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家贵有审美自觉
——吴福春书艺印象
2018-12-19肖云儒
文 / 肖云儒
书画
看福春的书法作品,我想到6个字:精心,精美,精准。的确,他是一位对每幅作品都很精心的艺术家。精心是艺术创作的主观态,功力是艺术创作的客观态,两态相汇,便有了精美——精美的作品。他以精美的作品向世人告白自己内心的专注与和静。这里我又特意加了一个“精准”,那是专指他行、楷的精准到位。他对传统楷书有着丰富的承接和厚实的承传,师承古贤,广融各家,从唐楷入手,遍及欧颜汉隶诸体。有此垫底,故楷,行、草,无不笔笔到位。行笔方圆兼容,藏露结合,干净利索,充满自信,少有含糊和迟疑,氤氲着一种谐和正大的气度。他以规范严谨的楷书,提倡在人生与艺术中要中规中矩,要有所遵循,又以行云流水的行草,宣叙自己对待生命、对待艺术的心性和情愫。他的作品让我们接受到了书家丰富的生命信息。
与福春这个人交往,我想到的也是6个字:本色、谦和、宽厚。他本是冀地沧州人氏,操一口河北梆子道白的口音,偏又爱京剧,酒酣时分常常字正腔圆唱几句,理所当然少了点秦地汉子的生冷和蹭倔,显得敦厚温稳、内敛谦和。其人品、书品皆如其貌,亦如其行。福春十分热心公益,乐意为社会服务。在我参与的一些场合,他那支笔几乎是有求必应。最近,他操持起“福春写福”书法活动,在古城街头巷尾不胫而走,引发了很大的百姓效应。每天为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辛劳地祈福,少说也写了千儿八百个“福”字吧。提起这事他乐呵呵的,我便知道了在他心里一位书法家价值之真正所在。
最让我看重的是,福春写了好些书法理论文章,这些文章大都发表在专业书法报刊上。就我读到的几篇,既有对《九成宫·醴泉铭》中欧阳询笔势的研究,对当代书家“感言”文体的分析,更有对书法文化和书法审美内在质地的深入探讨,每篇都鲜有应酬和浮滑之语。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很是惊喜。在探讨中国书法艺术中“创造”这个词的特殊含义时,他认为中国书艺不是否定性的创新,而是在一个传统链条下渐次延伸、在接力中不断开拓的那种创造模式;在探讨中国书学的经典创作经验如何化解“自然”时,他认为这些是特殊的“自然”,在后人的创作中会与新的创作主体的个性相结合,而闪现出创新的火花;他还写有探讨书法艺术为什么是中国哲学和美学泛化为艺术的一个典型等等文字。对于长期重创作、轻思考、轻研究的书法界来说,福春对书法审美理性的自觉和有深度的追求,实在是太珍贵了。这不但提升了他的创作,揭示了他的创作持续稳中出新的奥秘,而且倡导了一种从理论高度总结深化创作成果的好风气,整个书法界都应提倡。
我以为一位老到而又充满创新活力的书法家,需要具备几个要素,这便是:生命资质、书法功力、穿透性创造力和理性审视力。生命资质:是否是艺术型的,具有审美素质和形象(对线条、结体)体悟能力的?这属于天资范围,它构成书法家创造的底色。书法功力:你笔墨的内里是否储存、积淀了几个或多个传统体式或流脉的精粹?而且不但知其这样,也知其何以这样,不但凝炼于手也内化于心。穿透性创造力:能否从客观景象中穿透出来,将客观世界人与物的形貌和动态,转化为线条、结体与布局?此乃外师造化;能否从自身繁冗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中穿透出来,凝聚锻造有个性特色的艺术语言?此乃中得心源。能否从传统中穿透出来,将传统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创造资源和艺术经验?此乃承古开新。理性审视力:文字是民族文化表述的载体,书法艺术是抽象的而不是具象的艺术,是符号表现而不是形象再现的艺术,因而它是各个艺术门类中对文化审美和理性审视功底要求最高的。
正是从这里,我们感到了福春在书法艺术上的实力,也听到了福春一步步迈向更高平台的脚步声。
吴福春,男,1957年生,回族,河北沧州人。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入选获奖,多篇论文发表于专业学术期刊,现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多所知名大学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