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系统视角下“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语篇对话性研究

2018-12-18李红霞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篇一带一带一路

张 悦,李红霞

(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北京 100124)

我国自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现实,硕果累累,赢得国际社会极大的肯定和共鸣。从“一带一路”倡议的解读,建设成果的展示到未来合作的目标,国家主流媒体都承担了对外宣传的重任,把握话语主动权[1],力图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国内学者对“一带一路”相关研究也与日俱增,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和国际关系学三个领域,而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主要从批评性话语分析和国家形象的建构两个角度展开。

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以Chinadaily,XINHUANET和GLOBALTIMES三大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媒体所刊发的英文新闻为语料,借助语料标注分析工具UAM Corpus Tool,探究“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语篇中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及特征,介入资源构成的对话模式及运行机制,从语言服务方面助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

一、理论框架

评价理论(Appraisal Theory)由Martin创立,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2]。2003年Martin和Rose合作出版了《研究语篇》,指出“所谓评价就是评估篇章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感情的强度,以及作者是以什么方式进行价值判断,是以什么方式与读者结盟”[3]。这可概括为评价理论的三大系统:态度系统(attitude)、级差系统(graduation)和介入系统(engagement)。

Bakhtin指出语言不是抽象的形式,也不是孤立的话语,而是通过语言承载的对社会事件的话语互动[4]。受到Bakhtin关于语言对话性的影响,Martin认为介入系统的根本特征是对话性,并把这种话语互动的观点引入介入系统,提出“语言使用是一种互动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介入系统旨在语篇内部向读者受众表明自己的价值立场,争取跟受众结盟。所谓结盟不一定只是观点一致,它也包括容忍不同的观点,承认不同观点的存在是正常的情况。”[5]

一般来说,介入通过单声(monogloss)和多声(heterogloss)来实现。单声(又称“自言”或“断言”)只存在一种声音,多是事实性的陈述,没有公开承认其他立场的存在。“多声(又称“借言”),明确表示可能存在其他意见的言语,因此具有对话协商的特点”[5]。区别单声和多声的关键在于判断其是否具有对话性。多声又分为两大类:对话收缩(dialogic contraction)和对话扩展(dialogic expansion)。对话收缩指语篇内部介入后对其他观点和立场有所限制,将对话空间缩小;对话扩展则最大限度地扩展对话空间,容纳其他可能的立场和价值观点。对话收缩包括否认(disclaim)和声明(proclaim)。否认策略通过否定词汇和转折对立词汇直接否定驳斥观点立场,最大限度地压缩了对话空间。声明则通过赞同、宣布和支持这些态度明确的方式将对话空间进行适度压缩,例如通过“显而易见”“实际上”“报告表明”等词汇有意识地引导读者。对话扩展包括引发(entertain)和摘引(attribute)。引发多是通过情态助动词(可能、也许、应该等)或修饰性副词(可能地、确定地等)以及诸如“我认为”“我相信”等表达提供可能性观点,以此唤起读者持有的其他可能性观点,愿意接纳其他观点进入对话空间,与读者结盟。摘引则是清晰地引入外部观点,通过“说”“表示”“声称”等词汇表明观点来源于外部,留给读者判别协商的空间,因此扩展了对话空间。介入系统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介入系统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了2016年9月到2018年5月期间的50篇英文新闻,语料来源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对外媒体:ChinaDaily、XINHUANET和GLOBALTIMES。分别登录三家媒体官网,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按照相关度(relevance)进行排序,在相关度下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二次搜索,确保语料的相关性和实效性。经过相关性和实效性的筛选后,建立了由50篇共计22344单词构成的小型语料库。

在语料搜集阶段完成后,按照Martin介入系统理论框架,运用语料库标注工具UAM CorpusTool 3.3对语料进行标注,并得到介入资源的分布结果(见表1)。

表1 “一带一路”对外新闻中介入策略统计

除了对介入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标注外,还对介入主体的身份进行了统计,在UAM CorpusTool 3.3标注工具内部自建了介入身份的类别,共分为五类,即专家、政府官员、企业机构、媒体报道和数据报告。在研究语料过程中,发现“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经常利用各种数据客观地阐释和展现建设成果,在此将其单独分为一类。介入主体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多声部分介入主体统计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一)单声策略介绍背景和展示成果

单声策略在整体的介入策略分布中仅占24.9%,多用于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介绍和展示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其作用不容小觑。在开篇阶段新闻作者利用单声策略突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和唯一性,排除其他质疑的声音,奠定新闻开篇的基调,有力地展示建设进程。

例1)The initiative,proposed by President Xi Jinping in 2013,refers to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a trade and infrastructure network connecting Asia with Europe and Africa along the ancient trade routes.(“一带一路”倡议指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旨在通过贸易和设施联通将亚欧非大陆及沿线国家连接起来。)(新华网,2016年9月13日)

