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大熊猫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
2018-12-19张静
文 / 本刊记者 张静
“熊猫文化,世界共享”。11月19日至25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在西安举行。开展秦岭大熊猫文化宣传活动,旨在讲述秦岭大熊猫故事,让世界认识、了解秦岭大熊猫,让更广泛的力量参与秦岭大熊猫保护,让秦岭大熊猫成为陕西一张靓丽的生态文化名片。
提起大熊猫,人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黑白相间、圆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陕西秦岭是我国大熊猫的主要分布区,全世界唯一一只棕色大熊猫“七仔”便生活在此。
大熊猫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中华国宝、友谊使者”。长期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从1965年建立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到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形成了秦岭大保护格局,有效促进了大熊猫种群在秦岭的繁衍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工作得到快速发展。
秦岭大熊猫野外种群密度居全国之首
大熊猫在秦岭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熊猫在秦岭已经生活了800余万年,100万年以前,秦岭脚下,灞河沿岸,就是我们祖先与大熊猫和谐共生的家园。
196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郑光美在秦岭南坡发现大熊猫标本,经实地考察后,于1964年对外报道了秦岭大熊猫的存在。1986年在洋县金水河口发现的大熊猫化石证明,大熊猫在秦岭的存在有着悠久的历史,秦岭南坡是大熊猫的故乡。
秦岭大熊猫被科学界公认为大熊猫的新亚种。通过DNA指纹图谱检测发现,秦岭大熊猫在距今1万年至1.2万年之间,即与其他山系大熊猫分开,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群体,其头骨、牙齿等与其他山系大熊猫有着显著差异:体型较大,头圆脸胖。
“秦岭是大熊猫的家园。大熊猫是兽,但不是一般的兽,而是‘可爱的兽’。秦岭是山,但不是一般的山,而是中华腹心山、父亲山。秦岭是大熊猫栖息地,大熊猫是秦岭的LOGO;秦岭大熊猫是国宝中的国宝。秦岭大熊猫实在不一般,它因量少而更珍稀,因脸圆而更可爱,因棕色而更传奇,被称为‘国宝中的美人’‘美人中的貂蝉’。”陕西省林业局副局长、省林业科学院院长党双忍这样介绍秦岭大熊猫。
据介绍,秦岭大熊猫与其他五大山系的大熊猫相比更为原始,且具有独立的进化历史,在遗传分化上、形态上已达到了亚种分化的水平。秦岭大熊猫亚种地位的确立,赋予了秦岭大熊猫保护全新的内容,对秦岭大熊猫保护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
经过长期保护,秦岭大熊猫生存状况不断改善,种群数量不断提升。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秦岭生存着345只野生大熊猫,占大熊猫总数的18.5%。种群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的109只增加了217%,增幅为全国最高。秦岭大熊猫集中分布于西安、宝鸡、汉中、安康等地的交界地带,也是秦岭腹地。栖息地面积3600平方公里,尚有2446平方公里潜在栖息地。秦岭大熊猫的野外种群密度和野外偶见率居全国之首,平均每百平方公里至少有10只大熊猫。
秦岭大熊猫的繁育与保护是重中之重
棕色大熊猫“七仔”
在地球上,大秦岭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它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了南方北方,在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孕育了长安、洛阳两座千年帝都,缔造了周秦汉唐四大王朝盛世。“三千里大秦岭,五千年中华史”,秦岭是中华地理标识,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因为秦岭独特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气候、丰富的物种资源,构成了中国腹心地带最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也被称作“美丽中国芯”。
据悉,目前,秦岭已发现种子植物3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7种;脊椎动物80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5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在实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同时,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也得到有效保护。朱鹮数量由最初的7只发展到3000多只,在秦岭以北成功野化放飞,被国际鸟类保护联盟誉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典范”;林麝野生种群和人工繁育总量达到2.4万只,全球首次实施林麝野外放归,被国家林草局称赞“对全球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羚牛和金丝猴数量持续增长,分别达到4000头和5000只。秦岭成为名副其实的“动物天堂”。
而对“国宝中的美人”秦岭大熊猫的繁育与保护,多年来一直是大秦岭保护中的重中之重。
在西安市周至县楼观台,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繁育研究中心坐落在美丽的秦岭脚下。在这里,“秦岭四宝”齐聚,科研人员承担着珍稀野生动物的抢救饲养和科学研究工作。自1987年以来,该中心已救护收容大熊猫24只。
