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得懂的建筑:当代居住文化思潮建筑讲堂
——世茂·西山龙胤

2018-12-18

世界建筑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世茂西山院落

2018年10月18日,北青网与《世界建筑》联合主办的“听得懂的建筑:当代居住文化思潮建筑讲堂”主题活动于世茂·西山龙胤举办。此次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世界建筑》主编张利教授主持;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图书馆馆长、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贾珺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专业朱育帆教授,戈建筑事务所主持人戈建(Nicolas Godelet),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一分院执行总建筑师、建筑设计一所所长、世茂·西山龙胤建筑总建筑师方云飞为主讲嘉宾。

世茂·西山龙胤位于海淀翠湖南岸,距离故宫博物院北院区仅2km,将“院承紫禁,重器大造”为营造标准,应用当代技术复制出宫殿建筑的庄严,以传统美学模拟山水林泉的胜景,建造出富丽堂皇的居住范例。与会嘉宾对该项目给予很高评价,龙胤项目将传统与现代交融结合,对工艺、细节的用心值得称道,从中能感受到当代中国住宅建筑的发展高度。

住宅是承载生活的容器,承载的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甚至是民族内在文化与素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如何找到更适合中国人的家?如何通过建筑、园林等其他方式,营造出既能传承古代艺术的“中国家”,又能繁衍出新时代全新生活方式的居住生活?如何让建筑更有力量和情怀,如何让“中国家”更有深度和特色?应以何种标准界定美好人居的本真?这些问题是此次活动研讨的核心。主讲嘉宾围绕“园林”“院落”“工艺”3个方面,结合世茂·西山龙胤项目进行了纵贯古今、中西交映的深入讨论。

1 讲堂现场

2 嘉宾合影

3 讲堂嘉宾:张利、朱育帆、贾珺、戈建、方云飞(1-3图片来源:北参传媒)

院落

“中国的建筑原形是墙,不论是园林、宫殿、官府还是家里,我们总是用它来围合一个我们能够独享的,属于自己家人的一片天空。在园林和院落里,中国人赋予了最多的笔墨,院落是中国人对家的传统想象,也是中国传统住宅发展到今天需要被特殊定义的建筑类型。”张利以此破题。

方云飞介绍道:“西山龙胤项目有一个大院子,190多个小院子,形成了‘外院围合建筑,建筑围合中庭’的双围合格局、层层嵌套的关系,真正地走进了这片墙所围合的外院,才进入了自己的天地。家的核心是庭院,围绕着庭院,所有的家庭空间、生活及想象,遵循同心圆的模式,层层展开。这种方式在两年前确定之后一直延续到现在,突破了开发商营造模式的很多固有成见。”

住在北京老城院子里的比利时建筑师戈建以20多年前在中国学习甲骨文的经验讨论了“出”字中体现的家的概念。龙胤项目是从二层进院,向地上和地下两个方向延伸,空间的概念得以突破,加上院子的布局将前后院整合在了一起。

朱育帆从自己对古代园林的研究入手,探讨庭与园对家庭生活的不同取向。庭是家庭人员共享的,园是非常自由的用于精神释放的空间。这个项目结合了庭与园,想打破边界,利用现在的技术,利用隔断的透明性,导致空间层次的叠加,都是非常有益的突破。

贾珺认为,院落承载了中国人对于最高的居住理想的追求,而院落讲究虚实相生,院落之间有非常微妙的关系,很多建筑内部的庭院就是整个建筑物与天进行交流的气息贯通的媒介,其空间氛围不是一般的住宅能够替代的,这是中国建筑空间最核心、最有意思的部分。西山龙胤把大小不同的5个院子镶嵌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空间环境里面,如同立体的篆刻,从不同的层高体现出虚与实的微妙平衡。

园林

第二部分转向园林,张利说:“中国传统的院落与园林不可分割,院是园,园即是住宅当中的院。与此同时,在西方或者是国际学术领域里面,经常使用的跟我们的园林观念类似的词汇,一是园艺(horticulture),二是造园(gardening),三是景观或者是地景(landscape),四是使用最宽泛的、也是最适用于我们今天的话题,自然(nature)。如何在最亲密的、假的人工环境里面融入自然的成分?实际上园林带给我们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感受。中国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有一种观点甚至认为中国园林‘先有画后有空间’的演化方式是独一无二的。开始造园之前,就有了我们中国人对神仙或是那种理想居住空间的绘画。中国人用固定的边界把自然维护在家庭能够共享的范围里,可以在很高密度的环境下仍然拥有产生园林空间的可能。”在这之后,张利请4位嘉宾分别探讨了未来中国人传统理念的园如何得到更好的诠释,如何在我们的居住当中运用自然的诗意。

