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模式研究

2018-12-18刘俊卿潘家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8期

刘俊卿 潘家利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成为社会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并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以知识服务为宗旨的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互联网+”的冲击,图书馆如何积极谋划,创建出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用户行为习惯的新型服务模式,重组业务流程,实现资源优化、跨界融合等图书馆服务发展新业态,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图书馆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创新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图书馆 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1“互联网+”特征

“互联网+”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6个特征。过去传统工业的结构化模式,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乃至大数据技术的冲击下,正在被颠覆,而这种颠覆带来的结果就需要产业之间的融合,因此跨界融合思维会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适智慧”。“互联网+”的核心就是创新。互联网的力量之强大最根本的就在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所有的发明创造也都是让产品更加人性化,尊重人性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特征。自然生态本来就是开放的,“互联网+”的任务就是把原本各种制约创新的要素去除,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把孤岛式创新连接起来,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终极目标。

2互联网+思维特性对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对图书馆信息服务转型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互联网+思维下,“唯我独尊”的传统纸质阅读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再局限于单单的物理空间建设,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应打破载体的限制,从“资源物理空间”向“网络资源空间”的延伸,更大程度的资源开放,促使图书馆新的人文关怀文化环境的生成。(2)在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下,图书馆应进一步拓展服务方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坚持纸质阅读服务的同时、挖掘和优化数字电子资源的阅读服务,打造智能型的全媒体的智慧型图书馆,实现图书馆资源服务的多样化,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把图书馆由单纯的文献借阅中心打造为以民众终身学习、终身阅读为核心的多元文化服务中心。

3“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举措

3.1确立用户至上的“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的核心思维是用户思维,这种思维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客户思维,是以注重互联网环境下用户需求研究为基础,在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通过数据分析来跟踪和把握用户,拉近用户距离,增加用户的参与动力,是充分尊重用户体验的一种用户思维。在“互联网+”时代,其“互联网+”思维就是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多种科学技术的支撑下,高校图书馆在为社会经济服务、文化服务、教学和科研服务过程中,以新时代“用户思维”为导向,结合“互联网+”的跨界融合、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基本特征,从根本上改變眼光,改变思考和学习方式,才是新时代做好“互联网+”图书馆服务的可行路径。

3.2以数字终端为导向延伸图书馆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应打破传统等待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服务方式将本区域建立不同的读者群,及时推送新书查询、馆藏资源、预约图书、图书催还、一卡通过期提醒、读者意见与建议等一系列服务方式。采用嵌入式的服务方式深入到读者当中,注重终端与读者群的网上互动,并且可以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实时调整采购方案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和智能化,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亲密接触”。图书馆在打造阅读推广平台过程中,可通过精心设计数字阅读栏目,为读者打造不同的数字阅读空间。在阅读内容上,了解不同读者群对资源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以大学生和教师为重点服务对象,一方面提供具有本馆专业知识特色的阅读资源,满足他们的学习和科研需求,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着重推荐小说、散文、诗歌等各种题材的文学佳作,也可提供历史、哲学、艺术等不同类别的学习内容,不断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推送的形式上,应充分融合新媒体,提供包括移动阅读的文字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和交流互动等多种阅读推广形式,提高阅读效果。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馆员是图书馆的核心和灵魂,高水平和高素质的员工是影响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不再是单一的纸质文献了,大数据正在逐渐成为图书馆工作和研究的主要对象,图书馆正在逐步从一个文献中心转向成为一个数据中心。对知识的管理和创新都离不开高素质的馆员,因此,图书馆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建设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馆员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

4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高校图书馆迎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图书馆要在创新思维基础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积极研发和完善图书馆服务平台的建设,不断完善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和系统平台建设实现图书馆服务的变革与转型,充分发挥互联网+下的图书馆服务功能。

作者简介:刘俊卿 (1989.11-) ,男,河南平舆人,硕士,图书情报专业;潘家利 (1988.07-),男,陕西省汉中市人,硕士,图书情报专业。

参考文献

[1] 姚晓丹.高校图书馆“互联网+社会化知识服务”体系研究[J].图书情报导刊,2016,1(12):101-104+112.

[2] 黄浩波.互联网+环境下广西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