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睡眠护理对策分析

2018-12-18范明芳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关键词:护患儿科家属

范明芳

(福建省地质医院护理部,福州,350000)

儿科护理工作是较为繁琐的工作,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大,因此较易产生安全隐患。其次,对于儿童患者而言,他们比成人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加之在疾病休养期间,若不注意采取相应的睡眠护理干预策略,轻者影响疾病康复,重者甚至会延缓其人生体格与智力发育[1]。本文主要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安全护理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7月福建省地质医院护理科收治的不安全问题病例30起,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6.59±1.95)岁;其中呼吸系统疾病10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循环系统疾病7例,血液系统2例,其他疾病5例。

1.2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将对儿科护理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导致护理意外的30例患儿进行资料总结,并对护理意外情况以及发生护理意外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由我院儿科专人培训后进行调查分析。同时,采用PSQI(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调查表评价上述患儿疾病康复休养期间的睡眠情况,其评价内容入睡时间、睡眠打鼾、张口呼吸、过度出汗等,设置其评分范围为0~21分,评分越低,表明其睡眠质量越高,其中,PSQI总分>7分可视为睡眠质量差。

表1 护理意外事件[例(%)]

2 结果

2.1 护理意外事件 调查研究发现临床护理过程中发生率最高的事件就是儿科输液管脱落,然后就是患儿坠床、摔伤、误吸误服以及发错药物等。

2.2 观察影响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 调查分析后发现不安全因素主要为护理态度不端正以及责任意识淡薄。

表2 观察影响儿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例)

2.3 患儿睡眠质量调查 经统计,本研究30例患儿中,PSQI评分最低为3分,最高为15分,平均PSQI评分为(7.66±0.38)分,由此可知,患病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情况。

3 讨论

3.1 护理意外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管理影响因素:管理中最常见的安全因素就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护理人员对于业务不熟悉,质量检查力度不足等因素。不安全因素因为无法预见,因此在临床中对患儿造成了严重的威胁;2)法律意识薄弱:护理人员因缺乏法律知识导致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对于患者的隐私也是如此,常将患者隐私作为谈笑话题,导致产生不良效果;3)护理人员人数不足:儿科护理治疗工作较为繁琐以及集中,若没有足够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便要长时间处在工作线上,工作状态极度紧张,不断进行繁重琐碎的工作,导致责任护士不能耐心对患者提问进行解答,护理不及时等,导致护患关系紧张;4)情绪影响因素:儿科收治的患者年纪较小,常需要较多家属陪护,对于护理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但患儿普遍肥胖,家属却希望护理人员可以在穿刺时一次成功,若有一次失误,家属难以接受,较易引起护患纠纷。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时,心理压力较大,较易出现急躁等不良情绪,对穿刺成功率造成影响;5)工作责任心较差:护理人员因为需要长期进行繁重琐碎的工作,因此较易产生厌烦以及抵触的心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注意力无法集中以及对工作不重视等现象;6)未落实制度:患儿以及陪同家属比较多,家属常对自家孩子的床号不清楚,护理人员在进行核对姓名时患儿较苦恼,因家属较易回答失误,导致查对难度大,护理人员工作负担重,较易引起护患纠纷;7)护患关系较差: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干预中语言以及行为不当,导致患者安全感不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未进行有效沟通,导致产生不良事件,引发各种不必要矛盾[2]。

3.2 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1)加强法律意识:使用法律对护理行为进行规范,同时还要增强护理法律意识的真实体现;2)应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培训,定期进行考核,保证规章落实;3)对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管理,评估安全隐患:护理工作中应对重点任务、时段以及制度进行强调;4)加强业务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儿科护理人员应保持自信的心态,不受外界影响,获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技术要掌握熟悉,对于检查设备操作熟练;5)合理配合工作:护士长应合理安排工作,动态安排人力,进行单行排班,中班以及夜班应适当加大人员;6)重视护患沟通: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尊重以及理解患者家属,提高患者信任感[3]。

3.3 睡眠护理

3.3.1 睡眠护理必要性分析 本研究对30例患病儿童康复休养期间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PSQI评分最低为3分,最高为15分,平均PSQI评分(7.66±0.38)分,由此可知,患病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睡眠障碍情况。因此,针对其睡眠情况展开具体的睡眠护理干预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3.3.2 睡眠护理策略 1)加强睡眠护理:睡眠质量也是反映小儿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正常情况下睡眠后小儿常表现为舒坦、头部微微出汗、安静、呼吸均匀等,有时会出现一些表情,但患病小儿常表现为烦躁、啼哭等。因此临床护理中为了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应针对患儿的病情为其进行有效的睡眠干预,若存在鼻塞等情况,应先为其清理鼻腔,缓解症状。若存在咳嗽,则应为其调整合适的姿势入睡,例如适当提高枕位等,若痰多无法咳出,咳为其选择俯卧,头偏向一侧的体味入睡[4]。若患儿存在哮喘,在入睡前应靠近其背部或两肩胛倾听是否存在哮喘音,若存在一两声哮喘音,可为其将枕头垫高,例如折叠枕头垫高等,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也是保证患儿安全的有效措施之一;2)心理干预:应为患儿家属以及患儿本人进行心理干预,家属的情绪对于患儿具有一定影响作用,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应保证家属保持乐观的心态,用自己的心态去影响患儿,分散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痛苦;患儿因疾病缠身,因此情绪难免会受到影响,加上对于疾病的恐惧以及疾病的刺激,此时较易与患儿产生冲突,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温柔交谈,慢慢引导,缓解其不良情绪,让其了解治疗的重要性,让其慢慢接受药物治疗,家长也要保持和蔼的态度,亲切照顾患儿;3)日常生活护理:患儿因为疾病影响较易出现饮食障碍或睡眠障碍,在护理过程中应主动关心患儿的睡眠质量,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病房安静,保证患儿睡前心情愉快,为其缓解不良情绪,关注其睡眠质量,若睡眠质量较差应根据原因积极进行处理;4)放松疗法:护理人员应为患儿选择舒适体位进行休息,让患儿可以保持身心放松的状态。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听音乐、看电视或讲故事书等方式来分散患儿注意力,避免患儿过于注意机身疾病,通过各种辅助工作来帮助患儿缓解疼痛情况,保证患儿夜间睡眠质量;5)睡眠干预:若患儿病情允许,应尽量让其有睡意才可入睡,若卧床20 min仍无法入睡时,便可起床,等待有睡意后再上床;每天应按时起床,中午避免午睡,增加晚上患儿的睡意,避免其晚上睡眠质量较差,增加患儿夜晚对于睡眠的渴望,减少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6)健康教育:应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其中包括心理干预、睡眠卫生知识、用药教育等,让患儿家属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并为其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5]。

猜你喜欢

护患儿科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护患沟通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浅谈护患关系及护患冲突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