在西山龙胤项目中,方云飞一直试图模仿古人造园的方式,实现室内外设计的融通,形成完整的生活空间。同时也考虑到西山、上庄水库等山水环境,将自然、山水、天地纳入到整体环境的营造中去。

古代园林的一草一木都投射了园林主人的感情与自身人格,朱育帆分享了园林作为古代人释放压力途径的另一种属性。园林产生出精神性的升华,而这个项目最大的特别之处是通过不同标高的融通实现意图,不同标高的空间产生了为家庭内部不同人员服务的园林空间,这是非常有趣的。

著有《中国皇家园林》与《北方私家园林》的贾珺提到园林中包含着人居环境的梦想,世界上不同类型的神话中描绘的天堂都是高度园林化的环境更证明了这一点,园林除了造景之外还需借景,使之成为了一种文化载体。如同在西山龙胤项目里不光可以看到自家庭院,还可以有更远的风光做为借景,这是非常好的拓展园林意境的重要方式,继承的同时有所发展。

戈建从国际化的视角阐述了21世纪设计需要具有的一种责任感:为自然让步,保持对生态体系和对自然的尊重,让设计的园林成为自然的一环,分享空间,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

工艺

第三个话题关于工艺。建筑项目中的工匠精神,包含了对任何材料的加工工艺。

作为建筑师同时也是一个手艺人的戈建说道,建筑师经常谈到要接近材料、工艺,而不能光谈论设计,建筑和结构分不开,室内和结构分不开,建筑与规划、与景观是一体的,具有相互的联系,不懂景观无法做好建筑,不懂尺度无法做出好的设计。建筑师对工艺、建造的重视会让建筑学回归到一个更本质的思考层面。西山龙胤中各种工艺、多元建筑材质相组合,部件的尺寸、工艺有严格标准,能够如此耐心,将文化与技艺融合到如此深度是难能可贵的。

谈到园林中的工艺,朱育帆延展到传统园林的假山,并引申到西山龙胤项目中的假山,造园的工艺通过单独石块来进行堆叠,形成了整体面貌的人文性。

贾珺从“器”与“道”的关系说到园林兼具器与道的双重属性,所有的细节都需要恰当的材质与得体的表现,只有用细致、务实的精神才能完成。

方云飞从自己参与钓鱼台7号设计期间对工艺和匠人精神的感悟开始,回顾了自己对建筑设计工艺性的探索。在西山龙胤项目中,外墙的墙面除了石材还有金属、红砖,其中石材用了3~4种不同深度的雕刻技法,不同的光线下主次形态形成鲜明的秩序。

活动的最后,5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如何给世界、给当代建筑提供灵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张利认为,创造性地提出问题,是我们中国当代建筑影响世界影响未来居住理想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建筑有着无比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积淀,完全可以提出在国际上还没有被意识到、或者是还没有被充分认知的问题。

贾珺说:“‘兼收并蓄,和而不同’,追求可以是多元的,但是中国建筑既需要学习古代,也需要学习现代的经验,当代中国建筑的理想是能够把建筑底蕴本身继续往前推进,无愧于这一条历史长河的洗礼。”

朱育帆回顾了去年到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作报告时进行的讨论,中国历史上重视文化,但今天如何突出自己的价值观值得深思,他认为,首先要开放,其次是守真。

方云飞认为,需要跟国际视野交流,审视自己的位置。

戈建以自己的体验谈到中西方面临的文化与建筑结合的危机,而中国对文化的危机有着相当的敏感,但这需要大家用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加以解决。

“听得懂的建筑:当代居住文化思潮建筑讲堂”围绕世茂·西山龙胤项目院落、园林、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阐述,该系列讲堂希望能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围绕一个项目邀请各方专家讨论大众普遍关心的建筑话题,进行多角度的学术对谈,深入探讨当代中国的居住文化和居住方式的多种可能。□

4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5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6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7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8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9 世茂·西山龙胤实景(4-9图片来源:世茂·西山龙胤)

猜你喜欢

世茂西山院落
院落(外二首)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江苏省常熟市世茂实验小学六(5)中队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观西山
招商、保利、世茂增城打造中式豪宅 单价或去到4万!
西山闲笔
院落里的黄昏
美意与世茂集团达成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