺绣的时候针从面料的背面向正面刺上来以后,再将针尖在丝线底脚卷上两转,绕成颗粒状的圈,绣成一针,也就是一粒“籽”,因而得名。打籽绣绣好后的花纹像很多小珍珠,事实上是有很多的小圆点组成的。打籽绣刺绣而成的兰花纹样颗粒饱满,更能体现出质感和立体感。比起拉锁绣,这样的兰花形象少了一些顺畅的线条,反而多了一些的圆润可爱。

盘金绣也是中国刺绣传统针法,主要运用于苏绣之中。这种绣法是平金绣的简化,一般以双金为主,由于线条的方向按照样式盘旋,所以才叫做盘金绣。盘金绣简洁的线条感使的兰花纹样少了五彩斑斓之色,多了简洁富贵之气。

2.1.3 按照颜色分类

清代刺绣的用色之多、用色之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代。这个时期的颜色艳而不俗、浓而不重、繁而不乱。这是历朝历代工艺师的劳动成果,不同配色习惯下的兰花纹样在清代服饰中也有了不一样的性格色彩,按照当时刺绣的颜色我们可以分为五彩绣、三蓝绣、墨绣等等。

三蓝绣经常见于清代汉族服饰,也叫做“全三蓝”,三蓝绣的颜色清新雅致,深受中国古代的青花的影响。按照绣线的颜色来命名的还有“三绿”、“三红”、“三黄”、“墨绣”,三蓝绣多用于绣制装饰袍服下摆处的云纹、裙装阑干上的花纹,因其色调和谐、针法一致而呈现出淡雅清丽的风范[5]。

2.2 织造

清代服饰中除了单独刺绣兰花纹样,也会在面料织造的过程中直接织造成型,清朝时,据《大清会典》记载,江南三织造每年除织造缎、绸、绢、布、绒无定数 外,江宁(南京)织造局又织造神帛、诰欶和采缯。苏州织造府织造龙衣采帛、锦、缎、纱、绸、绢、布、棉甲等。杭州制造局织造贡缎、宁绸、奉先帛、礼神帛等。可见清代的织造技术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清代服饰中的兰花纹样也因此而大放光彩。文中我们把织物划分为绸纱缎锦、缂丝、妆花、漳绒等来分别举例研究。

2.2.1 绸、纱、缎、锦。清代的《蚕桑萃编》记载的绸有20种,但是绸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汉唐时期已经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各国。

图3图4

缎纹组织是互相参差的长浮经组织,缎的表面匀细、光滑、手感柔软。图3是清代紫红色暗花缎女袄,仔细观察可以看到衣身上面兰花皮球花纹样,缎织物是比较厚、平滑且有光泽的丝织品,相比较提花绸上的兰花纹样,图4中暗花缎上的兰花更加的厚重、立体一些。

2.2.2 缂丝。缂丝流行于隋唐,在宋代得到繁荣,别名“刻丝”、“刻色”等等,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丝织品种,缂丝属于平纹挑织物,织物的表面细腻腻而丝滑,花纹平细,不凸起在面料表面。缂丝的工艺复杂,以本色的生丝做经线,彩色的熟丝做纬线,色与色之间有些断痕,别具一格的工艺让缂丝不同于其他“通经通纬”织物,有“承空观之如雕镂之像”和“正反如一”这两大特色[6]。清代服饰中的兰花纹样也经常在缂丝织物上出现,图5中是石青地缂丝金墩兰纹挽袖女褂,衣身上的墩兰用的是缂金银法,墩兰的灰色花瓣以及兰根处用银线,兰叶处用金线,这种技法技术要求很高,在墩兰花瓣的边缘采用了蓝色丝线勾勒出兰花的边缘,起到了分清界限的作用,远看兰花如同蓝色一般。这种在纹样边缘勾勒另一种颜色用来区分边界线的工艺叫做“构缂”,多种缂丝工艺所缂的兰花簇形态婀娜,表面平滑细腻,颜色层次分明,缂丝面料的清透奢贵更是凸显了缂丝兰花的飘逸之感,这是厚重、不通透的面料所没有的兰花纹样质感。

图5

2.2.3 妆花。妆花织物是明代以来江宁地区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它的色彩华丽,图案丰富多样、质地多样,妆花在织造的时候采用了各种色彩的纬绒做挖花盘织,所以妆花的配色非常自由多变,并且不论经纬都可以随意配色,下图6是大红色云龙纹妆花绸女袍,配色自由,颜色丰富变化,妆花织物上面的兰花纹样,它的形态比起刺绣的兰花来说,颜色更富有变化性,连兰花花头的尖部也可以在小小的范围内表现的灵活自然。

图6

2.2.4 漳绒。漳绒,是传统的丝织品之一,要使用绒机来做编织。相比其他织物,漳绒的织造工艺中增加了起绒、割绒装置,即在丝织平织木机中加入起绒杆[7]。织好的漳绒表面是绒圈,按照图案的需要,将花纹部分的绒圈割断,使之与未割断的绒圈构成花纹。图案被割断绒之后,会因为丝质的反光效果不同而彰显出立体感。

2.2.5 手绘。在清代的服饰中,经常可以见到染色、绘画来辅助刺绣,一般我们称这种手法是“手绘”,手绘的工艺经常与织造工艺一起使用,或者单独使用。下图7的墩兰就是缂丝兰花,并且用黑色准确的勾勒轮廓,使的浅色的花头和叶子与黄色的面料有了明显的分割线,形象更加清晰可见。

图7

结语

清代服饰中的兰花纹样的形象繁多、工艺丰富,并不仅仅是因为清代的纺织业发达,也是因为兰花本身在当时人们心中的高尚地位。无论是绣兰花之人还是穿戴兰花之人,都从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美好品德的向往,而这种美好的向往是在民族心理下产生的精神信仰,这种精神信仰代代流传,产生了民族文化认同感、成为一种意义符号。兰花是历史积淀而形成美好事物,蕙质兰心、气质如兰、温文尔雅、和淡泊名利的象征意义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积淀在国人心中的民族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缂丝针法兰花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缂丝之美,从皇室走入民间
南通缂丝将经纬织入生活
兰花
兰花鉴赏
宋代缂丝的色彩符号与审美意趣
焱鼎—KE演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我爱你兰花
寂寞的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