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求回报会让真心变廉价?

2018-12-18顾歌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利己人会

顾歌

利他从来都不是无私的,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进化心理学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献身的英雄往往无后。如果自我牺牲导致其后代的减少,那么允许英雄行为产生的基因,就会从人群中逐渐消失。

网上有朋友说了这么一段话:这个世界在很多方面足够公平——你每天健身2小时,控制饮食,就会得到好身材;每天练习口语背单词,英语水平就会上升;可为什么偏偏在感情这件事上,付出却不求回报就成了伟大?

我们首先先来聊聊,这个世道,有没有不求回报的这档事体。如果谁问我这个问题,我脱口而出的就是蹦出一个词儿:怎么会?谁也没吃这么空,不求回报的事儿为什么要付出呢,这多违背人性!谁也甭举什么例子哈,我就知道有些人会举出伟大父母之爱的故事,要么就是爱情剧里缠绵至死的为爱奉献的故事,还要么就是搬出好人好事拾金不昧的故事,再就是抖音中那条流浪狗妈妈饿着肚子也要先尽力喂饱孩子的凄惨故事。

看看,这些故事哪个不是在为他人(狗)付出或奉献,个个可以竖起大姆指。但其中有一个逻辑问题,就在于,好像人类自古以来对就有一个理想,那就是既然付出了最好别求回报,当然这是对他人的理想,因为给予回馈的负担太大。那就是为什么只要哪里有免费品尝或试用的生意,都会红火一阵的原因。人类的内心啊,只要还有着一颗愿占小便宜的心理,那么这种“无私奉献”“大公无私”的标签其实是建立了一种“你无私一下,我自私一会儿”的不对称的理想国模式。

如果人人都是这么想的,如果不求回报只是针对他人的理想范式。那么怎么解释前面举的那些例证呢。

在诠释上述现象的实情之前,先给大家补补“傻白甜”状态下的心理脑吧。

费因伯格在《心理学利己主义》一书中,对心理学的利己主义作了这样的描述,“任何人最终所能够欲求或寻求的(作为目的自身的)东西只能是他自己的个人利益”。换言之,任何人自愿行动的动机最终都只能是对他自己个人利益的欲求。

如果从中国典籍《奏记大将军梁商》(汉 霍谞)所说的:“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这句话有两层意思: 一、人会对自己所需求的东西和有利因素本能性的向往,想占有、想获得、想取得并采取思想模拟和动作程序来实现之;二、人会对来自外界与自身 的压力和不利因素本能性的调用思想和动作程序来反抗抵制和逃避。

不管是外国人的研究还是中国人的古法,都是认同追求利益(别人付出)和避免压力(付出)是一种人性或本能。

所以说呢,不求回报,只图付出这档事,在心理学的本性研究上是值得怀疑的。

当然,我前面说的也是有些保守的,毕竟有一个前提,就是基于本性,但人同时具有社会性和道德性,难道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就没有发展出一种纯粹付出精神吗。

我认为,人随着精神境界的提升,逐步发展出讲奉献肯付出的文化习性,但这是相对的,也就是不是无条件的付出,其不一定需要即时性和对价性,但却有期待性和延迟补偿性。這就是相对的付出。

同时,人的利已性却是绝对的,这也合乎人的发展规律,人如果没有动物性的利已主义,可能早就灭绝于世了。

那么,我一开始举的四种例子,一一看来,先是父母对孩子,这属于付出还是利己呢,当然,基础是利己的,呵护下一代,是生物性的基因延续的天然使命,这和狗妈先喂饱孩子同样的道理,在更低等些的生物鸟类都存在这类现象。利已的基础性满足了,才走向付出,比如陪伴孩子、互动玩耍等,在关切付出和利己的区分上,只要把主要满足自己的需要还是满足对方的需要为主作为一个评估标准,大该就能整明白了。

比如爱情中的付出,就可以这样来甄别,那就是你付出是为了自己心理上的满足,还是为对方的满足。有些人付出的永远和对方所需要的差一截,你能说这种付出会是无私的吗。我就曾听着一个姑娘在我这里痛诉她男朋友的怎么,比如吃饭倒永远是男的买单,但也永远点的是大鱼大肉,理由是觉得女孩子瘦,希望再丰满一些,这真是让女孩子苦笑不得。再者,情人节都送红玫瑰,男孩子偏送九十九朵白玫瑰,理由是这样显得特别,女孩子说这没法拿回去,因为白花家里的老人会觉得不吉利,哎,你看这男孩了还觉得挺冤的,谁让他想特立独行、玩特别的呢,这就是打着“付出”旗号实则“利己”的代价。女孩又说了,男孩明知道那几天不方便,还冷不丁的送上一大杯冰激凌,天是挺热,但男孩也太不谙风情了。你说他到底是无私还是利己呢,起码,男孩没有为女孩多读一些关于男女不同之类的资料信息啊。这些例子,男的是在付出,但付出的是金钱,并且付出的本意是为了等到,一是得到自我的满足,二是想得到女孩对自己敞开芳心。这样一分析,在爱情的付出中,许多都是满满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游戏啊。

在涛涛的付出中隐藏着汹涌的利己,以此达到心理守恒,这就是付出的“能量守恒律”。

当然,在这里不得不说说公益心或利他主义者,这些是不是纯粹的不求回报者呢。当然也不是!

利他从来都不是无私的,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利他从来都是有条件的。比如,进化心理学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献身的英雄往往无后。如果自我牺牲导致其后代的减少,那么允许英雄行为产生的基因,就会从人群中逐渐消失。”但基因的自私性以两种特殊的无私方式行事:亲缘保护和互惠。一方面,基因使我们更加关心与我们有亲缘关系的人。另一方面,付出者希望日后成为获得者,不互惠则会受到惩罚。所以说啊,即使是利他行为,也会出自自私的心态。即使是利他的行为,也可能有利己的原因。

比如,可以这样来评价充满公益心的人:这是一群用利他的行为来获得更多社会存在空间,并可以让自己的基因更充分而安全的延续的一种利已动机下的社会心态。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主题所说的,不求回报会让真心变廉价么?换个视角来回答这个标题吧,就是无回报付出的受益者会怎么看待这份享有?当自己是一个纯粹的利己主义者,付出只是相对的情况下,当然也会把这种心理投射给对应的客体关系,正如前文所说,自己的付出是为了最终的获得,那么今天自己的获得,如果不互惠,就可能得到付出者的惩罚。这种想象是不是好负面,但这却实是活跃于许多人大脑的事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总白吃你同事的点心,一次是开心,二次是友情,三次无所谓,四次有没些心虚啊,五次就有些胆颤了,第六次开始要关注别人的脸色了,还有第七次吗,我不知道世界还有没有能吃这么多次白食的人,但相比而言,那个付出零食的一方可能耐心就好多了,因为这正是他调取你心虚手短胆颤的手段呢。

所以啊,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看这些不求回报呢,是不是要加上个双引号“不求回报”,这哪是什么真心啊,真是别有用心呢。

结论就是,让不求回报变得廉价的,不是不求回报本身,而是隐藏在背后的求回报本真啊。那个水太深,所以还是让人远离着斜视一会儿吧。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利己人会
“利己”二面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为什么人会抽筋?
利他,是最高形式的利己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精致利己主义的欺骗性及其批判
论精致利己主义对青年使命担当意识培养的危害及化解策略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