例1)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简要陈述,在“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出现频率极高。描述客观真实,没有其他声音也不存在任何立场,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单声策略介入。这种单声策略的表述通常出现在新闻开头或者靠前的部分,简述“一带一路”建设背景,引入话题亦或对前面内容进行补充。

(二)对话收缩阐释内涵

对话收缩在所统计的介入资源中占16.5%,其中“对立”策略比重较高。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否认”策略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否认,更多情况下是通过否定一些对“一带一路”的误解来对其内涵解读,借助否认错误观点立场来建立正确的认知。与“否认”策略不同,“声明”策略则直接正向引导读者,与读者结盟。

例2)中“而不是”(rather than)是典型的“对立”策略介入。“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进跨区域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通过“而不是”的表达,表面上,这一观点立场与一些人认为的地缘政治工具形成鲜明对立,反映了极强烈的对立否定,但是结合上下文仔细剖析,可看出作者实则在指引另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即“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众哲学,能够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

例3)中“无疑”(certainly),作为一个加强程度的修饰性副词,是“同意”策略的介入,表达同意所陈述的事实。此处传递了对平衡供求有助于稳定经济发展的认同,“无疑”是作者用较为确定的语气,收缩对话,引导读者认同这种观点。例3)关于供求关系的表述基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经济发展并不平衡,宏观上区域经济亟待平衡,微观上有必要通过供求关系这一杠杆加以调节,而“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创造了极大的工业生产力,因此有助于平衡世界经济。此处“无疑”简洁有力地总结了对这一观点的认同,并试图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一带一路”促进世界经济平衡的作用。

(三)对话扩展引起讨论

在对话扩展中,表现形式多为直接或间接地引用语篇外部的声音对语篇内容进行解释或评论,以唤起读者的讨论。这种援引多种声音的语言表现形式契合“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精神理念,让语言本身承载了对话的力量。对话扩展在“一带一路”新闻语篇中所占比重最大,高达58.6%,对于打开对话空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承认”策略的比重高达42.7%,而“疏远”策略则低至0.8%,这与新闻的语体特点密切相关。“承认”策略通过报告性动词(reporting verb)作为中介来实现,例如:say,report,state,believe,think等。“承认”策略是在作者表明态度的前提下介入的,即表面上是不同声音的介入,实际上这些不同的声音和作者立场是一致的,作者借此与读者结成联盟。正如Bakhtin所说“表现思想观点的他人话语,对于增强内在说服力获得承认,具有决定性意义”[6]。“疏远”策略之所以比重最小是因为“疏远”的情感空间更宽泛,可以表达积极、消极或者中立。而“一带一路”对外新闻语篇是在保证事实陈述客观的前提下传递“合作共赢”理念的,态度积极,因此该类新闻选择尽量避免“疏远”策略的介入。

例4)通过专家解读,肯定了“一带一路”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此处“said”是一种“承认”策略的介入,将专家的观点引入语篇,邀请读者与专家进行对话,从而打开了对话空间。作者借专家的观点展现了“一带一路”连接亚欧非大陆,为沿线很多国家赋能,唤起新兴市场的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对话空间的开放是作者承认多种声音的存在,此处引入的观点只是众多声音中的一种,同时接受其他声音的讨论。此处引入的观点试图在引导读者以此立场为讨论范围进行对话。类似的现象在“一带一路”对外新闻中大量存在,为了深入解读“一带一路”的内涵,通常会引入大量的外部声音为读者扩大讨论范围,以对话开放的方式与读者结成评价联盟。

需要注意的是,所引入外部声音的身份来源较为固定。将其归纳总结为五类群体:专家、政府官员、企业团体、媒体报道和数据报告。“转述话语的信源是关乎新闻价值取向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作者总是试图说服受众接受其报道的事实性和客观性,因而尽可能明确地提供转述话语的信息来源”[7]。由图2可知,政府官员(42.26%)介入比重最大,其次是专家(24.08%)和企业团体(23.10%)。政府官员作为权威的代表,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政策和国际合作建设进展,提高了对外新闻语篇的公信力和权威度。而企业团体是“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介入让新闻报道更加生动贴切,如画面般展现在读者面前,有助于将读者代入文内;而专家则通过对政策的解读和建设过程的评论,增强新闻的可信度。此外数据报告(8.60%)作为阐释和展现“一带一路”成果的重要论据,直观清晰地介入语篇,简洁有力地增强可信度。介入比重最小的是媒体记者(1.97%),这是因为在新闻语篇内媒体记者需将其个人的介入降到最低,通过引述新闻事件参与者来客观公正地呈现新闻,让读者信服,从而真正与读者结盟。