“陕西长期致力于大熊猫繁育技术攻关,解决了人工授精、人工育幼、激素监测等关键技术问题,攻克了大熊猫人工繁育‘发情难、配种难、育幼难’三大难题。”陕西省林业科学院副院长雷颖虎说,自2003年第一例人工繁育大熊猫诞生以来,陕西共成功繁育大熊猫15胎16仔。目前,陕西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22只,幼仔成活率为100%。
今年6月,陕西省林业科学院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成立。该中心通过保护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疾病防控、饲养营养五个方向的研究,着力攻克秦岭大熊猫饲养、繁育、疾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尤其是破解棕色大熊猫之谜,成为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
目前,陕西已申报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秦岭大熊猫科技创新联盟,拟申报建设秦岭珍稀野生动物繁育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为秦岭大熊猫营造“快乐家园”
为有效保护秦岭大熊猫,从1965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陕西太白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历经50余年发展,秦岭已建成各类保护区32处,总面积5591平方公里,占陕西秦岭总面积的1/10,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秦岭保护区群。其中,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保护区达16处,总面积3500平方公里,约76%的野生大熊猫及56%的大熊猫栖息地得到严格保护。2个保护区入选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1个入选“全球最佳管理保护地绿色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无疑为秦岭大熊猫营造了“快乐家园”。
据介绍,秦岭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中段的南坡区域,范围包括汉中、安康、商洛、宝鸡、西安5市的11个县。人类活动的影响,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被分割在青木川、太白河、牛尾河桑园坝、兴隆岭、天华山锦鸡梁、平河梁等6个局域。
秦岭大熊猫的科学有效保护,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经过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秦岭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工作在管理体系、保护区建设、项目管理、巡护监测、救护收容以及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我省编制了大熊猫保护的相关规划、方案,启动了重点区域大熊猫种群状况监测等,为秦岭大熊猫种群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我省还与熊猫国际、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国际组织广泛合作,加强秦岭大熊猫种群与栖息地保护等方面研究,并与中国绿化基金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合作,实施了“熊猫守护者”“熊猫食堂”“大熊猫生态廊道”等项目。
令人振奋的是,2017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万平方公里,其中陕西省秦岭片区面积为4386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西安市建成区的面积,占秦岭总面积的7.6%,包括12个自然保护区、3个省属林业局、2个森林公园、2个风景区,涉及西安、宝鸡、汉中、安康4市8县的19个乡镇。
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秦岭区工程建设投资年限为10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将改善大熊猫种群隔离、栖息地碎片化的现状,加强以大熊猫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降低大熊猫孤立小种群的灭绝风险,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岭大熊猫文化价值的多样性
大秦岭,横卧于祖国腹心,夹于黄河与长江之间。黄河与长江是母亲河,秦岭是父亲山。秦岭,不仅有“小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还有“大四宝”——秦岭水、森林、文脉、美景。秦岭大熊猫,将大秦岭与大熊猫两大元素“合二为一”,巧妙而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陕西最闪亮的名片。秦岭文化,熊猫文化,是我们家乡文化,陕西文化的重要特色。
作为世界濒危物种保护的典范,大熊猫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化价值。大熊猫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
美学意义的可观赏性。曾有一首关于大熊猫的诗写道:“年龄赛盘古,举止犹天真,结庐在岷山,五洲慕憨容”。
在大熊猫身上体现了生态多样性的内涵。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大熊猫作为其标志,正是大熊猫这一价值的最好体现。
大熊猫的文化价值在于它的独有性。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大熊猫是友谊的使者。长期以来,大熊猫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