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字洞遗址发现、研究、保护利用工作
2018-12-19徐繁
徐 繁
作者单位:繁昌县文物管理局
2018年是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20年来,在人字洞遗址发现、发掘研究,以及遗址保护利用等方面倾注了众多科学研究人员和保护管理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真实反映了繁昌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重要历程。多年来,在配合发掘工作基础上,做好遗址保护,特别是如何利用这篇大文章,得到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专家的指导与帮助,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人字洞遗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作为人字洞遗址发现和发掘参与者之一,能够遇上历史机遇的重大科学发现,实感庆幸和骄傲,回想当年发掘和保护过程的点点滴滴,荣誉、喜悦、困惑、疲顿交错在一起,终身难忘。2008年成功举办人字洞1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后,2018年又将举办人字洞2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这是对人字洞遗址重要发现的又一次阶段性总结,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人字洞遗址会成为早更新世早期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研究的重要场所和活动基地。现将20年来有关经历收录成文,以示纪念。
调查发现
人字洞遗址发现不是偶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因发现中新世动物化石,安徽省博物馆郑龙亭、李治益前往调查。1995年5月份,人字洞遗址1号塘口在开采石料过程中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接到孙村镇政府电话,当时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的笔者等人立即赶到采石场调查。时任红花山水泥厂采石车间主任俞乃平非常有心,认为在山上缝隙中出现大量骨头肯定不同寻常,有心将流散到工人手中的化石收集到办公室集中进行保管,并及时向镇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办公室墙角处堆放的几袋动物化石,石化程度很高,时代应该很久远,随后将化石全部带到县博物馆收藏。在向安徽省文物局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汇报后一个星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房迎三先生来到现场进行调查,认为采石场发现化石属于一般动物化石地点,未提任何保护性意见。在此后的几天里,房迎三先生在文物管理所同志陪同下到荻港、新港等地发现的几处旧石器地点进行调查和考察。
1998年5月2日,时任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的笔者接到时任安徽省博物馆馆长胡欣民先生电话,告知周日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金昌柱博士和郑龙亭副研究员要来繁昌调查动物化石地点,请予协助配合。5月3日下午,笔者在办公室接待了金昌柱和郑龙亭一行,听完来意后到三楼标本室观看了1995年出土的化石标本,一组乳齿象臼齿化石引起了金昌柱先生的注意,金昌柱先生兴趣很高,认为时代很老,属于早更新世早期,决定明天到现场调查。4日上午,繁昌报社总编冯健先生安排车辆并亲自陪同前往孙村镇红花山水泥厂采石场调查。时隔三年,采石场采石面已向内开采了20多米,现场剖面上随处可见动物化石。开采剖面几乎呈90度,为了采集化石标本,金昌柱和郑龙亭不顾安危,腰间系上安全绳,爬上陡坡,分层采集了大量化石标本,金昌柱先生认为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点,有进一步做工作的必要,当晚决定留宿孙村镇继续调查。5日下午,两位专家在现场发现了灵长类原黄狒等一批化石,金昌柱先生异常高兴,立即向北京的首席科学家邱占祥先生进行了汇报。花甲之年的邱占祥先生7日乘飞机从北京到合肥,不休息立即又坐车3个小时赶到现场,时近黄昏。邱先生在听取金昌柱工作情况汇报后,不顾疲倦爬上坡仔细观察剖面动物化石分布情况,首席科学家的敬业精神令在场的省、县、镇陪同领导敬佩和感动,邱先生对于这一发现给于高度评价,决定将这处地点作为攀登计划重点项目继续开展工作。人字洞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由此拉开了隆重的序幕。
研究与保护
人字洞遗址的重要发现,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发掘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外学者纷至沓来,到人字洞遗址进行考察和开展学术交流。作为县级文物管理部门,一方面派员参加发掘工作,一方面要做好发掘后勤保障服务工作,协调有关部门,确保发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将遗址保护存在的问题向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进行汇报,引起县领导高度重视与关注,要求县文化文物部门与孙村镇党委、政府一道商定人字洞遗址保护措施。
邱占祥院士(中)、刘武博士(右)和笔者在孙村镇宏林旅社合影
当时采石场从南到北分布1至4号开采塘口,人字洞位于最南侧的1号塘口。开始是1号塘口封闭进行发掘,但紧邻2、3、4号塘口每天都要放炮炸石,每到放炮时间,所有发掘队员都要停止手中的工作到防炮棚躲避。遇到重要化石出土,队员舍不得离开,继续留在现场清理,金昌柱先生反复催促队员离开。有时金昌柱先生自己违反规定,不顾安危留在现场进行清理,回去后遭到队友们一致批评:“你是安徽课题组组长,一旦出事了咋办!”金先生憨厚地笑笑,承认错误,但总是屡教不改,屡改屡犯,晚饭期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为常态,一时成为笑谈。
民工在筛洗化石
