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错别字问题浅析
2018-12-18吴君梅
摘 要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学属于义务教育的薄弱环节,汉字书写现状不容乐观,错别字时常出现在小学生的笔下,严重影响了小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本文拟通过分析错别字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对应策略,以期给大家提供教学参考,帮助农村小学生提高识字写字水平。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错别字
随着我国小学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讓学生从小认规范字、读规范音、知道规范意义己经成为当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对农村小学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农村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其现状令人担忧。在我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农村学生所占的比例也相对较大,因此应该重视农村小学生的汉字教育。汉字承载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精髓,学好写好汉字有利于小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有利于小学生灵活的运用汉字。但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相对较差,学生汉字运用能力相对较弱,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分析农村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找到减少农村小学生写错别字的对策是当务之急。
通过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农村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汉字特点原因。
汉字演变到至今的简化字历经了几千年,其间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各种变化,最后确定为如今的简化汉字,由此可见汉字具有系统性、历史性,这些给汉字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些难度体现在:
①音同音近字导致了小学生错别字的出现。汉字存在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的现象,如“将”字有“ji n ”“ji鄋 ” “qi n ”有三个读音,同时不同读音意义差别很大。在普通话中,汉字数量高达几万,而音节仅有四百多个,因此一音多字的现象非常普遍。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他们在使用汉字时不懂得区别同音字之间的意义差异,也很难分辨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所对应的不同意义,在运用时就会张冠李戴,出现错别字。如同音字以和已,学生在使用时需先区别两字的意义和用法,但小学生在掌握知识时缺乏灵活性,主要是死记硬背,时间久了之后会记忆模糊,易出现错别字。
②形似字导致错别字的出现。汉字经过历史的流转、承袭,到现在共有8万多字,如此庞大的汉字系统只有30多个笔画组合而成,因此,有大量的形似字存在,如青、清、请、情、晴、箐,酉、西,戊、戌等等,这些形声字的出现加重了学生的认知负担,很难辨别清晰。
③汉字文化知识的匮乏所导致错别字的出现。现在有很多成语源自历史故事或传说典故,我们所熟知的缘木求鱼、掩耳盗铃、买椟还珠等均是出自典籍或是历史传说,包藏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小学生在学习时需熟悉其文化内涵后再根据意义熟记成语,但是农村小学生接触的文化书籍较少,知识积淀贫乏,在记忆时很难将成语与其具体内涵结合在一起。
(2)教育环境原因。
家庭是孩子来到世上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孩子的父母很少有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素质较低,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同时农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没受过教育,更是无从教育孩子,并且会过分溺爱孩子,使得孩子学习不受约束。
①家长的文化素质影响孩子的识字教育。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家长的用语和生活习惯会很大的影响到他们。农村小学生的家长由于文化素质较低,在说话时更多的偏向于口语化、方言化,并且农村小学生的家长没有学习的习惯,这些会对孩子的普通话学习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形成不良影响。
②家长不能有效的监督学生。小学生缺乏自律性,在学习时需要家长的监督。家长忙于生计,忽略孩子的学习,不检查学生的作业,也无法帮助孩子温故已学习的知识,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学习产生懈怠心理,在学习时马虎大意,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有些汉字之间只有微弱的差别,如力和九,人和入,这些字在书写时如果粗心大意极易写成错别字。
③家庭方言词的影响。农村由于地域的封闭性,人们之间使用方言交流,农村小学生从小说方言,这使得他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语音不准、词汇混乱,增加了写错别字的几率。
(3)学校教师原因。
①学校管理方面。农村小学教师资源匮乏,一位教师往往兼任几门课程,学校没有专门的写字课教师,即使开设了写字课,教师也是敷衍了事。农村小学对教师的管理较松散,要求较低,这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也随意应付。教师在上课时不能及时纠正学生错别字,在批改作业时对于错别字也不够重视,导致旧的错别字未能改正,新的错别字又出现,日积月累,小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
②教师方面。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因自身专业水平的限制,对自己的书写要求不高,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错误书写,给学生带来错误的示范。另外,教师不能把汉字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融入基础教学中,单纯让小学生仿写,对汉字构形缺乏分析,学生对字音、字义、字形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出现误用、错用的情形。
(4)学生自身原因。
①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运用迁移法、联想法等有效的掌握汉字的写法与用法,也无法细心地区别相似字之间的不同,因此,错别字就很容易出现在小学生的笔下。
②学生的群体效应影响错别字。小学生生活在群体之中,容易受周围环境及人的影响。当班级里的某个同学写错别字时,别的同学就会受到影响。同时小学生具有猎奇的心理,甚至会去效仿同学写错别字。
③词汇储备量不足。某些错别字的出现是由于学生头脑中储存的词汇量不足,对于一些词的书面形式未曾掌握或者掌握的不够纯熟,于是在书写的时候以同音或近音字代替,从而造成了误写的现象。
只有追本溯源找到农村小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解决措施也应该是与之相对的,笔者从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寻求解决措施。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掌握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强化学生对汉字的结构意识。王宁对如何在具体的教学中灵活讲授汉字的基础知识做了详细阐释。她的《漢字构形学讲座》将理论知识简易的运用于教学之中,非常值得小学教师借鉴。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识字写字教学,提高自身的写字质量,给学生做好表率。
其次,教师要采用多种识字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的带领,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更加投入的去识字写字,同时这样的记忆会更加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使用联想法、互查法、进行比赛等办法提升学生的识字兴趣。
再次,教师还应当注意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组织教学。那种一个生字机械地抄十遍、二十遍的做法并不可取。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有效教学中,一般一个生字平均练习三至四次就足够了,足以使错误率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的最低限度。在此基础上多次复习巩固,达到牢记的效果。
最后,有条件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合理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发直观的教具,并与语文学科以外的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帮助学生书写正确的汉字。
(2)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也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学生错别字的态度上有足够的重视。首先,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习惯并不只是学校教师的义务,这方面需要家长和学校及时联系沟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家长要督促学生及时的完成作业,并自己检查作业,遇到不确定的字词要帮助其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学生方面。
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不太确定的字要随手翻阅字典。对于相似的字要学会自主思考辨别,尝试找出不同点。单个汉字是包含于文章之中,小学生只有多读文章,扩大阅读量,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灵活并牢固的掌握汉字的用法,才能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而严重的现象,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上述各方面的分析,针对不同的原因做出相应举措,希望得到重视并有效的遏制,切实减少、消灭错别字,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书写水平。
基金项目:阜阳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2018KYXM14)。
作者简介:吴君梅(1986-),女,安徽阜阳人,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 黄水琴.小学生错别字的心理成因[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8(10):7-9.
[2] 魏丽君.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J].海南教育,2009(10).
[3] 王丽.中年段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调查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17.
[4] 吴红梅.浅谈如何纠正小学生作业中的错别字[J].新课程(下),2017(12).
[5] 侯莉.浅谈小学生书写错别字成因及纠正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