(四)韵律话语模式

不同的介入策略以其不同的功能活跃在新闻语篇内部,在相互配合和交错中将“一带一路”的理念传递给读者。以2017年5月25日发布在新华网上题为Cooperation grows between China, B&R countries的新闻为例,阐释“一带一路”对外新闻中介入策略是如何推进语篇,与读者建立联盟的韵律话语模式。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融通和民心相通)目标的背景下,该篇新闻以2017年5月22日深圳开通了第一列通往欧洲的货运列车为开篇背景,介绍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开展贸易往来的进展,具体展现了中国为实现贸易畅通这一目标所付出的行动。语言简洁有力,内容详略得当,以期得到世界读者的认可,为今后“一带一路”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该新闻标题和导语部分都由单声策略介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推进合作,具体以2017年5月22日深圳开通了第一列通往欧洲的货运列车为开篇背景,奠定全篇合作共赢的主旋律,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紧密吻合。之后仍然以单声介入对背景进行阐释:这列装有价值800万美元的货物,包括高科技电子产品的火车将在13天后抵达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深圳-明斯克货运列车把这个位于珠江三角洲的高科技枢纽城市,变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梁。对背景的详述中强调了交通设施建设对于高科技城市深圳的重要发展作用。利用单声策略对背景进行详述,内容毋庸置疑,关闭协商空间,让读者在了解信息的同时如在现场目睹深圳交通运输的事实,有力地让读者认可运输便捷化对于实现“贸易畅通”目标的意义。接着,多声系统的承认策略试图介入,引用广州货运中心主任的话语让该新闻更生动具体(said Li Wenhai, deputy director of the Guangzhou cargo transport center under the Guangzhou Railway Corporation.)。“介入资源使得说话人对话性地介入文本”[8],将读者带入文章进行对话,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与读者建立评价联盟,肯定交通运输对于贸易畅通的作用。随后,对话空间突然关闭,继续转向新一轮的阐释,以新疆的货物运往印度为例,具体介绍这列火车从区域首府乌鲁木齐出发,将把货物运到中国东部江苏省的连云港,然后运往印度。这种循环往复的详述旨在说明蓬勃发展的国际铁路货运服务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The booming international rail cargo service is a boost to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通过再一轮单声策略的详细阐释,只摆事实,客观共正,不偏不倚,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结成的联盟。在新一轮阐释时,逐渐打开了对话空间;为了更便捷的服务贸易畅通,中国上海贸易自由区特设服务中心助力贸易往来。将多种声音通过“承认”策略引入来说明上海自贸区将帮助企业学习沿线国家市场知识,打破贸易障碍,建立新型合作模式(FTZ authorities said Monday;according to the Shanghai FTZ administration;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oration announced on Friday…)。到此对话空间完全打开,营造了一种热烈讨论的氛围,再次将读者拉近文章进行讨论;开放的对话空间让各种讨论声音并存,这种在语言形式上的对话协商符合“一带一路”合作共赢,兼收并蓄的内涵。可见,新闻语篇在推介过程中语言也赋予了合作共赢的力量向世界传递。在承认策略部分,多引述“一带一路”设施建设和经济活动重要参与者的声音,提高阐释和评论的可信度,让该篇新闻更有说服力。随后对话空间再次逐渐关闭,以单声的方式介绍中国13家商业银行已加入全球支付创新计划,为海外投资和贸易畅通提供透明、便捷和可追踪的跨境支付服务。该部分的评论继续打开对话空间,引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龙国强的评论(said Long Guoqiang, deputy head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以承认的方式介入,旨在说明“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中国也在实现贸易畅通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服务方面初见成效。直到语篇的结尾部分,再次以单声方式回到对成果的展示上(Tot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Belt and Road countries exceeded US$3 trillion between 2014 and 2016, and Chinese investment in these countries surpassed US$50 billion.),以客观的数字点明“五通”目标之一的贸易畅通所取得的成就,增强全篇的可信度,再次巩固与读者结成的心理认可联盟[9]。

通过完整地解读该篇新闻的动态推进过程,可以看到“一带一路”新闻语篇存在着单声多声交相辉映的韵律,借助介入策略的不同功能,在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传递“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展示“五通”目标所取得成果,与读者建立评价联盟。

四、结语

“一带一路”已成为当下核心话语之一,其对外新闻语篇作为传递合作共赢、平等协商理念的载体,对于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评价理论介入系统为理论框架,结合语料库标注工具对介入资源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了不同介入策略在语言传递过程中的功能,发现不同的介入资源和介入对象在语篇内部相互配合,在动态交替过程中循环往复地收缩和打开对话空间。这种张驰有度的对话空间,既展现了国家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度,表现了建设“一带一路”目标的决心;又以开放的姿态邀请读者参与新闻语篇的对话当中,借以语言载体营造合协包容的建设理念,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的精神。

猜你喜欢

语篇一带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