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态度及参与行为调查*
2018-12-18程怀志田丽娟王彩霞邹路琦
程怀志,田丽娟,郭 斌,王彩霞,邹路琦,叶 青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
希波克拉底强调人的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换言之就是通过患方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准确判断患方所思所想,为其提供最恰当的服务[1]。要求医生不仅要能处理患者复杂的病情,而且不能忽视其社会属性[2]。这就对如何培养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提出了挑战,即在现代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指导下,要求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教医学生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养医学生医者仁心、关爱患者的优秀职业道德,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医学生整个职业生涯中最便捷、最有效的手段之一[3-4],故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至关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医科大学1 146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 1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2%。其中男生297人(26.7%),女生817人(73.3%)。独生子女598人(53.7%),非独生子女516人(46.3%)。
1.2 调查方法 问卷由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对象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情况和医学生的评价、文明修养与人生态度以及建议5个部分组成,共55个条目。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学生集中匿名填写,以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双录入,校对纠错之后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处理,通过χ2检验分析不同特征(如性别、民族)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认同情况及人文素质教育参与行为的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生对高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态度 调查发现,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11.8%的医学生认为没必要,8.0%的医学生觉得无所谓。女生较男生态度积极(χ2=14.465,P<0.01),非独生子女较独生子女态度积极(χ2=8.539,P<0.05),完全记得、记得一部分和完全不记得医学生誓词者中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生比例呈递减趋势,分别为 88.1%,79.6%,64.2%,且差异显著(χ2=21.946,P<0.001),能明确人文相关概念涵义者较不能明确者态度更积极( χ2=44.036,P<0.001),能正确认识人文知识和医学教育之间关系者态度更积极(χ2=118.417,P<0.001),见表 1。
表1 不同特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态度比较
2.2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自主参与情况 82.6%的医学生参加过社团活动,男生和女生相比差异显著(χ2=46.773,P<0.001),班级干部和普通学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0.159,P>0.05),对医学生誓词记忆不同程度医学生之间相比,差异显著(χ2=19.635,P<0.001),能正确认识人文知识和医学教育之间关系的医学生较不能正确认识的医学生参与率高(χ2=35.345,P<0.001),对自身人文素养评价不同医学生之间相比差异显著(χ2=19.464,P<0.001)。课外人文类比赛的参与率为 28.1%,男生参与率高于女生(χ2=5.650,P<0.05),班级干部参与率高于普通同学(χ2=30.789,P<0.001),剩余3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7.4%的医学生表示自己借阅过人文书籍,不同特征医学生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特征医学生课外人文素质教育自主参与情况调查结果
3 讨论
3.1 应普及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 本调查结果显示仅18.1%的医学生能完全记得医学生誓词,其中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医学生所占比例为88.1%,这一比例在记得一部分和完全不记得医学生誓词者中分别为79.6%和64.2%,呈逐步下降趋势,且降幅较大。医学生誓词记忆较好的医学生在社团活动参与、人文类比赛参与以及自主人文阅读方面均优于记忆情况相对较差的医学生。能明确人文相关概念内涵的医学生(11.8%)较不能明确的医学生(88.2%)人文素质教育态度更积极。说明掌握一定人文基础知识对端正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态度和促进医学生自主参与人文素质教育意义重大。学校相关人员可利用现有条件普及医学人文基础知识:广播播报方式简单易行,或可事半功倍;宣传板广告可选择校园里人流量较大的地方粘贴宣传海报,如食堂、商服中心、图书馆等[5]。通过普及医学生人文基础知识引起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保障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自主参与行为,促进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3.2 引导医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人文素养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对自己人文素养比较满意或一般的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3.5%和35.5%,仅4.1%的医学生承认对自身人文素养不满意,16.9%的医学生认为自身人文素质较高,表示满意。说明在对自身素质进行评价时,医学生不愿意面对现实,都趋向于“比较满意”和“一般”这两种中庸的评价。医学生对自身人文素养的评价是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态度和课外人文类比赛自主参与度的重要因素。引导医学生全面、正确、发展地看待自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端正人文素质教育态度,积极投身到人文课程或人文活动中,才能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6]。正确认识自己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以他人为参照物,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找出自己的不足[7],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另一方面是吸纳他人的意见,通过别人的评价来鉴定自己,当然,别人的评价也可能带有感情色彩,所以要特别重视主流评价[8]。
3.3 充分发挥人文教师的“桥梁作用” 理论上讲,态度指导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但本调查发现,尽管高达80.2%的医学生认为有必要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但参与到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中的医学生却很少。32.6%的医学生从不借阅人文书籍,是谭卫华[9]调查的近3倍,参加过人文类比赛的医学生仅占28.1%。虽然参加过社团活动的医学生达到82.6%,但他们在参加社团活动过程中未完全投入,或者参加社团活动只是为了加分等其他目的,导致社团活动人文素质教育效果不佳。医学生积极的人文素质教育态度与消极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揭示的是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和自身人文素质水平的不了解、不重视,研究者不能一味强调学校在人文素质教育硬件建设方面的不足,应把目光聚焦到如何“物尽其用”,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到人文素质教育中,缓解态度和行为之间的矛盾[10]。教师是人文知识的传播者,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执教者,他们可以充当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态度和参与行为之间的桥梁,促进形成医学生“态度-行为-结果”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医学生“医术”与“仁心”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