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岗村“改革英雄”如何寄语当下

2018-12-19

新传奇 2018年43期
关键词:沈浩大包干金昌

改革开放40年之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再次锁定人们目光。40年前,小岗18位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这18位庄稼汉也成为名震一时的“改革英雄”。40年后,这些“改革英雄”如何寄语当下?

改革开放40年之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再次锁定人们目光。40年前,小岗18位农民“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成为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这18位庄稼汉也成为名震一时的“改革英雄”。

40年后,18位带头人只剩下10位,多数已年逾古稀。谈起当年改革传奇,他们仍记忆犹新;说起当下深化改革,他们期盼热切。

严立华:老百姓盼望啥,改革就要瞄着啥

40年前,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年挣的工分只能分到百把斤粮食。有一年,小岗村民严立华午收就领了七斤半麦子。为了活命,他只好与村民们“扒”火车到外地讨饭。

饿怕了的小岗人心里明白,想吃饱饭,必须干天下人之不敢干:分户单干!为了不走漏风声,大家特地选了有前后两进房的严立华家,在里屋秘密商讨按下举世闻名的红手印。

次年,小岗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13.3万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

严立华家收了五六千斤稻谷、千把斤花生,高兴地一把扔了讨饭棍。“馒头米饭,十年没想到嘴,终于吃上了。还有钱养猪了,一两不卖,自己吃!”

随着腰包逐渐鼓起来,严立华开始扒草房盖瓦房,瓦房变平房再变楼房。前几年,他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和家人开办起“红手印农家菜馆”。在餐馆收银台后还摆放了生活用品货架,算是微型超市。

随着小岗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今年初老严和其他小岗村民一样,每人分得350元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的分红。形容起当前生活,他即兴说了句顺口溜:“上街不用跑,吃饭不烧草,夏天不扇扇,冬天不用烤。”

严立华称,冒着风险搞“大包干”,是为了能吃饱饭。群众盼啥,改革就应该改啥。这么多年,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就靠这一条。盼种地不交税,盼来了税费改革;盼看病养老不愁,盼来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盼土地流转不损害农民利益,盼来了土地确权……现在就盼着小岗变得更富更美,改革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2018年2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展示集体资产股份分红红包

严金昌:思想跟不上趟,就会成为改革绊脚石

在“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年代,严金昌曾因在房前屋后种几分地、养了几口猪,被连续批斗三四天。可对“大锅饭”丧失信心的小岗人,尽管分成“父子组”“兄弟组”,仍止不住“穷争饿吵”。不改变分配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再也不能这样干了!”小岗人决定打破思想旧框框,“闯一闯”。没想到这一闯,点燃了地火,改革如燎原之势席卷大江南北。

坐在“金昌食府”门前的沙发上,说起惊心动魄的往事,已75岁的严金昌双眼闪烁着光芒。

金昌食府是老严开的农家乐,每年收入十几万。前些年,他终于想通“土地流转”的好处,把当年冒着风险分得的30多亩田地都流转出去,和孩子们干起了三产:办农家乐、开超市、从事旅游服务……一家人不再“土里刨食”,有了多彩的职业,更多的收入。

严金昌称,“大包干”能成功,正是因为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后来,小岗人思想跟不上趟,发展就落后了。比如,搞土地流转时,包括我们这些“大包干”带头人在内的都反对过,总认为土地是命根子,不能动,万一把地弄没了弄荒了咋办?等看到村里成片的葡萄园、樱桃园带来增收,才明白规模经营对路。所以说,思想跟不上趟,就会成为改革绊脚石。今天的改革仍要吸取这个教训。

关友江:改革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

“队长吹哨吹破嘴,喊人干活跑断腿,跑了半天人半数,到了地里鬼混鬼。”谈起吃“大锅饭”时农民精神状态,曾是工分记录员的关友江说。

“大包干”极大调动了小岗人的生产积极性。再不用队长吹哨赶,他们天不亮就下地干活,为了抢粪当肥料,把牛棚都挤倒了。收的粮食屋里堆不下,在院子里堆成一座座小山,连夜挖地窖保存吃不完的山芋。

虽然“大包干”在政策上一度仍存争议,但挡不住各地考察团蜂拥而至学习的热情。凤阳接待不过来,只能在县大礼堂重复播放录像带。群众“用脚投票”,支持和认可这项改革!

2008年,在小岗时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的建议下,关友江开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大包干菜馆”。面对小岗“一朝跨过温饱线,二十年难进富裕门”的质疑,关友江和沈浩组成的新一届村两委带领小岗人改革再出发,三年内村民人均年收入从刚过2000元到超过5000元。

当沈浩两届任期将满时,不断尝到改革发展实惠的小岗人,两次摁下鲜红的手印挽留他,期盼他继续带领小岗人谋改革谋发展。2009年,沈浩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倒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小岗人又一次按下红手印,将他永远留在了小岗。

关友江称,从“大包干”到沈浩,小岗人四次摁下红手印,是对改革最大的认可与拥护。老百姓是最知冷知热的,也最直接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改革好不好、成效怎么样,不能光看数字,要多到农村走一走,听一听老百姓的心里话。

严宏昌:改革要有更多敢撑腰担当的干部

“原想‘大包干’能干一年就不错了。没敢想,这一干就是四十年。”当年执笔改革“生死契”的严宏昌回忆说。

事实上,“大包干”曾差点夭折。那时公社以停发种子化肥“要挟”,让小岗将分下去的田拢起来。时任县委书记陈庭元得知小岗“分田单干”后也是“满脑子打炸雷”,直奔小岗查看实情。

当他看到长势喜人、“像棋盘一样整齐”的花生地时,这位干过农业工作的书记被农民释放出的生产热情打动了,反过头劝说公社书记,“他们都穷灰掉了,还能搞什么资本主义”?并以县委名义保证“出了问题,由县里承担”。

“是党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严宏昌对改革开放有着特殊感情。“大包干”后,他家率先在村里盖起砖瓦房,但地基却是按楼房标准挖的。在他看来,只要坚持改革,好日子还在后头。事实也如此,大包干后,他家办过企业、引进过项目,如今又在全村率先干起电商,始终不弃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他家的楼房每过十年就会加盖一层,如同改革发展的生动印记。

严宏昌称,四十年来,我心头最佩服的就是陈庭元、沈浩这些为改革敢担当敢撑腰的好干部。如今村第一书记同样敢担当,多年因征迁土地难修的路在他手里修成了。今天的改革,矛盾利益也十分复杂,更缺不了敢作为的改革者。

农业农村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刘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已不仅仅限于吃饱穿暖,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观,改革才能切中要害、造福群众、获得成功。

将改革进行到底,必须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这要靠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改革者,更要靠“为担当者担当、让有为者有位”的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只有旗帜鲜明地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劲,才能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猜你喜欢

沈浩大包干金昌
张金昌简介
其实我很想哭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拦喜
互联网+大包干促进农民增收探讨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唯物史观视域下“大包干”产生的必然性探析
发扬农业“大包干”精神 培养新一代安徽农民
时代需要沈浩式干部
关于沈浩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