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嬉戏要素的文本:解读及其英语教学意义

2018-12-18蔡伯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9期
关键词:寓教于乐解读

蔡伯熙

摘 要 英语教学文本中,时有所见含有这种“嬉戏的”要素的文本存在。从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角度观察,对这种文本现象及其文化品味和趣味进行探究,本文拟对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的外部理解、內部的机制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意义进行探讨。

关键词 嬉戏要素 解读 寓教于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中国有两个体育项目大家根本不用看,也不用担心。一个是乒乓球,一个是男足。前者是“谁也赢不了!”后者是“谁也赢不了!”最佩服的也是这两支球队。一支是“谁也打不过”,另一支是“谁也打不过”——这里引用的是微信段子。在中国,如果阅读者较为熟悉上面两支运动队伍的竞技成绩,对该段子稍加琢磨便能有所会心,是以能够在受众中相当广泛地引起共鸣。用汉语编创的段子如此,以英语进行的类似表达也与之相映成趣,例如,某年在三八节到来之际,有以下的文字应景:

(1)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2) 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3)Woman, without her man, is nothing.

英语为母语者也应当不难理解这三个英文句子的奥妙。上面两例,因其含有顽皮、嬉戏的成分,意在娱乐,人们通俗地以“段子”名之,意思是“调侃的”;本文认为为英文中的“playful”与其大体对应,该单词的英文释义是“full of fun and high spirits;jestful , humorous”,大约相当汉语中“开玩笑的;爱嬉戏的;幽默的”意思。平日浏览所及,发现在一些英语教学文本1中,或是在一些英文读物/杂志中时有所见这种“含有嬉戏的要素的文本”存在,故在本文中对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进行讨论,将对其外部的理解(会意)、内部的机制(解读)及其在育人意义(价值)方面进行考察。

1对嬉戏文本的会意和解读的依据

1.1操母语者对嬉戏文本的会意能力

在中国语境中,对于上面第一个例子,母语为汉语者对两个“谁也赢不了!”和“谁也打不过”的不同含义不会有误读; 关于第二例,对于母语为英语的人的理解也不构成障碍,他们也能从中领略其中的趣味。在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深究其何以如此,而只是对其产生的幽默“会心乍有得”而付之一笑。这是因为他们凭借直觉“看出事物关系所隐藏的巧妙凑合不免大为惊赞;同时觉得自己的胜利,因而欢慰”(朱光潜,2012: 52)。这句话出自朱先生的《诗论》,用于描述读出诗趣或诗意妙处而欢欣,这里的借用是表达读者对嬉戏要素的会心而有类似的快乐。

这类快乐能够带来进一步思考:一般受众为什么对于使用他们的母语编创的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具有相当准确的理解能力而不会模糊或忽略其中的趣味?抑或,为什么母语使用者比较容易地准确地获取文本中的嬉戏信息呢?Ohmann (引自唐力行(1984: 8-9)认为是操母语的人具有的三种语言能力使然,它们是:(1)他能够从完全相同的句子中读出不同的意思( He is able to derive different meanings from sentences that are exactly the same.);(2)他能够发现看起来是相同的句子而意思上的不同之处 (He is able to detec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s that seem to be the same.); (3)他能够明白看起来不同的句子却在意思上相近(He is able to see similarities in sentences that do not look the same.)。Ohmann的操母语者的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其实质就是凭借他们对母语的直觉(intuition)展开联想的效应,可以认为这是由于长期浸润在母语语境中的经验使得他们有能力在瞬间、突然的判断过程中帮助他们正确地掌握事物规律,进而领会其中的趣味。对于一般的受众,发现了嬉戏要素的存在,读出文本中娱乐精神的意蕴并为之一乐即可。而对于语言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如果从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的角度观察,对这种文化现象对其文化品味和趣味进行一番探究,则具有立足于理性精神去追求快乐(pursuing pleasure)的意义。

1.2从文本中的嬉戏要素表面意义的理解到内部机制态度解读

我们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满足于对嬉戏文本的表面意义的了解,而是帮助学习者从直觉感受,深入到知觉(perception)层面,即探求其“所以然”。在此过程中有必要诉诸联想及相关知识,厘清文本中嬉戏要素的感知属性(perceptual attribute)及关系构成。或者说,从这些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的形成的内部机制进行观察,能够更好地引导学习者获取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的能力发展。例如,在本文第一个例子中,两次“谁也赢不了”和“谁也打不过”的句子结构是一样的,而含义迥异。实际上,除去可以从语法或者句子结构上的解析,在这里它印证语言学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说的解释力(explanation power)。我们在第二个例子中看到的是英语文本中的标点应用或对零标点应用的别出心裁,顺便用来告知学习者不可忽略标点的作用,应该是既有趣又令人信服。

实际上,含有嬉戏要素的英语教学文本中多有所见,例如,商务英语的翻译一些广告,如丰田车的英语广告词:

