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为线索
2018-12-18赵小花
赵小花
摘 要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必修课,高中阶段是从基础到提高的阶段,写作文要讲究一点表现技巧了。
关键词 作文 物为线索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物为线索,学生常常会与其它技法混淆起来。如借物写人。其实两者有很大区别。借物写人,是以物主体,以物喻人。如青松赞。以青松为主体,写青松的长生环境,生长习性,它的姿态,象征的意义,再联想到象青松一样坚强的人。而以物为线索,其物只是线索而已,他不是写的主体,只是由他牵涉出有关的人和事,而那些人和事才是文章的主体。体现思想中心的所在。以物为线索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物牵出的人事有一个完整的情节。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都齐全。如果直接从人物事件的从始致终来写,直间写事实的就比较多,写得不具体将不能突出中心,而且流于通常化。而以物为线索,物仅作为事件的引子和见证,那人和事中的有些情节可以不写,由物的变化引起猜想,这是一种间接表现方法,带有含蓄的意味,感染力较强。第二种情况是散文的写法。散文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形指文章涉及的事物。形散指零零星星的事物。神指表现的中心思想,神不散指中心十分突出。形散而神不散,即尽管散文里,那些事件零零星星的,但由于有一个中心统领着题材,中心仍十分突出。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就是因为常常以一物为组织材料的线索。有了这根线索,那些材料就象是藤上的瓜,那些瓜无论怎样的零散,都为表现一个中心(如种瓜人的精神)而表现着各自的特色。
文章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悟出来的。为了提高职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以培养能力为目标。以素质教育的开放式进行。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发展。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与附近的初中语文老师联合起来,让他们对初中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写作帮扶活动。每次帮扶的课题,由老师确定。例如,确定《以物为线索》的写法。职高学生带着这个任务去帮扶,他们就被推到了显山露水的平台上,他们必须首先弄懂并自己会写。这样,对他们的促进很大。下面展示职高学生的作文,将会看到钻研写作的收获。
例文1,《百鸟又回来了》我家的对面是一座不高的山,山虽不高,但树木苍翠,十分美丽。只要你走进村林,一股清新的空气和着花香扑鼻而来。接着百鸟盛会便开始了。刚进树林不觉得有什么小动物,只感觉静,静得使人忘掉了一切似的。但抬头往树上一看,呀,鸟儿们动起来了,起初似乎在与游人捉迷藏,一动不动,一声不响,但当我们抬头望时,它们见藏不住了,便一下子动了起来,在树上跳来跳去,叫来叫去。有麻雀、画眉、蜂鸟、斑鸠、阳雀、黄雀、翠鸟。可以说是百鸟闹林了。我们拿出手机拍照、录音、仿佛进入了鸟的天堂。但这是十几年以前的事。那时我还是小学生,过了几年又到那儿付出玩时,也是走进那座林子,但准备呼吸那和着花香的新鲜空气时,却不见有任何反应。当我抬头望那树上时,也不见那些鸟儿们,麻雀没有,画眉也没有,蜂鸟也没有,一只也没有,我玩了个没趣,回到家中,爸爸告诉我鸟儿们飞走了,不会回来了。为什么?原来是山腰上不知谁办了个养猪场,猪屎、猪尿排到山下的沟里,死猪就埋在地下,地下水被污染,河水被污染,空气被污染,鸟的天堂成了臭气熏天的地狱。他们只好飞走了,去寻觅那美好的地方。环境不变,这一飞走何年何月才会回来呢?应该永远不会回来了。今年春天,我又去那遍树林参观,我不图有新鲜的空气,也不图有百鸟闹林,只图一个安静,但当我走进那遍树林时,呀,一般清新的带着花香的空气又扑面而来了。抬头一望,那百鸟闹林的场面一下子又要开场了。百鸟又飞回来了。这又是为什么呢?看看四周的宣传标语就知道了。崖壁上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听说养猪场搬走了,埋在地下的死猪已被暴了光。厂方受到了处罚,在全国人民治理环境的运动中,百鸟怎么不飞回来呢?
评析:这篇作文,题目是“百鸟又飞回来了”,但他不是以写鸟为目的,而是以鸟为续索写环境的变化 。鸟儿只是环境变化的睛雨表和见证物。但鸟儿的变化是引起作者高兴与厌恶的表面原因,有了这个表现原因,就不能不引起读者知道实质原因的急切心情。于是作者笔锋转到引起变化的具体原因(环境污染到环境被治理)。这个具体原因才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此文如果从污染环境的养猪场写起,则要写那些过程,对学生来说,那是不感兴趣的内容。而从小学生游山的林写起,则会勾起小读者的无限情趣。那美好的鸟的天堂的消失,必然引起孩子们无限的失落,以这条线索来写,就趣味盎然,能始终抓住读者的心。所以从侧面反映环境的变化,也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也可以从一滴水见太阳。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此文是一篇较成功的作品。
例文2,《石膏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只能作一个梗概介绍。本文以石膏粉为线索,把与石膏粉用途有关的那些行业串连起来,表现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艰苦奋斗与乐观精神。如写“拉沙人”只穿一条短裤,拖着一个竹筐从石膏洞里爬进爬出。一身的泥。但他们却乐呵呵的,仿佛旅游游览石筍洞。又如石膏粉制成了石膏饼,人们用它来点豆花,说城里人星期天到乡下游玩,在农家吃饭,不要别的,只吃石磨豆花。再如石膏粉制成了涂料,人们增收了,建了新房,涂实是装修的好材料……
由以上学生作文,说明只要指导有方,作文技法学生学起来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参考文献
[1] 中学生作文方法例谈[M].海洋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