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例释理的党建新作
2018-12-18洪向华
洪向华
党的十九大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了系统阐述新时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科学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党的建设创新理论和实践路径等党建前沿问题,我们组织编写了《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这套丛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是一套系统阐述新时代党建领域问题的理论读物,入选中央宣传部2018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遵循,充分反映了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这套丛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党的十九大鲜明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段论述在十九大报告中虽然不长,但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总纲领。纲举才能目张,只有深刻领会党的建设的总纲领,才能在总纲领的指导下抓好党的建设具体工作。本套丛书紧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在撰写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目的和根本原则,抓住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主线,围绕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布局安排,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
二、全面和深度阐释了新时代党的各项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最后一个部分从总体上论述了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围绕这一时代主题具体提出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八项具体任务。十九大报告对于这些任务都提出了概括性的、总体性的要求。为了帮助党员干部深入理解这些任务,我们这套丛书坚持“一总、八分”,从九个方面,编撰了九本書,全方位阐释了这些任务和要求。“一总”就是《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八分”分别是《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新时代党的作风与纪律建设》《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在整套丛书中是牵头的、管总的。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不是片面的,而是全面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的。怎样实现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与党的建设是什么关系?怎样搞好党的建设?《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只有对这些问题做出总体上的解答才能起到牵头、管总的统领作用。该书集中阐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根本原则、始终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指导方针、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深刻领会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刻领会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紧紧扣住新时代党的建设着力点、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努力实现新时代党的建设基本目标、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重要问题。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重点阐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党的十九大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个重大论断与“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一起,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居于重要地位。怎样理解这个“首要建设”?《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进行了系统解读。
《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重点阐述了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与理论武装的重点任务就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本书主要围绕充分发挥思想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把坚定文化自信贯穿党的思想建设全过程、推动全党来一个大学习等方面展开,论述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武装的推进历程和实践走向。
《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如何进行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主题,详细阐述了干部队伍的作用、标准、要求,尤其重点分析了如何开展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离退休干部等方面工作,并就建立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新时代党管人才工作等进行了细致探讨。
《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全面总结、系统提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功做法、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要求,深入分析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的矛盾、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等突出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
《新时代党的作风与纪律建设》以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在坚持不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同时,也要持之以恒地重视党的纪律建设为主旨,从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核心内容出发,围绕作风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八项规定”开启作风建设新时代、守住作风建设之魂、从思想上正风清源加强作风建设、严明党内纪律和规矩、完善党内法规扎紧制度“笼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方面展开,系统阐述了加强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的重要意义、理论依据和现实路径。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主要围绕“为什么必须反腐败、谁来领导反腐败、依靠谁反腐败、怎样推进反腐败”这个主题展开,分析了严峻复杂的反腐败形势,表明了夺取反腐败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强调了反腐败要坚持党的领导,突出了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并从“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多个方面入手,着力论述“反腐败永远在路上”这个主题,旨在为推进反腐败斗争提高系统全面的解决策略。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总结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大意义,细数了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具体阐述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纪检机关专责监督作用、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巡视巡察监督网络的建设、加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的意义和方法等内容。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从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創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个方面着手,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科学内涵、目标要求和现实路径。
三、坚持以使命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在2018年7月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之前,面对一个时期以来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党是忧心忡忡的,我是忧心忡忡的。想来想去,打铁必须自身硬”。面对党内存在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迎难而上,做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加以推进,团结带领全党开创了党的建设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这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系统总结解决这些突出问题的经验。本着这样一个初衷,《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也没有刻意回避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中的突出问题,而是抓住关键问题,系统研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这本书中,对于新时代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八个本领都逐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又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对策。再比如在《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本书中,聚焦党内基层民主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的实现途径和方式;分析了当前党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以理说理,又以例释理,增强了理论著作的可读性
一部理论著作怎样才能具有生命力和说服力?只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吸引读者阅读。《新时代党的建设丛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梳理了干部群众关注的党的建设中实际问题,研机析理,在对这些问题给出理论解答的同时,每本书的每一章后都附录了相关的创新案例,既以理说理,又以例释理,增强了这套丛书的可读性。比如说,在《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与党的建设》这本书中的第六章主要讲述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同时,附录了四川青川的“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建‘10+法让机关党建有章法”这一案例,具象地阐述了怎样把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落在实处。再比如,在《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本书中的第十章阐述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保障的同时,又附录了黑龙江黑河市“创建‘五化一满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案例,加深了读者对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保障的理解。此外,从这套丛书的作者队伍看,既有从事理论研究宣传工作的同志,又有从事实践工作的同志,这样的组合也保证了撰写工作的“理论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