Where there is a mountain, there is a road. Where there is a road, there is a Toyota. 广告编创使用了修辞格“仿拟”(parody);

再读手表的广告词:A contemporary classic. A timeless timepiece.修辞手段为“对比/对照” (antithesis)。

同样,汉语的广告词的撰写、或者原创的英语广告的汉语翻译在嬉戏要素含量上也不遑多让:

(1)药材好,药才好(谐音和押韵) 。

(2)Three gold medals in one Dynasty(pun).一代王朝酒,三次获金牌。(利用Dynasty一语双关,不仅指“王朝”酒的品牌,也含有“朝代”的意思)。

以上例句既有的文字游戏的色彩又有实用价值,可以说是创新性和游戏性兼具,给人的感觉是嬉戏要素的呈现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说,对它们从修辞学角度的解读,就是利用语言知识的具体运用从而加深理解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获得的是智性与辞趣的双重愉悦。

1.3嬉戏要素与幽默效应

本质上,嬉戏要素的存在使得文本具有幽默色彩;而幽默是能够带来快乐的笑声的。Roger E. Axtell(引自窦卫霖,2005:248)指出:“笑声不会有口音的干扰, 不管你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任何地方旅行,有一个到处都能被理解的交流方式,就是微笑——幽默可以创造这种效果(Laughter has no accent. And no matter where you travel in our world, there is one form of communication that is understood – the smile. Humor can create this effect.)”。

2文本中的嬉戏要素在英语学习教学中的意义

2.1重视语言的娱乐功能,培育教学过程中的娱乐精神

在我国,英语学习人数众多,其中不少人将英语学习视为畏途,感到苦不堪言。确实,语言学习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智力。甚至,英语国家文化也告诉我们,学习是需要历经磨难以及努力奋斗。诸如“No pain, no gain”,“True mastery of any skill takes a lifetime” 等励志格言也佐证了这一点。关于学习中的困难,一方面,我们承认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掌握英语的交际功能是英语学习的主要任务,这是没有疑義的,也不会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被忽视;另一方面,语言的娱乐功能(pleasure function)虽然在语言学意义上被确认(杨信彰,2005:17),对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关于语言的娱乐功能的利用和培育的观念进行重建:以理性精神去追求快乐,或者说是在快乐中追求理性。我们认为,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的幽默效应使得它们被用来体现语言的娱乐功能,也应当使教师作为践行寓教于乐的资源看待。显然,对英语教师来说,这样的资源意识的建构就是必不可少的。

2.2寓教于乐的资源意识的构建

2.2.1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是寓教于乐的资源

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是寓教于乐的物质基础和资源。在一定意义上,识别、解读和利用它们承载的幽默,是大学英语教学中寓教于乐的必要条件之一。事实上,在大学英语教材中不乏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它们呈现的幽默样式多姿多彩:既有拟人化的动物间的对话,也有人际间的话语;不仅有广告词,还有learning for fun的模块,甚至有整篇课文都以嬉戏的口吻行文;即使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商务英语翻译和跨文化商务交际 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6也有这种包含嬉戏内容、以及灌注幽默在实际交往中的重要性的文字。

2.3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与育人之乐和求知于乐

育人之乐和求知于乐,意谓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体验感受,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体两面。如果处理得当,大学英语教学/学习过程就能够成为师生的快乐之源。在教师的世界里,授业于乐和育人于乐,必然是他们的职业追求。将含有嬉戏要素文本当作智力愉悦资源,对其依托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具体作为;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苦恼可能正是其乐之源泉的所在,英语学习的趣味就在于战胜这种困难;同时,教师可以自觉地利用含有嬉戏要素的文本引导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协助学生开放自我,追求快乐于学习过程中。

3结语

寓教于乐在教学过程中的实现,对学习者既传授知识,又是一种娱乐精神培育。从育人的角度考量,娱乐精神的培养属于人性教育。在人性教育中包括逻辑教育和娱乐精神在内的灌输都应当是必须的,毕竟,人性是人格的基础,而缺乏人性认识的人很可能会有缺陷。则关乎建立个体的生活态度和精神标准。这正是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不足处,对此,钱冠连(2016)深以为憾:“可惜的是,我国的外语老师记住了外语教学的职业训练功能,却没有多少教养学生人格的意识”。所以,作为外语教师,在传授知识技能过程中兼顾娱乐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头脑保持活力和顽皮(remain active and playful),不仅可能有利于学习的效果,还将对他们的人格教养形成潜移默化。

参考文献

[1] 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钱冠连.外语学习的基本路径假设——兼论外语教育未来[J].当代外语研究,2016(01).

[3] 武建国.微博语篇中的互文性——基于《人民日报》新浪微博研究[J].外语教学,2015(06).

猜你喜欢

寓教于乐解读
“寓教于乐”理念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微情景教学法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护理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新时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个案解读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特色的解读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