隆隆放炮声,震耳欲聋,山体为之震动,碎石乱飞,对1号塘口的化石堆积及发掘队员造成很大威胁,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化石堆积随时有坍塌的危险。县领导听取情况汇报后,决定对红花山水泥厂采石场进行全面关停,此举造成200多位工人下岗,水泥厂因原料中断也面临停产困境,一些工人因此到省政府上访。为妥善解决文物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县、镇两级政府积极做好当地群众的宣传说服工作,强调人字洞遗址发现的科学价值和保护的重要意义。县政府同时召开部门协调会议,从距离人字洞10公里的地方重新批准石料开采场地,在确保文物安全和发掘工作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又维持了水泥厂的正常生产。当时的环境下,为了人字洞遗址发掘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舍弃经济增长,确保遗址安全,可以说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创举,也为2004年繁昌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时任县委书记缪学刚十分重视人字洞遗址保护工作,一天得知当天下午有暴雨,立即特批5000元专款用于购买雨布对人字洞遗址剖面进行覆盖保护,下午下班后还专程到现场检查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发现之初,孙村镇党委、政府拨专款40多万元修建了围墙和值班室。为改变镇区到人字洞崎岖不平的山路,镇党委发动全镇干部群众集资200多万元建成了水泥路面,发掘队员们也非常感动,纷纷集资支持,成为美谈。以上事例数不胜数,充分体现繁昌县各级领导对人字洞遗址发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
来人字洞遗址参加发掘工作的学者中,对我们印象很深的有许多,但印象最深的当属张森水先生,张森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先生初来人字洞时,不苟言笑,话语也不多,初见时让人产生敬畏之感。在发掘现场,先生仔细听取金昌柱先生发掘工作介绍,从不轻易发表意见和看法,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生待在采石场破旧厂房临时搭建的工作台上,不顾天气炎热和蚊虫叮咬,对发掘石制品和骨制品一件一件认真、细致观察和研究,当人工打制的石制品和骨制品可以定性后,这才露出笑容,给人感觉像变了个人似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为提高旧石器鉴定能力,先生晚上不休息,认真备课为发掘队员讲授旧石器专业知识。其后,还专程到县文物管理所为全体文物工作者授课,普及旧石器野外调查知识和注意事项。在繁昌期间,张森水先生与徐钦奇先生一道,带领文物所工作人员对繁昌长江岸边发现的旧石器地点逐一进行调查,先生们带着草帽,不顾高温炎热天气在野外调查点行走,对每处旧石器地点发现的旧石器现场进行讲解,为观察地层情况,先生常常自己爬上陡坡,其细致的工作作风令小辈们感动,从中感受到先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学到了很多知识。1999年6月7日下午,黄慰文先生到繁昌期间,对人字洞遗址发现的旧石器进行研究,认为非常重要,也专门到县文物管理所为全体工作人员讲解旧石器知识。2018年5月23日上午,我与金昌柱先生、徐钦奇先生等一行到北京天通苑东区看望生病在家的黄慰文先生,黄先生看到来自繁昌的同志,异常高兴,反复阐述人字洞遗址发现旧石器的重要性,嘱咐一定要将研究工作做好,关切之情难于言表。邱占祥、吴新智、高星等先生在繁期间也就古生物化石和古人类知识进行了宣传和讲解。
吴新智院士(左2)与发掘队员合影
人字洞遗址学术成果和重要性引起了许多著名学者的关注和参与。朱日祥院士、郭正堂院士参与人字洞发掘研究工作。刘东生院士、李吉均院士、朱清时院士、吕遵谔教授等一批知名学者到人字洞考察指导。此外,还有一批国外学者也参与研究。人字洞汇聚了世界的目光,成为研究我国第四纪早期的地质、生物事件、古人类进化,探讨古气候事件与哺乳动物扩散的耦合关系的一方热土。
张森水先生(左)在鉴定旧石器
朱日祥院士在人字洞现场考察
人字洞遗址的发现与发掘研究工作不仅仅推动了遗址本身保护工作,更是对繁昌文物工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张森水先生作为一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同时又是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在人字洞遗址发掘之初就针对遗址今后的发掘工作及保护利用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意见,要求提前做好国保单位申报基础性工作。此外,先生还多次到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进行实地考察,提出许多专业性保护意见。先生们与繁昌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在北京每当听说繁昌同志来所里,都要亲自安排时间接待,先生还多次带领繁昌县政府领导一行专程到国家文物局汇报,争取国家文物局领导重视和关心。期间,还陪同我们拜访贾兰坡院士,聆听贾兰坡院士对人字洞保护工作的意见,收益匪浅。2001年和2006年,繁昌窑遗址、皖南土墩墓群、人字洞遗址相继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不凝聚先生们的心血和汗水,繁昌人民永远铭记于心。
人字洞保护规划图纸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加快推进人字洞遗址公园建设
1999年9月,人字洞遗址被繁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在市委领导重视下,拨专款邀请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了保护专项规划。为处理裂隙产生的危害,邱先生从攀登专项课题经费中拨专款进行保护性加固。2004年10月,人字洞遗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文物保护单位。江南雨水丰沛,特别是每年6至7月梅雨季节,有时暴雨如注,对遗址造成安全危害,为加强对遗址的保护,副厅长兼文物局局长李修松多次到现场调研,拨专款建成了保护棚和防护罩,消除了雨季对遗址造成的安全隐患。2006年5月,人字洞遗址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人字洞遗址发现10周年,在金昌柱等先生倡议下,经过认真筹备,2008年5月26日至28日,在繁昌马仁山庄举办了人字洞遗址发现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100多位著名专家学者齐聚繁昌,对人字洞遗址重要发现开展了学术研讨,取得了重要成果。2011年,人字洞遗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拨专款实施安技防工程。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再次启动了保护规划和方案编制,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的《人字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完成。人字洞遗址文物本体抢险加固工程由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人字洞遗址景观及保护大棚设计方案由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制完成。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重视关心下,人字洞遗址发现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8年10月17日至19日再次在繁昌马仁山庄召开,这是人字洞遗址迎来的又一次科学盛会,此举将对人字洞遗址科学研究工作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